范生红
精神疾病患者是具有较高潜在攻击行为的一类患病群体,而护士接触患者时间长、次数多, 最易受到攻击[1]。酒精相关精神障碍患者饮酒后往往意识模糊,伴随着强烈的兴奋性,更易发生攻击行为,部分长期饮酒患者酒精引起大脑额叶功能失调,甚至出现反社会性人格[2]。酒精相关精神障碍攻击行为风险是其他精神疾病的2~3倍,如何减少其攻击行为已成为精神科护士职业防护的重要内容[3]。现阶段,护士职业防护以经验性措施为主,明确其危险因素对针对性职业防护措施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从疾病、心理、社会因素等调查酒精相关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并探讨职业防护措施,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88例酒精相关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ICD-10《国际疾病分类的诊断标准》[4]酒精相关精神障碍诊断标准;入院治疗且住院时间超过7 d;年龄超过18岁,家属对本调查知情并积极配合。排除标准:合并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其他影响生命的疾病;患病前具有严重暴力倾向;精神分裂症、老年痴呆症等其他精神疾病;病历资料不全。其中男82例,女6例。年龄29~60岁,平均(41.20±3.43)岁。攻击行为史24例,无攻击行为史64例。病程1~6年,平均(3.01±0.43)年)。合并糖尿病8例,高血压12例,心脏病4例,无合并症64例。已婚77例,未婚11例。单亲家庭16例,非单亲家庭72例。既往不良经历24例,无不良经历64例;有妄想症12例,无妄想症64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0例,初/高中59例,大专/本科17例,研究生2例。居住地:农村49例,城市39例。
1.2 方法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Fottvell[5]三级分类判断攻击行为:通过责任护士询问攻击行为发生情况,1级:对护士进行拍打、轻踹、顶撞等,但无明显疼痛淤青出血等躯体损伤;2级:嘴咬、拳打脚踢、掐捏、或使用杯子、饭盒等攻击致轻度躯体受伤,出现淤青局部疼痛,但无出血;3级:严重抓扯、击打、飞踹等致牙齿、头发脱落、严重疼痛以及皮肤出血等明显躯体伤害。48例出现过攻击行为,其中1级24例,2级20例,3级4例。以有无攻击行为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攻击行为史、病程、合并其他疾病、婚姻、单亲家庭、既往不良经历、妄想、文化程度等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0统计学软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酒精相关精神障碍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检验水准α=0.05。
2.1 酒精相关精神障碍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赋值表(表1)
表1 酒精相关精神障碍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赋值表
2.2 酒精相关精神障碍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攻击行为史、既往不良经历、妄想症、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是酒精相关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酒精相关精神障碍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受到精神症状支配以及生活环境、情绪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精神障碍患者表现出各种异常行为,其中攻击行为因易造成医护受伤在临床护理中最受关注[6]。近年来,酒精相关精神障碍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既往大量研究已证实存在酒精、毒品、药物滥用群体攻击行为风险明显升高。如何做好酒精相关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等攻击行为高发群体的职业防护已成为精神科重点关注的问题。周舟等[7]报道酒精相关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率超过50%,且易出现多次攻击行为的现象,但既往主要以症状学为视角进行相关防护,缺少社会学、环境学方面的讨论。本研究结果显示,88例酒精相关精神障碍患者48例出现过攻击行为,发生率54.55%,与既往报道一致,也提示急需针对酒精相关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提出针对性职业防护措施[8]。
本研究结果显示,攻击行为史、既往不良经历、妄想、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是酒精相关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攻击行为史常见于精神疾病患者,既往在发生针对家人、路人的攻击行为后,往往会因为其患者身份而未受到相关惩罚,导致入院治疗期间再次发生攻击行为,这正是有攻击行为史的患者再次攻击护士风险高的主要原因[9]。对于有既往攻击行为史者,需要加强警惕,妥善管理、检查危险物品,减少日常不良刺激,同时可开展趣味活动、健康教育等降低出现攻击行为再次发生的风险;早期识别不寻常安静、不安、烦躁等攻击行为先兆[10];坚持保持距离、处于正前方等防护措施可防范其攻击。既往不良经历主要原因在于不良的社会与家庭环境,虐待、家暴、社会暴力等经历影响了患者的社会化成长,阻碍其人格发展,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下降,自我保护性更强,更易出现冲动攻击行为[11]。因此针对既往具有不良经历者需要嘱咐家属多关心患者,并增进医患交流,增强社会支持力度,通过适当锻炼、励志电影等降低患者消极情绪[12]。妄想主要包括错误的逻辑推理与主观判断,患者可能出现幻觉,护士在对其进行日常护理时患者可能认为威胁到自身安全而出现攻击行为[1]。本研究发现合并妄想症的患者判断能力差、思维紊乱、对刺激极为敏感、易紧张焦虑,更易产生病理性嫉妒妄想、被迫害妄想等,更增加了攻击行为风险。对于具有妄想症状的患者,要避免过度压力,减少不良因素刺激,通过书写日记、音乐干预等恢复改善妄想症状[13]。本研究结果显示,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是发生攻击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原因在于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的患者相较于高文化程度的患者获得疾病预防途径较少,自我保健以及疾病认知能力较差;其在接受行为、认知等治疗与健康教育方面表现出的依从性更差,因此出现攻击行为风险更高。针对低文化水平患者,需加强药物干预与健康教育,包括将健康教育内容融入患者喜爱的打扑克、看电视等娱乐活动中,增加教育与交流沟通,降低其戒备心理以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14]。
综上所述,酒精相关精神障碍患者极易对护士产生攻击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应制订相应措施及教育培训方案,规范患者行为,提高护士职业防护技巧,以避免攻击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