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中心医院,河南 周口 466000)
胆汁淤积性黄疸是指机体内胆汁淤积过量,进入血液循环、淋巴,致使血液中胆红素、胆汁酸含量过高,从而引发黄疸病理现象,该病病情严重,病程漫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以往,临床治疗胆汁淤积性黄疸多以保肝降酶方案为主,但其效果并不理想,不利于患者预后[2]。近年来,以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为代表的新型药物逐渐应用于胆汁淤积性黄疸治疗中,但其单一应用效果仍有待提高。本研究选取62例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分析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联合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的疗效,报告如下。
选取周口市中心医院2016年4月~2018年8月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21~70岁,平均(45.45±10.19)岁;观察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21~71岁,平均(46.04±10.37)岁。两组年龄、性别等均衡可比(P>0.05),且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3],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纳入:经临床、实验室检查确诊;知晓本研究,签署同意书;纳入研究前未接受相关治疗。
排除:病毒性肝炎或其他肝性疾病造成肝功能损害者;对研究药物具有过敏史及过敏体质者;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代谢性疾病者;治疗依从性不佳,不能配合本研究者。
对照组予以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110)治疗,1000 mg混溶于25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d;于此基础上,观察组予以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7684)治疗,10 mL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混溶于10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连续治疗两周。
疗效判定[4],以黄疸及其他症状基本消失,实验室检查基本恢复正常或趋向于正常为显效;黄疸及其他症状明显改善,实验室检查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50%以上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统计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统计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以以日立717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谷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及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统计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失眠、皮疹等。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例
表2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
注:1)与治疗前比较,P<0.05;2)与治疗后比较,P<0.05
观察组发生失眠2例,皮疹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8%(3/31);对照组发生失眠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1/3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χ2=0.27,P=0.61)。
目前,临床治疗胆汁淤积性黄疸多通过外科手术引流、放置支架缓解黄疸,但由于手术具有一定创伤,患者接受度不高。因此,积极找寻一种内科保守治疗方案对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为临床治疗胆汁淤积性黄疸常用药物,其中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主要成分腺苷蛋氨酸为肝脏代谢中间产物,参与体内重要代谢反应,可解除患者因腺苷蛋氨酸合成酶活性下降而造成的代谢阻滞,恢复胆汁排泌生理机制,从而有效治疗胆汁淤积;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与内源性磷脂化学结构基本一致,可结合肝细胞细胞膜与细胞器,加速生物膜功能恢复,同时还可促进胆汁分泌,将机体内中性脂肪及胆固醇转化为易于代谢状态,发挥稳定胆汁作用[3,5]。本研究联合采用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胆汁淤积性黄疸,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AST、TBil、ALT、DBil水平低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74.19%,提示对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联合采用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两种药物协同增效,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减轻胆汁淤积对肝功能损伤,促进患者恢复,效果更为显著。此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充分说明联合采用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不会增加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对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联合采用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