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记载70年白河沧桑巨变

2020-05-19 08:35蔡建中
陕西档案 2020年2期
关键词:白河陕南贫困山区

文/蔡建中

档案是历史的真凭实证,是查考历史的第一手参考材料,是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下面几幅照片或实物档案,真实记载反映了1949年—2019年70年间白河的沧桑巨变。

解 放

1949年5月24日-25日,解放军19军收复白河战斗示意图

这张1949年5月24日-25日解放军19军收复白河战斗示意图,复制件收藏在白河县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真实记载反映了解放白河的战斗过程。

1949年5月24日,为完成“打到汉中去,解放全陕南,配合一野,消灭胡宗南”的作战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野战军第19军(兼陕南军区,西进后归1野指挥)发起白(河)竹(溪)平(利)战役,首战白河。按“迂回夹击、全歼守敌”作战方案,19军55师164团、165团,57师169团、171团,以及白河独立营奉命参战。经2天激战,于5月25日上午全歼国民党白河守军和地方保安武装2700余人,收复白河。

白河的收复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在白河的彻底胜利,实现了11万白河人民翻身求解放的夙愿,开启了白河历史的新纪元。同时,粉碎了胡宗南部在陕南设立的第一道防线,打开了19 军进军陕南的门户,为解放安康乃至陕南创造了条件。

社会主义

1954年2月27日,中厂乡石庙村(今中厂镇迎新村)成立白河第一个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炭扒初级农业生产合作时,全体社员和县委工作组合影

这张照片档案真实反映了白河县农村走向社会主义的发端。原件收藏在白河县国家综合档案馆。

1954年1月,中共白河县委根据中、省、地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相关精神,以及白河农业生产合作发展实践,派出5人工作组到雷景全互助组试点建社。2月27日,在雷景全互助组试点建社的基础上,成立白河县第一个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中厂乡石庙村炭扒初级农业生产合作。合作社采取土地、林木、耕牛、农具等生产资料折价入股,与劳动工分一起分红的方式,为农村互助合作的高级形式,显示了半社会主义性质集体经济的优越性。

时入社11 农户74 人,按股入社土地112.35 亩、柴扒 32.5 亩、牛 9 头(耕牛 8头)。社最高权力机关为社员大会,由社员大会投豆选举产生社务管理委员会。

以此为发端,按符合白河实际的生产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的农业合作化道路,至1956年12月,全县共建立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337 个,参社农户2.73 万户12.53 万人。高级社所有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集体劳动,各尽所能,按劳取酬,同工同酬。与此同时,中共白河县委领导组织白河人民,通过医治战争创伤、土地改革、“三反”“五反”、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和县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完成“一五”计划和对全县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全县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白河经验

这件档案系 2011年 2月 11日,白河县档案馆从中共白河县委办公室原主任(已去世)处征集的复制件扫描,原件遗失、复制件退回本人。档案产生于1991年3月28日,是时任国务委员、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组长陈俊生,就时任白河县人民政府县长王军寄给他介绍白河农田基本建设经验的去信,而亲笔写的回信。白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于1991年4月3日收到这封由国务院寄出的挂号信。

回信为2 页32 开的暗格国务院便笺,主要内容是“……你县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事迹,我在济南开会时已经听到介绍,与会同志都认为很好。‘八五’期间,在一些贫困山区主要要搞农田基本建设,因此你们的经验有普遍意义。我可能今年夏天去陕南,届时将去白河看一看……”等150 多字。回信明确说了获知白河经验的时间和渠道,肯定了白河经验有普遍意义,并表达了陈俊生1991年夏可能深入陕南秦巴山区——这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山区考察调研的意向。此时,白河农田基本建设经验已得到国务院领导的肯定和重视,有在陕南秦巴山区召开全国扶贫开发会的意向。

1991年3月28日,时任国务委员、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组长陈俊生写给时任白河县人民政府县长王军的回信

修田造地

档案系2009年白河县档案馆从白河县政协文史委征集的照片档案电子版。照片档案真实记载反映了1991年10月16日上午,全国贫困山区经济开发经验交流会主会场(今白河县信访局)开幕式场景。会议首先由时任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杨钟宣读李鹏总理的贺信,接着陈俊生作《以基本农田建设为中心,搞好贫困山区经济开发》主题讲话。

1965年 2月 9日—10日,时 任中共西北局第三书记、代理中共陕西省委第一书记胡耀邦到白河视察调研,指出:“新庄的道路是山区建设的方向!”由此,修坡式石坎梯地的山区开发之路为白河人民解决温饱问题破了题。自1972年开始,中共白河县委领导组织白河人民,掀起大规模兴修石坎水平梯地为主的农田基本建设高潮。并发扬苦干实干和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20 多年大规模修田造地不间断。至1991年10月,全县累计投工4975 万个、投资2181万元,移动土石方1.42 亿立方米,砌石坎总长2.9 万公里,建成21.3 万亩高质量农田,率先在陕南实现人均1 亩基本农田。同时,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石坎经济”的贫困高寒山区农村综合扶贫开发之路。

全国贫困山区经济开发经验交流会把白河20年实干苦干的经验概括为:“第一,常抓不懈;第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第三,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并肯定了白河经验对全国“八五”扶贫工作的普遍典型意义,要求在全国贫困山区推广白河“石坎坎,金碗碗”的经验,把白河经验向全国辐射!

白河“三苦”精神

档案系2009年白河县档案馆从白河县政协文史委征集的照片档案电子版。照片档案真实记载反映了2003年6月4日,陕西省学习白河县艰苦创业精神现场会主会场场景。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新时期,中共白河县委领导组织白河人民,在推进全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实践探索中,不仅实现全县人民生活总体水平达到稳定温饱并向小康过渡,而且赋予白河经验以“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实践新内容和时代新内涵。

2003年6月,陕西省学习白河县艰苦创业精神现场会在白河召开。会议概括总结白河经验:一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兴县富民的坚定信念;二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努力探索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三是转变作风,苦干实干,大力倡导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四是抓住班子,建好队伍,为加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并指出,“三苦”精神是白河广大干部群众精神风貌和思想境界的集中体现,是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延安精神的弘扬与升华。由此,白河经验概括升华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白河“三苦”精神,成为陕西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面旗帜。

手机党支部

档案原件保存在中共白河县委组织部档案室,真实地记载并反映了白河县创新建立“网络党支部”(俗称“手机党支部”)的经验。

2016年,白河县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依托QQ 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载体,探索“互联网+”的党建新模式,创新建立“网络党支部”。全县121 个村(社区)全部纳入“网络党支部”,1377名外出流动党员均以实名制加入支部,在线党员达到3460 余名,实现线上线下“学习同步、活动同步、管理同步、服务同步”。

网络党支部把“支部建在网上,党员连在线上”,不仅破解了外出流动党员学习管理服务难的问题,而且推动了全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全覆盖、经常化、有实效。并得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内部参考》《新华每日电讯》和《人民日报》等媒体聚焦报道。网络党支部经验在安康市推广,并获2016年陕西组织工作改革创新奖二等奖。

猜你喜欢
白河陕南贫困山区
简谈贫困山区学生的“自主学习”
聪明药
“桥”镇
尴尬的陕南
专题
党建地图·陕南
白河“五大工程”提升党建工作
神医的良药
文化生态视角下的陕南民歌保护与创新研究
关于对贫困山区传统古村落保护开发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