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群建设的内容和目标

2020-05-18 19:34孟宪雷
电子乐园·上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核心课程职业院校

孟宪雷

摘要:本着专业与产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等“五个对接”;遵循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结构布局、课程体系和教材、教育教学过程、信息技术应用、人才成长途径、评价模式改革、教师培养培训、行业指导作用、校企深度合作等重点建设。

关键词:五个对接;职业院校;校企的充分合作;核心课程;共同的实验实训课程。

职业院校专业群的布局和调整必须以服务产业为目标,通过对产业链应用性人才需求状况的结构分析,构建与产业发展需求相一致的专业群体系,形成链条式专业群,实现通过产业链的形成来推动职业院校专业群的发展,满足产业链对人才需求的目的。对接区域产业、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是当前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重点。以区域产业相近职业岗位群组建专业群,符合专业群“职业联系”的内在要求,并为学校的专业建设提供了新的思维。职业院校各专业以专业群的形式出现,并参与到集群企业的技术创新中,能很好地解决当前产业技术创新中所面临的各种复杂性问题,提高产学研一体化水平,推动知识流动和技术创新,从而有效地提升院校为产业集群及地方经济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一、建设的主要内容

本着专业与产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等“五个对接”;遵循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结构布局、课程体系和教材、教育教学过程、信息技术应用、人才成长途径、评价模式改革、教师培养培训、行业指导作用、校企深度合作等重点建设。专业群的建设要立足于为学习者可持续发展服务,注重培养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多次就业能力。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即以服务产业集群发展为目标,通过对区域经济产业集群内人才需求状况的分析,立足区域内经济发展实际,在院校的专业建设原有的基础与优势上,调整专业结构与布局,构建与该产业集群需求一致的专业群体系。专业群建设既体现了专业与专业群之间基于产业链的横向联系,又体现了纵向联系,优势在于与实现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以及区域产业集群发展间更有效地对接。其意义在于有利于合理地规划人才培养结构,提升区域职业教育竞争力,从而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其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以下四方面。

(一)基于区域产业集群发展专业结构与布局的优化调整

专业群建设的前提是校企的充分合作、对企业需求的深入调研和培养目标的准确设定。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工作岗位相关的要求来进行专业群各个方向专业人才的培养设计。根据区域产业集群的规模、布局、结构,科学规划专业规模,优化调整专业结构与布局,整合优质资源,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推动职业教育专业特色与产业特点的良性互动,是一种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的资源整合运动。

(二)专业群建设促进教学课程有机融合

专业群建设的重心是教学内容与教学(评价)方式的贴近实际、更新升级,尤其在信息化建设、实习实训资源的开发和使用等方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群内的专业进行课程重构,提炼出专业群平台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形成“公共基础课+专业平台课+专业方向课+选修课”的课程体系,专业平台课程门数占专业课程总数要求比例达60%以上。同时要联合多家企业共同做好资源库、精品课程、慕课、微课等数字资源的开发。再按专业群的理念对各专业实训室进行优化调整,实现对实训环节的综合管理。

(三)基于区域特色主导产业的公共实训基地建设

各级政府通过统筹规划与资金引导,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校际间联合,集中力量重点建设对接区域产业集群的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以打造集人才培养、培训、技术推广、产业示范功能的基础平台,实行资源共享,充分提高职业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四)基于区域产业发展的区域职业教育集团建设

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为职业教育集群式发展提供了可能。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是推动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专业群发展的重要载体。“集团化”和“集群”的概念本身即源自经济学领域,旨在通过规模效应、资源优化、品牌效应和对口效应实现高质量和集约化发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在职业教育领域对“集团化”与“集群”概念的借鉴与延伸。职业教育集团就是一种基于集群价值链理论,在政府主导下,以校企合作和资源整合为基本支点,将职业教育机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规划,院校之间合理分工,整体上优势互补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借助职业教育集团这个平台,集团内各院校针对集团主导产业的专业及相关专业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与共享、结构优化和功能扩展,形成统一的职业教育服务市场。

(五)创设网络平台,促进教学资源整合

结合“互联网+”新形势需要,提升专业群建设信息化水平。以方便学生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出发点,建设涵盖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录像、视频资料、教学评价、师生互动、微课、慕课、课外学习资源等数字化教学资源。资源建设要充分考慮专业群知识体系、技术技能特点和学生学习要求,重点开发模拟工艺、模拟操作、模拟实训等数字化资源,体现实用性,增强互动性,提高趣味性,使专业群网络平台成为课堂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有效补充,成为师生共享的、实时的、开放式教学支持系统。

二、建设的主要特征

专业群是由一个或若干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专业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体。其主要特征如下:

(一)有共同的行业基础或行业前景

专业群就是围绕服务领域或是技术领域设置的特殊专业教育,群内各专业具有相同的服务领域和行业背景,它充分反映了职业院校的物质基础、社会关系与文化基础,是专业教育长期发展沉淀下来的。

(二)有共同的课程内容

专业群由于是面对现代制造业中大致相近的职业,如机电设备安装人员、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电子设备装配调试人员等,因此,它们有相当一部分共同的理论、技术、技能基础,反映在课程上就是不少的专业群有共同的基础课程平台或有共同的核心课程,或有共同的实验实训课程。

(三)有共同的实验实训设施基础

由于专业群有共同的技术、技能基础,有共同的课程,在实验实训设施、设备上也必然有大量的设备是共用的,有相当一部分实验实训项目是共同的,这对专业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四)有共同的师资队伍

专业群的行业背景一致,理论和技术技能基础相同,需要的实验实训设施相近,相应地,师资队伍必然有很大一部分是共同的。这样,在专业群的基础上,必然形成师资队伍专业群落,形成电气自动化类专业建设的良好的师资队伍环境。

(五)有共同的社会联系背景

同一所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和课程内容,服务的社会对业群服务的社会联系背景是共同的。象,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群、技术基础是相同或相近的,因此

(六)有核心专业

在依托行业的专业集群中,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处于核心的地位,是院校优先、重点发展的专业,即专业群内社会需求大、办学基础好、特色优势强的专业。专业教学水平较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较强、与产业对接紧密、在专业群中具有引领和核心作用。

1、专业群的主要特征

三、专业群的类型

专业群主要有三种类型,单核心、双核心和协同发展型专业群。

(一)单核心型专业群

这类专业群以实力强的重点专业为核心,将具有关联性的专业聚集起来,借助核心专业的优势,带动非核心专业的发展。如我院的专业群建设是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为核心专业,带动电机电器装配与维修,变配电设备运行与维护,电子技术应用等其他专业的建设,形成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群。这种专业群类型,核心专业占有资源多,具有引领、辐射作用,优先发展机会多,承担带领非核心专业发展的重任,各类教学资源共享性好。同时,由于这种专业群内部竞争不足,资源分配容易不均衡,专业平衡发展的可能性小。

2、单核心型专业群

(二)双核心型专业群

双核心型是分别以两个专业为核心专业,形成如两轮马车式专业群,这种专业群在内部形成两个小的专业关联性强、相互依赖的次级群。次级群之间形成竞争,能够相互带动,发展动力足,建设效果好。由于平衡发展的需要,专业能够共同发展,避免优势专业独占资源、非核心专业动力不足而发展滞后的现象。这种专业群的不足是教学资源容易分散,需要经常进行协调和沟通;而且由于竞争的存在,容易产生矛盾。

3、双核心型专业群

(三)协同发展型专业群

这种专业群基于共同的工作目标,专业间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一个系统的工作任务,专业之间由于具有内在关联性,在专业群里处于相同地位,资源按照岗位及工序的不同进行

4、协同发展型专业群

分配利用。这种专业群类型需要依托具体的企业或工作任务构建,对资源的依赖性强、效率高、目标明确。

四、建设的目标

(一)提供保障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专业群建设有利于形成职业院校专业的集群优势,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全方位人才服务。主旨目标是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其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专业群建设就是要紧密围绕区域产业布局和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适应产业集群空间集聚、资源配置空间集中的特点,对区域内职业院校专业布局结构进行宏观调控,在空间上贴近产业集群。通过专业集聚和提升,实现空间集聚和配置效益最大化,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全面提高区域职业教育的专业服务能力和贡献水平,提升区域职业教育竞争力。

(二)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以能力增进为主线,科学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依据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及国际通行的职业资格标准,针对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系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专业标准、技能标准和评价标准,建立社会需求调研和专业动态调整的长效机制,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相吻合。

(三)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服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课程设置从职业需求出发,课程内容以职业能力为基础,教学活动以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教学达成目标以职业标准、行业规范为参照,积极吸收行业(企业)参与教学改革、课程建设、质量评估,将企业先进的生产服务标準转化为教学标准,打破学科体系课程模式,推行一体化教学模式,形成以典型工作项目为主体的新型模块化课程体系,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与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

(四)实训体系建设

以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建成较完整、较先进、较稳定的实训体系。不断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提高实习实训技术装备水平,面向学校、社会提供实训服务。改革、创新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与企业在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等方面的合作,确保实习实训的教学效果和技能训练水平。

参考文献

[1]游青山, 刘铭, 冉霞. "双高计划"背景下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建设研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20(05):101-102.

[2]黄雅媚.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的探索[J]. 中国商界, 2011, 000(012):198-198.

泰安技师学院 271000

猜你喜欢
核心课程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试论职业院校分层教学的策略分析
教学能力比赛促进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生物科学核心课程关系及内容研究
美国核心课程标准实施后教师评价的困惑及启示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
浅谈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理念创新
民办高校本科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