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准确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内涵、理论价值、现实意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矢志实现富强人文健康新咸阳的目标,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提升文化建设的水平,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加强干部的作风建设,强化担当意识。
【关键词】新时代 社会主要矛盾
一、准确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科学内涵、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社会主要矛盾是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反映。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有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一个历史的累积的发展历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的选择为转移。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及时准确,就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滞后模糊,就会迟滞社会的发展进步,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科学内涵
1.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迁历程
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的阶段。
(1)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起步阶段。1956年通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初步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党的八大明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确定了今后的工作任务是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发展的目标,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地满足人民对经济文化的需要。
(2)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1981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国情进行了科学地认识与判断,指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活生产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在党的十六大报告、十七大报告、十八大报告起草过程中,针对这种矛盾累的变化,也曾提议修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但觉得时机还不够成熟。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表述已经不符合我国发展的实际。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针对这种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2.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内涵
进入新时代,人民不仅在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精神、制度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不仅需要的数量明显增加,而且需求的质量明显增强。党的十九明确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间的矛盾。
(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价值
1.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集中反映出我国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
理论的创新来源于实践的创新。从社会生产方面看,经历了30多年改革开放快速发展,我们的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我国长期存在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社会需要方面看,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的强烈。
2.社会主要矛盾新表述是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特征。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解决了富起来的目标,迈向了强起来的历史新征程。解决了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在解决温饱问题后,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3.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事关全局的历史性变化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三)新时代社会矛盾主要矛盾新表述的现实意义
1.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判断,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指明了方向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判断,反映了我国发展的实际状况,指明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根本着力点。
2.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的重要依据
毛泽东同志指出:“对于矛盾的各种不平衡情况的研究,对于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盾、主要的矛盾方面和非主要的矛盾方面的研究,成为革命政党正确地决定其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一切共产党人都应当注意的。” 对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揭示社会主要矛盾、分析和把握社会发展的现状,科学制定党在各个时期的纲领和路线,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3.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这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作决策、定政策的基本依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解决好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不协调与不平衡的问题,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二、充分认识咸阳在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科学地认识和把握咸阳的主要矛盾,充分认识咸阳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经济发展上,结构性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产业竞争力还不强,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在民生建设上,优质教育、优质医疗与群众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出行堵、停车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在文化建设上,秦汉文化的感召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红色文化有待进一步加大弘扬的力度。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旱腰带生态修复治理成效还不明显,大气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在干部作风方面,一些公职人员还存在慢作为、乱作为、不会作为的问题。
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矢志实现富强人文健康新咸阳的目标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
我们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努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提高、效率提升、动力转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与需求两端发力,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加快传统农业向优质高效、生态观光现代农业转变。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大西安建设,主动靠近大西安新轴线,实施错位发展,把咸阳打造成大西安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产业配套基地、电商物流基地、生活服务基地。
(二)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方略,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持续坚持新增财力和财政总支出“两个80%”用于民生,全面实施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养老服务和社会福利事业,关爱妇女儿童、残疾人,有效解决“三留守”问题,真正达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社会保障水平。
(三)提升文化建设的水平
深入挖掘丰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元素,统筹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和利用,进一步唱响“ 崇德包容、尚法创新” 咸阳精神,做实“ 大秦故都、德善咸阳” 城市品牌。进一步扩大文明县城、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创建成果,全面提高城乡社会文明程度。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力建设,推动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繁荣文艺创作,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进一步传播咸阳声音,讲好咸阳故事,为建设富强人文健康新咸阳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四)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力度
积极实施“防治雾霾天 守护咸阳蓝”五年计划,持续抓好“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严格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综合整治城市扬尘,推进工地文明施工,开展餐饮油烟污染治理,强化汽车尾气、秸秆焚烧等领域治理,逐渐消除重污染天气。开展“ 严控污染源? 善待黄土地” 行动,稳步推进“ 旱腰带” 生态脆弱区、渭北旱塬水土流失区、彬长旬煤矿采空沉陷区综合治理。
(五)强化担当意识
我们正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阶段咸阳最大的矛盾,坚定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解放思想,勇于担当,力求创新发展有新突破、 协调发展有新气象、绿色发展有新变化、开放发展有新格局、共享发展有新实效,以勇于担当的精神,扎扎实实地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
參考文献:
[1]辛鸣.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N].人民日报,2017-11-03 (07).
[2]陈晋.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N].人民日报,2017-11-08 (07).
作者简介:曹峰春(1976-),男,汉族,陕西陇县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