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也为我国社会和企业输送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在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中,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之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培养是一种全面的能力培养,需要多种学科的参与,其中语文学科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学生就业培养中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必要支持。因此,在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中,需要将学生的就业培养同语文学科教学相融合,以期进一步地提升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学生就业培养水平,同时也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语文教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职教学;语文学科;就业培养;融合
中图分類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0-0122-02
引言
在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基础学科中,语文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的重任。同时,语文学科对于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学生专业知识点的理解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在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过程中,要在一定程度上同语文学科相融合。一方面,按照专业所需明确高等职业教育语文的教学方向;另一方面,在高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中,要有目的地设置教学目标,以期能够同学生的职业需要相吻合。通过学生就业培养和语文学科的融合,发挥语文教学的实践作用和积极意义。基于此,本文探讨了语文对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就业培养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高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现状,查找高等职业教育语文在学生就业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改善策略,为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就业培养与语文融合提供有效对策。
一、语文对高职学生就业培养的意义
教育部提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发展,而以就业为导向的关键是提高和培训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我国高等教育在实现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学历层次较高的研究生都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这些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可能与社会和学生本身以及其他方面有关,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缺乏就业能力。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已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也是高校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应在主观因素上树立正确的观念,掌握良好的职业技能,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注意积累,合理设定目标;在客观因素上,应采取积极的手段和行动,以减轻不利影响,最终提高就业能力。
语文学科是高等职业教育中十分关键的教学构成,它的针对性十分强。在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语文学科能够针对不同专业,以及学生未来职业的特色进行针对性的应用培养。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我的交际能力,对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培养十分有利;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学会抓重点,找逻辑,能够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综合素养,实现全面发展。总之,语文学科在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高职语文教学在就业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对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培养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高等职业院校语文教学随之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然而,受限于教学环境、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等职业院校语文学科的教学很难适应高等职业学校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能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的要求。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语文教学与就业脱轨。在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当中,对于语文学科在学生就业培养中的作用,并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对语文学科的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在这些高等职业院校当中,语文学科虽然是必修课,但是,并没有同学生就业培养接轨,将语文学科同学生就业培养割裂开来。具体表现为:一是没有体现出语文学科在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培养方面的教育效果;二是不合理的课程设置让高等职业院校的语文学科没有融入到学生的就业培养中,与学生的专业内容脱轨;三是缺乏必要的语文训练,导致高等职业院校的语文学科授课形式无法匹配语文教材,在融合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培养的过程中,存在不适应、不协调的情况,影响到了学生的职业能力需求。
2.语文教学方法单一。由于高等职业院校语文学科自身定位出现问题,导致在实践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完全没有凸显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高等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师忽视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过分地依赖教材,没有起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职业素养的效果。具体表现为:一是对于理论过分看重,虽然就语文学科本身而言有一定的学习效果,但是没有体现出对学生就业的培养;二是教学模式以课堂为主,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灵活多变;三是先教后学的模式使得职业能力培养受到了限制,造成语文学习与职业能力培养不能融合。
3.语文教学体系缺失。站在学生就业培养的角度看现阶段的高等职业院校的语文学科教学,不难发现其教学体系有所缺失。这是因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对语文学科在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导向作用不明确,进而对语文教学体系认知不清晰。具体表现为:首先,高等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体系没有同学生就业培养相联系,缺乏实用性;其次,高等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体系没有积极应对学生就业培养的新要求,缺乏创新性;最后,高等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体系没有让学生认识到语文教育的重要性,缺乏特殊性。
三、高职语文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方向
针对上述高等职业院校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重新审视高等职业院校文教学,基于“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以应用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结合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培养所需,重新定位高等职业院校语文学科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以“大语文”教学观为指导的训练格局,确立了全面、动态、富有弹性的教学评价机制。
1.制定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高等职业院校语文学科融合学生就业培养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教师在授课时应注意跨学科的相互联系,制定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就高等职业院校语文学科而言,必须改变目前过分强调学科标准的现状,在实践中要更加强调语文学科的平衡性、全面性和选择性。制定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强调应将各种技能的培养纳入语文课程内容,强调语文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强调语文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这也符合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同时,重视改善语文课程与职业技能之间的联系,以满足科技社会的需要,提高学校职业课程的地位。
2.改革高等职业院校语文课程体系。由于高等职业院校语文课程设置没有充分考虑对学生就业培养的影响,课程凝聚力不密切,不协调。面对当前学校课程中的各种问题,为了使学校课程更能满足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培养的要求,有必要加大语文课程体系的改革力度。高等职业院校语文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就业培养水平。因此,新的语文课程体系不仅需要调整课程结构,还需要调整课程内容。在课程安排方面,为了使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权,尽量缩小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学内容的范围。教师可以以个性化的方式设计课程,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语文教师应超越知识的界限,按照“打好基础、强化实践、突出创新”的原则,将知识浓缩,教授学生。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情况和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因此学校有权设计自己的课程。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需要和挑战,并满足他们的兴趣和愿望,将增加职业课程,课程的内容将更加相互关联。“使语文课程适应社会需要”是高等职业院校语文课程改革的指导方针。新课程强调,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上,必须反映在帮助学生在离开学校时掌握21世纪生活和工作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3.改革高等职业院校语文学科评价体系。在以往的人才培養评价体系中没有建立合理健全的评价体系,对评价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也不够。为了确保评估支持教学,鼓励使用各种方法来评估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理解。提高教师在课程设计上的自主性,为教师带来更多的机会,重视学生学习策略的评价。
为使所有学生能更好地展示他们的成绩,学校还将提供一系列新的现代资格考试,这将是课程的组成部分,并与教学紧密相连。教师也将有更大的自由利用其专业的评估标准来评估学生,同时也会使用个性化的评估方法来支持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此外,学校应引导学生如何对待他们的进步和扩大他们的成功标准。
总之,新课程改革方案中个性化评价方法的最大变化是增加学习者的职业经验,使他们能够展示自己的能力。学生可以找到更多的东西来激发他们的兴趣,更努力地学习、进步,接受更好的教育。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学生就业培养中,融合语文学科,将其同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就业导向结合起来,不仅能够完善现阶段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语文教学,还可以在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语文教学水平提升的同时,完成对学生的就业培养,包括利用语文的学科优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利用语文的教学实践,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专业能力等。总之,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就业培养与语文融合是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之一。
参考文献:
[1] 黄爱辉.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中职语文教学策略[J].广西教育,2018,(26).
[2] 李宁.探讨如何有效整合中职语文教学与职业核心能力[J].学周刊,2018,(15).
[3] 李铮,曾玉琴.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校人才培养与课程结构改革模式[J].职教通讯,2007,(6).
[4] 王世伟.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学生软实力培养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4).
收稿日期:2019-10-28
作者简介:曾科(1988-),女,湖南衡阳人,讲师,硕士,从事大学语文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