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经济安全风险分析及应对

2020-05-18 09:08陈群
经济研究导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风险分析应对措施一带一路

摘 要:“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诸多阶段性成果,但同时也面临着各方面的风险。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经济安全风险,并提出相关的应对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经济安全;风险分析;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0-0053-02

2013年9—10月份,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访问期间,先后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2016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十三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原则和内容。

在“走出去”过程中,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同时也面临着各方面的风险。比如政治风险,比如地缘政治、沿线国家国内政治、大国博弈等风险;首先,文化多样性风险,各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不同,宗教信仰多样,教派林立,极端组织活跃,恐怖活动高发;其次,经济风险,沿路国家经济制度不同,国家战略各自为政,发展阶段不均衡,生活水平差异巨大,这些风险给我们走出去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性。本文着重从经济角度来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安全风险,并给出相关建议。

一、经济安全风险分析

(一)宏观风险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选择的经济模式是追求出口和贸易盈余,也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非典型性重商主义,这种模式将中国的大国优势发挥到尽致。中国在这段时间里,从一个末流经济体发展成为第二贸易大国。这其中,出口与投资因素所起到的作用举足轻重,在中国经济核心板块的长三角和珠三角,有效地利用了这样两架马车,承接国际产业结构转移,投资为出口服务,投资出口共振,达到区域经济现代化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初步目标。

“一带一路”是走出去的一种系统方案,是中国发展模式,外向型经济的逻辑必然,中国有这样的需求,就必須研究买方市场的消费者行为,认清困难,不打无准备之仗,停止一些想当然的盲动是必要的。首先从大环境来说,沿线部分国家缺乏安全稳定的经营环境。一是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国家发展存在结构性矛盾,投资回收周期长风险高,抵御外部投机资本冲击能力较弱;二是基础设施普遍较为落后,政府行政效率低,寻租“搭便车”问题突出;三是司法的独立性弱,法律体系不成熟,经济案件执行情况较差。中国某研究所出版的相关报告,对“一带一路”沿线30几个国家的经济结构、法律执行、社会的容忍性和对华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评估。从总的评估结果看,除新加坡外,多数国家的风险级别较高。

对于“一带一路”国家来说,中国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后来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上高度依赖西方国家,文化上有合作有对立,以冲突为主要特征,所以这给中国带来的有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包容性非常认可;另一方面,对中国输出经济体制和模式认同感不强。

(二)微观风险

根据相关统计,中国92%的国企投入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建设,60%以上的国企进行了一轮及以上的投资,51%的企业参与了投资建设运营相关的综合服务。中国五百强民营企业对“走出去”一样的积极参与,大约有近300家参与“一带一路”相关项目,获得总收入7 900多亿美元,这些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是,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依然任重道远,中国企业在国内遇到的问题,在当地依然出现,比如恶性竞争、市场饱和问题,这些对这些企业业务的可持续性和韧性都是挑战。而如何有效进入发达国家市场也是另外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国企业的技术等级和发达国家的工业标准尚有距离,在单位GDP的能耗方面也不具备较大的成本优势。而且中国企业与相关国家的进出口总额达到6 000多亿美元,能够占领的市场份额已经饱和,规模达到上限,需要有结构化的调整。

中国企业普遍的技术水平不高,“走出去”的企业,以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核心竞争力缺乏,很容易被替代,所以如何练好内功,增进企业家精神,成为国际市场中不可取代的产品供应者是当务之急。

二、应对措施

(一)宏观方面的政策应对

第一,强调坚持市场化运作,及时纠正重商主义的某些做法,以自由贸易,市场化为主导,倒逼国内的深水区的改革,深度融入国际秩序,成为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纲举目张,解决了这个主要矛盾,其他的次要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不仅能够改善与发达国家的关系,更可以与发达国家一起主导世界经济秩序。

第二,企业作为主体及市场化运作不可或缺。风险意识放在第一位,企业要对投资目标进行前期考察和研究,对于有隐患的项目宁缺毋滥,只有在充分完备的法律以及合同保障前提下进行合作。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由于政治经济制度的不完善,这种风险尤其需要重视。

第三,把实现互利双赢作为首要目标。双赢有两个含义,第一是他赢,第二是我赢。之前中国的外援基本上是意识形态挂帅,为国际主义精神牺牲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没有可持续性,后来的外向型经济做到了我赢,却又忽视了他赢,这样也没有达到一种利益的平衡,也不是可持续性的。

第四,中国经济在内部和国际化路线方面都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一是在区域战略上。事实上,中国真正要重视的还是发达国家,首要的任务是融入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中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的资源配置方案并不以地理位置为主要因素,也不仅仅局限于“一带一路”国家,这样的资产分布会更加的均匀,安全性也得到保证。二是在领域上。产业升级取决于多种因素,不能够人为地制造一些结构升级或者行业补贴,这些政策举措不仅有害,而且会引起其他国家的猜忌,得不偿失。三是在“走出去”的同时,扩大开放,把技术和资本引进来仍然是对等化、公平竞争,以及建立平等关系和建立互信的主要手段,相信别人也是自信的一种表现。

第五,政府作用的弱化和强化。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大趋势中,政府尽量摆脱实际业务,从微观领域抽身出来,只承担服务、支持等基本功能,变身为服务员;有些方面是需要加强的,比如在企业家创业精神的教育,创业环境的优化,投资环境的维护,变身为教导员的角色;国际关系方面,加强多边、双边的协调,需要加强促进保护,促进东道国营造更好的投资环境,扮演一个守护者的角色。

(二)微观方面的企业应对

以国际化的眼光,世界领导者与伙伴的战略来构建自己的能力。企业需要充分挖掘、利用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构建完整的竞争优势体系,就能在国际化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一,企业家精神的重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根本上讲,是企业家精神的一个反映,把个人的创造物化为具体的产品,也就是这种熊彼特所说的创造性破坏的过程,企业家去旧迎新,把物质文明推进到更高的高度,他们是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企业家人群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中坚力量。

第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有了企业家,还需要社会意识强烈的员工作为配合,市场经济是一个陌生人社会,企业法人组织把这些千奇百怪的个人聚合成一个实体。现代企业制度是新鲜事物,是包容性极强的社会设施,本质上是为了某个单纯的目标,求同存异。这些特点,使得公司制度是一种适应性极强的实体,可以使不同文化、宗教、意识形态、种族的人群达成合作,中国企业家应该善于利用这样的成熟化的设施达成“走出去”的目标,公司就像一条战船,在“一带一路”的路程中乘风破浪。

第三,增强品牌意识。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就是创新,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这里品牌意识就是这种精神的直接体现,品牌是企业形象的代表,又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品牌左右着消费者的第一印象,良好的品牌形象是稳定客户信心的“定海神针”,也是商业战场的战略性武器,建立了品牌效应,也就站稳了脚跟,否则就是游击部队,没有前途。

第四,弘扬契约精神。契约精神就是我们传统的商业道德所说的重合同,守信用。在国际化的复杂条件下,各国企业合作的双方因为文化差异,对事物的理解判断有很大差异,这样就非常容易引起误解,这就需要用契约来明确双方的行为和利益。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国家中,更加需要以良好的诚信来把握住当地市场。

三、结语

“一带一路”是我国实施“走出去”的一个重大发展机遇,因而要有长期的打算,需要练好内功。同时,也是深化改革的一个契机,是巩固宏观政策和微观领域的改革成果,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步入发达国家的决定性步骤。

参考文献:

[1]  赵琳慧,周春林.透视“一带一路”:理论解读、风险挑战与解决措施[J].南方论刊,2019,(9):15-18.

[2]  苏静.亚投行与“一带一路”金融建设[J].金融与经济,2019,(8):84-88.

[3]  温远松.浅谈“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现状与挑战[J].中国商论,2019,(16):110-112.

[4]  苏敏.中国企业“一带一路”市场PPP投资全阶段风险识别及应对措施[J].住宅與房地产,2019,(24):21.

[5]  荆会云.“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对外投资风险管理[J].财富时代,2019,(8):234-235.

[6]  陈慧华.“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走出去”企业税收法律风险防范研究——以优化企业所得税制为视角[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9,(4):62-65.

[7]  杨达,李超.“一带一路”生态环境风险防范的绿色治理路径创新——以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为例[J].探索,2019,(5):184-193.

[8]  陈甬军,邓忠奇,张记欢.“一带一路”倡议实现合作共赢的经济学分析——基于利益创造与共享机制的视角[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83-97.

[9]  王昱睿,张丽.海外投资体制视角下的“一带一路”项目风险防范[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9,(9):65-72.

收稿日期:2019-10-08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7YJCZH022)

作者简介:陈群(1983-),女,江西吉安人,讲师,博士,从事风险控制、管理学研究。

猜你喜欢
风险分析应对措施一带一路
探析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风险及防范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展望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税收风险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