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石敢当文化的传承路径分析

2020-05-18 09:08聂磊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5期

聂磊

摘 要:泰山石敢当文化民俗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在山东境内极为流行,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有很大的影响。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传承尤为重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受科学技术的冲击,泰山石敢当的文化传承遇到重重阻碍。结合新时代背景泰山石敢当文化的传承路径进行分析,使泰山石敢当文化在新时代更好地得以传承。

关键词:泰山石敢当;文化传承路径;文化信仰

作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泰山石敢当文化的习俗流传世代,经久不衰。我国民间习惯在位于十字路口或街头巷尾的住宅前摆放泰山石敢当作为镇宅石,这种灵石崇拜认为三岔路口或十字路口常有煞气,而在住宅前摆放一块泰山石敢当,可以起到驱邪、镇宅、避鬼、保平安的作用。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泰山石敢当文化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逐渐被人们淡忘,泰山石敢当文化的传承面临危机。目前探索泰山石敢当文化的传承路径,使新时代背景下泰山石敢当文化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下去,让老百姓以新时代的精神重新接受和认可这一传统习俗亟待解决。

1 泰山石敢当文化的起源与文化传承现状分析

1.1 泰山石敢当文化起源

在我国旧的民间习俗中,如果住宅的屋门对着桥梁、巷口或者道路要冲,人们就在住宅墙外立一座小石碑,上面刻着“泰山石敢当”五个字,以求辟邪、保平安。泰山石敢当文化是我国古代众多的禁忌和崇拜之一,把刻有“泰山石敢当”字样的石碑(高110厘米)立于桥道要冲,或砌于房屋墙壁上,可以镇压一切不祥之邪,在民间甚为流行。

我国学者蒋铁生对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流变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认为泰山石敢当文化起源于我国古代的灵石崇拜,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传统。早在汉朝的时候,石敢当文化就已在民间萌芽。到唐代时,石敢当文化已得到很大发展。五代到明朝时期,石敢当文化在民间流传过程中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和演变,直至明末清初到民国时期,石敢当这一文化信仰才广泛盛行。泰山石敢当文化作为人类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来已久,已经成了泰山文化的延伸,具有重要意义。

1.2 泰山石敢当文化传承现状

1.2.1 石敢当文化的传承范围

古人云:中华奇石数不尽,唯有泰山石敢当。但经典籍考究发现,石敢当虽发源于泰山,却不止于泰山。石敢当这一文化信仰,不仅在我国山东地区广为流行,在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也受到普遍的欢迎。不仅有国人慕名而来,求泰山石敢当以镇宅驱邪保平安,甚至东南亚、韩国、日本等地也把石敢当当作一种文化信仰,广为流传。

1.2.2 石敢当文化的传承方式

“登泰山,保平安”,提到祈福保平安的场所,人们都会想到泰山。泰山石敢当文化作为泰山文化的延伸,它得以传承与泰山文化的传承息息相关。石敢当文化传统的传承路径无外乎民间传说、文字典籍、习俗流传、神话传说和帝王封禅等。除了泰山地区,在福建闽北的农村也有关于石敢当的说法,认为泰山是集天下浩然之气的所在,因此古代众多帝王将相多去泰山祭拜。早在西汉史游的《急就章》中就有“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的记载,此外《茶香室丛钞》中将石敢当描绘成大夫的形象。在我国民间故事中也有关于五代勇士石敢的民间传说,此时石敢当文化已由普通的灵石崇拜被赋予神化及人格化,体现出了古人对石敢当的文化信仰。但无论是民间传说故事还是民间摆放石敢当的习俗,这些民间流传方式大多数都是以口头传播的方式进行文化传承,在传承过程中就极易出现流失的现象。虽有关于石敢当文化的典籍记载,如小说、戏剧等,但数量有限,较为局限。

2 泰山石敢当文化传承路径上的阻碍

2.1 经济发展对泰山石敢当文化的冲击

2.1.1 城镇化发展的压抑

在街头巷口、桥道要冲等地的房子门前,人们习惯于摆放一块刻有“泰山石敢当”字样的石碑以求压制恶煞厉鬼、保求平安。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石敢当文化逐渐失去了传承的土壤。如今城市里大多高楼迭起,众多的摩天大楼、现代性建筑和沿街商品房取代了传统的平房、砖瓦房或四合院,因为影响美观等众多原因,“泰山石敢当”石碑成了“无家可归”的多余品,不再被人们摆放,久而久之這个民间习俗也逐渐被人们淡忘。石敢当文化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被边缘化,这对石敢当文化的传承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

2.1.2 科技发展的影响

科技的进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高速发展也推动着科技不断进步。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不断改变。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科学,反而将泰山石敢当之类的习俗当作是可有可无的民间传说,不再坚持信奉这一习俗。甚至一些人会认为泰山石敢当习俗是封建迷信,把石敢当的传说故事当作餐前饭后的笑料等,这些都不利于石敢当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泰山石敢当逐渐隐退成为人们记忆中一种古老的东西而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石敢当被动地退出了市场。

2.2 传播媒介的局限性

泰山石敢当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对应的传承媒介,传统泰山石敢当文化的传承多是以旧的传播媒介,如戏曲、口头文学、民间传说、石碑、石碣等。但这些传统文化传承媒介在当代社会面临着很大的传承困难,因此,寄托在这些旧传媒基础上的泰山石敢当习俗在传承路径上也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这些旧传播媒介中有一部分与泰山石敢当习俗都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保护起来,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但如果继续以旧的传统民间文艺的形式作为泰山石敢当的传播媒介进行传承和宣传,则很难获得受众,也很难得到想要的宣传效果。

2.3 泰山石敢当的可替代性

泰山石敢当习俗构成了泰山石敢当文化的很大一部分内容,而这种习俗又起源于当地民众对泰山的信仰和灵石崇拜,因此可以将这种习俗物化为一种具有一定迷信色彩的风水镇物。但在当代社会背景下,这种迷信色彩便成为泰山石敢当文化在新时代传承发展的绊脚石。此外泰山石敢当又具有可替代性,中国文化信仰众多,石敢当信仰只是茫茫信仰中不起眼的一个。比起难看而笨重的石头,人们更倾向于选择轻便的桃木制品和美观可爱的招财猫等物品代替石敢当的位置。这些局限都使泰山石敢当在文化传承的路径上,遭遇重重困难和阻力。

3 新时代背景下石敢当文化传承的建议

把石敢当单纯地当作封建迷信的风水镇宅物的确是不可取、不科学的做法,但石敢当在悠久的历史流传过程中,承载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景,具有一定的存在价值。对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最好的传承方式。古人认为石敢当中“敢”是勇敢,“当”是担当,即石敢当充满着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正能量,这本身就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不谋而合。

新媒体是当代主流的文化传播媒介,泰山石敢当文化通过旧的传媒方式传承面临着众多的局限和阻碍,如果将泰山石敢当文化与当下流行的新媒体相结合,用先进的传媒方式进行传承和传播,那么在受众和宣传效果上将有很大的收获。在传统的博物馆基础上,建立数字化博物馆,树立新的企业品牌文化形象,将石敢当文化形象化,制作泰山石敢当文化专属App等,向新一代受众宣传石敢当文化,则更容易被年轻受众所接受。研发泰山石敢当文化衍生品,使泰山石敢当文化商品化,通过独特的包装和独特的品牌文化进行宣传,既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又能以新的形式保护和传承石敢当文化。

4 结语

泰山石敢当文化作为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无论是对于我国传统民俗,还是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泰山石敢当文化传承路径进行思考和分析,也是对其他在新时代背景下逐渐消失的传统习俗问题的思考和研究。要保护和传承泰山石敢当文化,使其在新时代背景下重新焕发新的生命力,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赋予其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化信仰,才是让泰山石敢当文化永葆青春活力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王晓涵,王方君,翟代清.新时代背景下泰山石敢当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J].中国市场,2019(3):35-37.

[2]曹春茹,翟思波,蔡赜,等.泰山石敢当文化的传承困境及发展路径探讨[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11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