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难题何解?要为民企多开口子

2020-05-18 09:18睿愚
记者观察 2020年4期
关键词:降薪公务员民营企业

睿愚

“生于非典,考于新冠”的这届高考学生不是最难的,高考只是延迟了一个月,大家还是可以公平参与一年一度“鲤鱼跳龙门”的比赛,最难的是今年高等院校的应届毕业生们。

毕业在即,莘莘学子正准备踏入社会一展平生志,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却成了第一道“拦路虎”,毕业生的首次就业成了大难题。因为受全球疫情影响,已就业人员手中的饭碗都端得不稳,企业裁员、降薪甚至关闭整个公司的并不少见。

根据《疫情影响下的职场人——2月份调薪状况调查》显示,34%的受访者2月份的薪酬有调整,调薪手段各有不同:如仅发放基本工资、延迟发放工资、直接停薪、股权补偿、底薪减半、不发提成等。有7成员工不反对公司降薪,甚至有员工接到降薪通知后反倒松了口气,因为降薪总比被裁员好,这个时候若是失业还真不好再找新工作。

从宏观数据上来看,2019年底的时候,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为3.62%,受疫情冲击,2020年前三个月的登记失业率骤升至5.3%、6.2%、5.9%。

在3月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重点部署稳就业,“稳就业仅靠一两个部门是不够的,所有相关部门在考虑全年工作的时候都要把稳就业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只要今年就业稳住了,经济增速高一点低一点都没什么了不起的。”

随着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国内企业复工复产全面推进,员工、企业与国家共同承担疫情损失、一起共度时艰,就业数据有企稳的迹象,至少三月份的登记失业率已经较上月回落。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近日发布报告指出,今年第一季度,我国劳动力市场受到较大影响,招聘职位数目下降明显。但3月份招聘职位数目下降的幅度相比1月份和2月份的下降幅度有所缩小,积极措施的效果已在一些行业中显现。

但是企业还是缺少余力吸纳新的就业,尤其是还要出成本培养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大学生们,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出的又一道加试题。

有企业家表示,“疫情不确定性下,大家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公司没有精力再去培养应届生了,不裁员不降薪就已经是很好的公司了,活下去、熬过去才是最重要的。”

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保居民就业”被放到了第一位。从过去的“保六”到现在的“六保”,宏观的政绩数字开始为微观的民生福祉让步,因为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

随着经济增速换挡和企业去杠杆,近几年的就业形势很严峻,国家也越来越重视。

先是2019年5月份,国务院专门成立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然后又在9月份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六稳”,“稳就业”被放在首位,现在中央政治局提出“六保”,“保居民就业”同样是当下以及未來较长一段时间内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情。

这次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第一次明确提到,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高校逐年扩招,应届毕业生的数量也随之不断递增,2016年是779万,2017年是795万,2018年是820万,2019年是834万,2020年的874万创出了历史新高,与去年相比多了40万人,与4年前相比则多了近10H0万人。就业市场上,人才供给增加,疫情之下招聘需求萎缩,就业市场雪上加霜,“毕业即失业”的现象也不新鲜。

某一线城市国企HR在知乎上分享自己的招聘见闻,“2020年校招竞争异常激烈,线上线下总计收到8400多份简历,招录比例是1:210,某些岗位竞争甚至比公务员还激烈。”博士生抢研究生的工作,研究生抢本科生的工作,并降低薪资需求,是正在发生的事隋。

最近上海交通大学保卫处的一则招聘启事就在校友群里刷了屏。招聘的岗位是学校保卫处的治安管理岗,招聘条件是研究生教育学历,硕士及以上学位。校友们纷纷表示还好踏入社会比较早,再过几年,这样的岗位可能需要博士学位了。针对争议,上海交通大学工作人员也回应称,可能部分网友对该岗位有所误解,该岗位招的是治安管理岗,是学校行政机关管理人员。

这些年,除了货币通胀,学历也在通胀,现在小城市小企业里的硕士研究生已经司空见惯了。尤其是这次疫情之下的校园春招,很多地方国企用“捡漏”的方式招聘到了以前可望而不可及的高校毕业生。

某四线城市区级国企平台最近就招聘了不少双一流高校的本科和硕士毕业生,面试官特别兴奋,因为此次招聘的质量大幅度优于过去。

三四线城市能招到更高素质的人才,是不是意味着一二线城市的就业市场在收缩,对众多向律者产生了“挤出”?

就业遇冷,出国留学更不用说了,海外疫情严重,留学生不大批回国抢工作就不错了,压力之下,考研、考博、考公务员就成为了毕业生的热门选择。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20年高校研究生报考人数最终确定为341万人,比2019年多50万人。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表示,今年计划将研究生扩招18.9万人,专升本扩招32.2万人,并推动高校科研院所设立科研助理等岗位,增加博士后岗位规模。

很多人说,学历通胀就是在这一次次的扩招中实现的,看上去,研究生学历越来越“不值钱”了,但教育是一个正外部性非常强的事情,一个社会中,民众受教育越普遍,受教育程度越高,社会的交易成本就越低,教育的溢出效应就越强,就会产生更多的创新,从而促进社会更好的发展。

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0应届毕业生春招求职报告》显示,近四成2020届应届毕业生倾向于考公务员。疫情影响了很多体制外职场人士的收入,但体制内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员工、国企员工的薪资几乎不受任何影响,所以这次疫情会改变很多人的择业观,让更多的人才和资源躲进避风港、涌入体制内。

北方经济相较南方弱一些,所以北方考公务员的氛围就比南方浓厚,疫情期间,经济压力相较平时大一些,所以考公务员的氛围就自然比平时更强。但公务员编制和国企岗位设置是有承载上限的,吸纳就业的主力军80%还是在民企。

恒大研究院《中国民营经济报告:2019》中写道,民营经济在过去40年中取得了从“0”到“56789”的伟大成就:

民营企业税收贡献超50%,民营企业是政府税收和国家财力的最大贡献者;

民间投资占比超60%,制造业投资中占比超85%,民营企业是投资的最大推动力;

民营企业发明专利占比超75%,民营企业是中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民营企业就业存量占比近80%,增量占比超100%,民营企业是城镇就业的最大保障;

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超95%,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微观基础的最大主体。

所以,疫情高压之下,“保就业”是政策首要目标,吸纳就业的主力军——民营企业会不会再次迎来改革开放初期的那种大放水、大解放的绝佳机遇?激发民间智慧、激活市场活力会不会成为当今的不二选择?是不是可以充分激励、发挥民营企业家——这群最具创造力和生产力人群的主观能动性?

正如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的,“改革开放之初,当时整个国家面临的就业压力不是今天能够想象的。但当时很多地方开了口子,创造了大量灵活就业的形式。比如广东贩衣服和电器的、北京卖大碗茶的,都是各地竞相放开管制、解除束缚、松绑搞活的结果。”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只要我们重视问题,解决问题。疫情给了我们静默,我们就要在静默中爆发。期待我们的营商环境更好,制度成本更低,法治环境更优,民企的融资更简单,交易税费更少,经济活了,就业多了,收入就高了。

摘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猜你喜欢
降薪公务员民营企业
允许员工自愿降薪
中超降薪和疫情有多少关系?
迪士尼CEO降薪“自救”
2018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2016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降薪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