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高职审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践与研究

2020-05-18 07:14:22张奕奕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学期权重成果

张奕奕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07)

1981年,斯派蒂发表《成果导向教学管理:以社会学的视角》,最先使用“成果导向教育”概念,我国被接纳为《华盛顿协议》签约成员后,开始进入成果导向高职教育改革,特别是我国高校成立了以《悉尼协议》应用研究为主的高职联盟后,成果导向教育改革模式被越来越多高职院校应用于专业及课程改革中[1]。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于2017年起全面推行成果导向人才培养改革,审计专业根据审计岗位需求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聚焦于学生学习成果的达成情况,遵循向下设计原则,反向设计教学内容,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1 专业培养目标分析

1.1 培养目标设定

根据成果导向教育理念,采用“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的逆向思维,审计专业以职业分析为起点,梳理审计岗位需求技能,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德技并修、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具备诚信、责任和风险意识,熟悉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掌握审计专业基本知识,熟悉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了解企业基本的内部控制制度,具备将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到审计业务流程的全过程的能力,从事企事业单位财务、企业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1.2 能力指标设定

根据王晓典(2016)提出的“三循环”课程开发于学习成效评量机制图[2],提出了学校循环机制、专业循环机制、课程循环机制。审计专业根据政府要求、行企需求、校友期望、学生发展、学校定位、国际标准等向度,以学校培养目标与核心能力为依据,按照能力指标建制与撰写原则,在充分考量各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将审计专业的能力指标分为沟通整合、学习创新、责任担当、专业技能、问题解决以及职业素养。

1.3 专业能力指标权重设定

根据层次分析法,结合审计专业核心能力指标、学校核心能力权重分配表、素质通识能力指标权重分配表等,设定了审计专业核心能力指标培养权重,专业能力权重计算根据计算模型,其中Z代表预设专业单项能力权重;X代表预设校级单项核心%能力权重;S代表素质通识单项能力权重,计算出校级专业能力权重分配表,再根据,F代表预设指标;m代表指标顺序号;Z代表专业能力权重;Q代表专业能力指标对应的指标侧重值,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详情如表1所示。

1.4 课程地图设定

恩格里斯(Fenw ich W.English)将课程地图定义为:以事实为基础的内容记录,包括实际授课内容、授课时间以及教学与区域评价方案的配合[3]。课程地图是课程体系在时间、空间上的逻辑呈现,既是课程发展的终点,也是课程再度调整的起点,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核心能力及能力指标基础上,进行课程检视、调整后绘制出课程体系构架图。课程地图设定旨在指引学生学习、辅助教师教学和协助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有效工具。因而,审计专业将专业课程地图设置为“呈现年级、类别及职业生涯发展”的课程体系(如表2所示)。

2 课程体系分析

2.1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审计专业选择《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ERP沙盘模拟实训》2门课程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在《创新思维》《创业实务》中开展创业理论教育,培养创业意识,在《内部控制制度设计》《ERP沙盘模拟实训》中开展创业实训,培养创业能力,通过参加大学生创业大赛、ERP沙盘模拟大赛等创业比赛开展创业实战,形成了“创业教育”+“创业实训”+“创业实战”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2.2 专业选修课程

本专业选修课程开设咨询审计方向、审计实训方向、素质拓展方向三方面选修课程。

咨询审计方向课程包括:ERP沙盘模拟实训、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大数据分析统计、管理会计,主要培养学生咨询审计职业岗位技能,包括企业战略管理、风险识别、管理咨询能力,学生完成后可从事管理会计、咨询审计相关工作。

审计实训方向课程包括:财务报告分析、企业内部审计实务、审计模拟实训,主要培养学生审计职业岗位技能,包括审计项目实施能力,学生完成后可从事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相关工作。

素质拓展方向课程包括:商业伦理与职业道德、财经应用文写作、国际会计,主要培养学生审计岗位素养,包括岗位职业道德、岗位写作能力以及国际视野,学生完成后可从事审计相关工作。

选修课程要求学生需要从咨询审计、审计实训、素质拓展三个方向课程中分别选修一门,再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再加选一门,合共选修四门课程。

2.3 课程与核心能力关联设定

将课程类型、课程名称、学分、单项核心能力指标、权重等项目,将课程中对应能力指标的权重分别设置入课程能力指标权重统计表。针对专业所辖素质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限选课程的课程能力指标权重进行统计。利用专业能力指标权重计算方法,对专业课程能力指标频次与权重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形成专业能力指标权重汇总表,获得各专业能力指标的权重与预设专业能力指标的对比关系。专业能力指标权重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说明:sumproduct:多条件求和函数;QZ:某类型课程所有权重数值;array1:学分列区域;array2:对应指标列区域;XF:总学分数。根据层次分析法及计算方法,审计专业课程与核心能力关联表设置如表3所示。

2.4 能力递进式课程设定

审计专业将课程体系划分为审计能力递进、税务能力递进、会计能力递进、管理能力递进四条课程能力培养路径。能力递进课程及课程培养目标详情下。

2.4.1 审计能力递进课程设置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第二学期):(目的)本课程旨在引领学生掌握内部控制设计的方法,认知中小企业经济业务的内部控制流程。(历程)通过研讨了解模拟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情况,完成预先设置的内部控制设计任务。(成果)利用内控设计基本方法及原理完成模拟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流程的设计及描述。

《审计基础》(第二学期):(目的)本课程旨在引领学生掌握审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认知企业基础财务审计。(历程)通过案例研讨了解审计基础理论与方法,完成预设审计案例分析任务。(成果)利用审计基础理论和方法完成基础企业财务审计任务。

《审计模拟实训》(第三学期):(目的)本课程旨在引领学生了解审计基本技能,(历程)通过学习审计基本理论,掌握内控测试及实质性测试方法,(成果)能独立完成穿行测试、符合性测试和细节测试程序并编制相应测试工作底稿。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第四学期):中期至事务所跟岗实习。

《审计实务》(第五学期):(目的)本课程旨在引领学生理解和掌握审计工作流程的各项程序,(历程)通过小组协作,运用审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执行审计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终结阶段的各项审计程序,(成果)能完成项目审计程序,形成工作底稿,撰写审计结论,并出具审计报告。

《企业内部审计实务》(第五学期):(目的)本课程旨在引领学了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历程)通过学习内部审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内部审计的程序和方法,(成果)使用内部审计的基本技能,能够对企业建设项目、合规性以及企业绩效进行内部审计。

2.4.2 税务能力递进课程设置

《经济法》(第一学期):(目的)本课程旨在引领学生掌握初级会计师资格考试的经济法基础,具备一定的经济法律意识。(历程)通过学习会计法、支付结算法、税法、劳动合同法的具体内容,完成预先设置的会计核算、税款计算缴纳和劳动合同签订等任务。(成果)利用经济法基础知识分析解决一些民事法律纠纷问题,能掌握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变更和撤销程序,正确计算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应纳税额。

《税务申报与管理》(第三学期):(目的)本课程旨在引领学生熟练运用税收法律、法规知识,掌握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的税务处理。(历程)通过模拟操作,完成中小企业涉税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工作。(成果)利用税收法律知识及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完成中小企业各税种的应纳税额的计算、会计处理、纳税申报表的填制及申报工作。

2.4.3 会计能力递进课程设置

《会计基础》(第一学期):(目的)本课程旨在引领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础理论和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认知会计职业,能处理会计基本业务。(历程)经由项目任务了解企业日常经济业务的基本情况,完成从分录、记账、试算、调整到结账、编表的账务处理一般过程。(成果)利用会计学基本原理及方法完成企业基本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

《财务会计》(第二学期):(目的)本课程旨在引领学生全面认知财务会计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财务会计业务处理技能。(历程)通过善用会计六大要素有关理论和核算方法,(成果)依照会计准则,以解决企业日常经济业务的基本会计核算问题。

《会计信息系统》(第二学期):(目的)本课程旨在引领学生掌握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会计核算过程与财务报表编制的方法。(历程)通过运用财务软件对会计数据进行处理、存储和分析,(预期成果)最终自动生成财务报表,以实现为用户提供所需的各种会计核算信息和财务信息,从而判断企业经营效率。

《成本核算与管理》(第三学期):(目的)本课程旨在引领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学会编制成本核算基本报表,培养学生解决企业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能力。(历程)通过学习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会对企业成本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将其运用于企业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责任考评之中。

《国际会计》(第三学期):(目的)本课程旨在引领学生运用会计英语,执行国际会计准则,(历程)通过双语教学建立国际会计思维和视野,利用专业英语处理国际会计业务,(成果)以实现准确处理国际化企业会计核算业务和报表编制。

《会计综合实训》(第五学期):(目的)本课程旨在引领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及会计电算化知识,认知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历程)通过对实训教材中典型工作任务的操作,完成模拟企业经济业务的手工编制记账凭证,且利用财务软件完成建立账套、编制记账凭证、审核、记账、编制报表、查询账表等的账务处理过程。(成果)利用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运用财务软件,完成模拟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工作。

2.4.4 管理能力递进课程设置

《ERP沙盘模拟实训》(第四学期):(目的)本课程旨在引领学生了解和懂得企业经营过程以及市场的竞争流程,(历程)学习企业经营规则,通过分组对抗,力求企业获得价值最大化的前提下,完成一个企业6年的经营过程,(成果)学生在分析市场、制定战略、组织生产、财务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领悟科学的管理规律,全面提升经营管理实践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管理会计》(第五学期):(目的)本课程旨在引领学生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学会编制企业内部管理基本报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际问题能力。(历程)通过学习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会对企业内部财务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将其运用于企业经营预算、经营决策、经营过程控制和责任考评之中。

《财务管理》(第五学期):(目的)本课程旨在引领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历程)通过利用财务管理价值观念及方法对企业的筹资、投资、分配等财务管理案例进行分析,(成果)以达到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在实际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公司理财问题的能力。

3 结论

当前高职教育改革中,成果导向教学理念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及先进性。基于OBE的审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促进了教学的持续改进,实现了学生知识、能力及素质体系培养,培养学生审计能力、税务能力、会计能力、管理能力等职业能力,使其对接行业能力。但将成果导向理念应用至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中仍需要时间检验,特别是课程体系的质量评价体系设置也成为迫切需要重构的内容,质量评价体系可应涵括多元化评量,明确评量取向、评量方式、评量原则和要求将会成为审计专业未来重点研究方向,为实现学生学习目标提供了有利保障。

猜你喜欢
学期权重成果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少先队活动(2021年9期)2021-11-05 07:31:12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权重常思“浮名轻”
当代陕西(2020年17期)2020-10-28 08:18:18
工大成果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人大建设(2018年5期)2018-08-16 07:09:00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基于公约式权重的截短线性分组码盲识别方法
电信科学(2017年6期)2017-07-01 15:44:57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