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散村”的集聚提升规划策略
——以南靖县船场镇集星村规划为例

2020-05-18 07:38洪英灿
福建建筑 2020年4期
关键词:村域居民点自然村

洪英灿

(福建省工大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014)

0 引言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文化等多重功能。地理学家根据农户居住的集中或分散状态,将乡村聚落分为散漫型村落和集聚型村落[1],“散漫村”又称为“散村”,其用地布局零星分散,彼此之间距离较远,聚落没有明显的中心[2],散居是传统乡村聚落形态的原生方式[3]。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中央、地方政府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标精神,高度重视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本文以集星村为例,探索山区“散村”的集聚提升规划策略。

1 集星村现状概述

福建省境内多山,沟壑纵横,山水之间散布着众多的小村庄。集星村位于南靖县船场镇东南部,距离船场镇镇政府约2.5km,2018年年底共有549户,2174人,村域总面积13.05km2。全村有18个自然村,下辖12个村民小组,各自然村分散在山涧小盆地内,主要沿船场溪和丁仔角溪呈带状分布,属较为典型的山区“散村”(图1)。

图1 村域综合现状图

村庄自然资源条件较好,有耕地一千多亩,山地一万多亩,两条重要水系船场溪和丁仔角溪在村内交汇。同时,村庄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丰乐堂,以及一些保存完好具有地域特色的古厝、土楼等文化资源。村庄现状产业以农业生产为主,种植柑橘、蜜柚、麻竹、毛竹、食用菌、兰花、石斛、金线莲等农产品。村内还有部分养殖业,打造有“健美鸭”品牌。

村庄现状对外交通主要依赖山梅公路(县道),该公路是目前通往南靖土楼的唯一通道。村内联系各自然村的道路路面狭窄,坡度大,可达性较差。村庄现状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在主村内,配有村委会、文化活动中心及一处农民公园。

2 集星村集聚提升现实难点

2.1 村庄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

目前,集星村的经济发展仍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以家庭为生产、生活为基本单位,生产规模较小,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较落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是村庄形成“散村”根本原因之一。同时,村内“山、水、田、树、桥、庙、厝”等旅游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开发,“三产”融合尚处于起步阶段。

2.2 居民点建设的现实问题

集星村多达18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村庄居民点布局较为分散,不利于配套设施的共建共享。村庄人口聚集的东部居民点沿山梅公路和船场溪呈带状分布,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村内各居民点均存在建设无序,用地粗放,卫生条件较差,养殖与居住混杂,配套设施薄弱等问题。

3 集星村规划技术路线

规划针对山区“散村”集星村现状综合分析,通过现场踏勘、入户调查等调研手段,衔接落实相关规划评估工作,提出空间统筹、土地整理、集约利用、宅基地复耕等思路,明确集星村发展定位,从村域管控、居民点管控入手,同步研究产业发展、风貌引导、历史文化、基础设施等特色专篇,最后提出近期实施、新村建设和实施保障,并尝试多途径表达规划成果,让村民等更多的社会公众都易知易会,如图2所示。

图2 规划技术路线

4 集星村集聚提升规划实施策略

4.1 入户调查,与村民面对面交流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村民意愿,反映村民诉求”是村庄规划的重要原则之一。基于此,项目团队挨家挨户的走访调查。通过调查可以增强对村民居住条件的现实感受,可以亲耳听到村民的各种声音,还可以以交谈形式把党和国家关于乡村振兴的政策宣传到各家各户,提升广大村民对村庄规划与乡村振兴关系理解度,让群众了解和重视村庄规划,从而积极参与到村庄规划工作中。

因此,集星村规划伊始,由规划、建筑、市政、景观等专业构成的项目团队对集星村的18个自然村,549户居民进行“地毯式”调查,针对自然村迁并、村民住房迁建、改造意向、住宅形式以及村庄公共设施建设等问题,收集了大量群众的意愿。同时,把这些意见归纳分析后,与县城乡规划管理部门、镇分管领导及村两委、村民代表召开座谈会,就群众的意见进行交流,听取各级领导的意见。在全面掌握村民需求及地方管理部门意见基础上,编制团队对村庄空间规划提出合理可行的方案。

4.2 规划评估,梳理现有规划成果

规划评估是对涉及该村的所有规划成果进行梳理,不仅限于“原村庄规划、村庄建设规划、村土地利用规划”,还包括村庄的区域交通规划、河道岸线及河岸生态保护蓝线规划等内容。

项目初期,位于大福自然村临近船场溪的地块正在“拆旧建新”,村财垫资100多万元拆除旧建筑30余处,计划投入1400万建30栋村民住宅,该项目还入选福建省住建厅第二十一批村镇住宅小区建设试点。项目团队经过调查,发现根据山梅公路控制要求及当地水利部门对船场溪河道蓝线控制要求,该地块大部分用地处在河道蓝线及公路的控制范围内,不能用于住宅建设。该村因缺乏“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在“拆旧建新”过程中也未对新村选址进行规划评估,使得村民在新村建设过程中产生选择性错误。

4.3 空间统筹,引导村庄集聚发展

分散型村庄各个自然村规模小,交通不便,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难以配置,村民生活条件得不到改善。大山深处自然村群众搬迁意愿较为强烈,但这类山区村庄的建设用地较为粗放,村庄现状建设用地人均指标偏高,若不从村域层面进行“三区”空间统筹,山里群众搬不下来,村庄的生态、生产空间也得不到合理的保护和利用。因此,村庄集聚提升的前提是通过整合村域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地引导过度分散的自然村集聚建设,开发利用好土地这一重要要素。

集星村规划,项目团队希望在保证生态保护红线与永久基本农田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的前提下,通过对偏远自然村的拆并,集约村庄建设空间,再通过土地流转、宅基地置换和土地复垦实现农田的规模化成片经营。同时,规划实施农田整治项目(旱地改水田)1.32hm2,对蓝线范围内的大福自然村、受地质灾害影响的台山自然村实施旧村复垦4.54hm2,对耕地集中区域通过土地整理划定基本农田整备区2.62hm2(图3)。

图3 村域综合规划图

集星村是通往土楼世界遗产地的必经村庄,生态维护尤为重要,规划拆迁地质灾害易发区漆坑自然村的农村宅基地,对裸露黄土进行生态修复,对现有河道进行整治与控制。通过对村域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建设空间的划定,本次规划减少村庄建设用地6.162hm2,使得村庄人均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面积由现状的187.63m2/人降至135.80m2/人,逐步趋于合理。

4.4 集中建设,提升村庄活力

集星村主村紧邻镇区,交通方便,村庄有兰花和蜜柚产业,山梅公路沿线有群众开办农家乐等旅游设施。村民外出务工人数不到30%,属于集聚提升中心型村庄。本次规划的重点是合理引导偏远山区群众往主村集聚,完善村庄公共服务设施,优化环境,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振人气、增添村庄活力,项目团队把分散的自然村划分为4个片区进行规划引导。

东部主村居民点:是村庄中心,村委会、文化活动中心、卫生所等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地,2004年漆坑、台山两个地质灾害点迁建于此建立新村。主村用地较为平坦,规划将重点引导其他自然村向主村集聚,并新建农村幸福院、6班幼儿园、停车场等设施。通过人口与设施的相对集约布置,分阶段实施建设,合理布局空间,优化建设机制,完善社会服务,使得居民点能够社区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市民化生活,以此提升村庄的人居环境,构建文明的乡风品质,提振村庄人气和活力(图4)。

图4 主村居民点规划效果图

(1)北部大福居民点:位于村域北部,靠近船场镇区。居民点沿过境公路及船场溪蓝线建设,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规划将其定为疏解型。规划严格控制居民点建设用地规模,引导村民往主村或船场镇区聚集。

(2)西部中村居民点:居民点建设用地分散,由数处自然村组成,规划将其定位为疏解型。规划严格控制居民点建设用地规模,引导村民往主村聚集。

(3)南部林前埔居民点:相对独立,规划将其定为控制型,维持现状,居民点以整治为主。

4.5 留住“乡愁”,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数千年的中华文明,以农耕文明为主,农耕文明的基础在农村。偏远山区村庄因交通不便信息隔绝,发展自成形态,造就了鲜明的地域特征。规划师应具有发现传统建筑价值的能力,尽量保护这些古宅古院、古寺古祠、古桥古井、古巷寨墙,将其与周边良好的生态环境整体保护起来,引导村民合理改造利用,或由村集体收购,引进社会资本发展乡村旅游,这样既留住了村民集体记忆,也为村庄产业发展预留资本,留住乡愁与振兴乡村相辅相成。目前,这些村落中的文物古迹和名木古树基本都能得到较好的保护,但部分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建筑因年久失修被列为拆除复垦的对象。

在现场踏勘中,项目团队发现赤水和新田两个自然村都有保存较为完好的成片传统民居,自然村的山水格局也各具特色,但因离主村较远,村民大都已搬迁,若进行“旧村复垦”确实可惜。因此,项目团队建议保留具有特色的自然村,让村民可以将房屋有偿交还给村集体,作为村集体的经营性建设用地,为今后开发乡村旅游预留空间。

4.6 分类表达,管理有依据村民能理解

为改变以往村庄规划成果又厚又重又让村民难以读懂的现状,项目团队对成果表达做了以下尝试:

(1)将村庄规划成果分为管理版和村民版。管理版包括管控规则和主要图纸;村民版以展版的形式将管控规则改写成村规民约,在图纸上加文字标注,让村民直观地了解村庄的发展方向和住宅建设方向。规划说明和基础资料则作为项目附件(图5)。

图5 村民版展示形式之一

(2)规划成果的深度分3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村域层面,即按照总规要求落实各项控制线及各类用地;第二层次是居民点层面,按照控规要求编制图则,结合村民“一户一宅”建设及《福建省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管理办法》要求,在传统指标上增加“地块适建住宅数量”的控制指标,便于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发放管理。第三层次是近期建设项目,按照修规编制,特别是近期村民住宅小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3)将规划成果制作成微信小程序,传播到村民中,打破以往只能通过传统图示了解村庄规划成果的弊端,让处在不同时间、空间的村民都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村庄发展方向。通过直观和形象的数字化多媒体技术,使公众理解规划师的意图并利用互联网发表个人的意见,与规划师、管理人员和其它有关人员进行直接对话,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

5 结语

针对山区“散村”如何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有效集聚提升,本文分析了村庄现状问题和特征,结合集星村规划实证研究,从调研方式、规划评估、空间统筹、集中建设、文化振兴、分类表达等6个方面总结了“散村”具体的集聚提升策略,以期为福建省同类山区“散村”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至于相关策略如何更有效落实到实施细则体系,提升本研究规划成果的推广和应用,还有待结合下步近期实施,作定期计划跟踪评估和相关深化研究。

猜你喜欢
村域居民点自然村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2025年山西垃圾收运覆盖90%以上自然村
基于村域尺度的乡村发展类型及对策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新农村集中居民点建设的思考
——基于长寿区农村集中居民点建设现状调研
河南所有贫困自然村 实现4G网络全覆盖
河南安排部署贫困自然村宽带网络全覆盖
村域尺度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调查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应立足村域资源
村域城镇化水平测度及格局特征
济南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