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涛
(舞阳县中医院骨科,河南 舞阳 462400)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有研究[1]报道,70岁以上的人群中OVCF的发生率高达18%。OVCF的主要临床症状为骨折椎体及周围剧烈疼痛、压痛明显及活动受限,并且可导致患者出现肺功能下降、相邻椎体再发骨折等并发症,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寿命[2-3]。OVCF主要采取手术治疗,由于患者均为老年人,开放手术损伤及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因此,目前主要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开放性手术只用于有神经压迫或椎管狭窄的患者[4]。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一种微创手术方法,局部麻醉下进行操作,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及早期功能锻炼的特点,已经成为OVCF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5]。PKP手术的主要并发症为骨水泥渗漏,且骨水泥渗漏还可引发其他并发症[6]。目前使用的骨水泥主要有传统低黏度骨水泥和高黏度骨水泥,传统低黏度骨水泥调配后存在液态期,短时间固化,因此,传统低黏度骨水泥对注入时机要求较高,注入过早,骨水泥太烯可导致骨水泥深入至椎体外;注入过晚,骨水泥已成固态导致注入困难或者在椎体分布不均,且低黏度骨水泥常导致后期骨水泥渗漏[7]。高黏度骨水泥采用新材料,调制后直接呈高黏度状态,高黏度骨水泥用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较多,但是,有关高黏度骨水泥运用于OVCF患者PKP手术的报道还较少。本研究探讨高黏度骨水泥对老年OVCF患者应用PKP治疗效果的影响,报道如下。
1.1 对象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6月舞阳县中医院诊治的老年OVCF患者96例。纳入标准:①无严重外伤史、腰背部疼痛、棘突有压痛及叩击痛。②X线、CT检查示近期发生胸腰椎压缩性骨折。③骨密度≤-2.5。④患者及家属被告知相关注意事项,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高处坠落伤或其他严重外伤导致的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②不稳定性骨折或伴有主要神经血管损伤。③恶性肿瘤、结核等疾病导致的病理性骨折。④凝血功能障碍患者。⑤患有严重心肺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⑥对骨水泥过敏者。⑦依从性差,未按时随访的患者。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诊治的为对照组(49例),2015年6月—2016年6月为观察组(47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根据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确定进针部位,常规消毒、铺巾,采用质量分数为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直至骨膜,使用PKP 2000型器械(Kyphon公司)在“C”型臂X光透视机引导下,从双侧椎弓根同时进针,针尖依次进入椎弓根、椎体中部、椎体前部,“C”型臂X光透视机观察正位显示针刺位置良好后换侧位观察,双侧针尖到达压缩椎体前1/3处,然后依次扩张套管、精细钻、扩张球囊放置于椎体压缩部位,扩张球囊将骨折椎体恢复至大致正常形态,调配高黏度骨水泥(Teknimed公司),在退针时将其注入压缩的椎体内,前1分钟注入骨水泥1 mL,透视下观察其弥散于椎体,之后继续在透视下注入高黏度骨水泥,直至填充满意或骨水泥到达椎体的边缘。2组手术方式基本相同。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于术后6、12个月行胸腰椎X线正侧位检查。
表1 2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1.2.2 观察指标 ①观察2组术前、术后1 d、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时骨折椎体前部、中部的高度及后凸Cobb角。②观察2组术前、术后6、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8]及功能障碍指数(ODI)[9]。VAS评分标准:无痛: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ODI共10题,每题满分5分,得分=总分/50×100%,得分越低提示腰椎功能越好。③观察2组患者治疗及随访期间出现骨水泥渗漏、神经损伤、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的情况。
2.1 2组患者不同时间段骨折椎体前部、中部高度及后凸Cobb角比较 骨折椎体前部高度:2组患者术前、术后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椎体中部高度:2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6个月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椎体后凸Cobb角:2组患者术前、术后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不同时间段骨折椎体前缘、中部高度、Cobb角比较
2.2 2组患者不同时期VAS评分、ODI比较 2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及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观察组VAS评分及ODI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不同时间VAS评分、ODI比较
表4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OVCF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常由轻微的外伤所致,造成患者局部疼痛及活动受限,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PKP是目前治疗OVCF的一种主要方法,由PVP改良和发展而来的,PKP主要改进点是采用椎体内气囊扩张的方法使椎体复位,并在骨折椎体内形成一定的空间,可以减小注入骨水泥时所需的推力,且骨水泥在此空间内不易发生流动[9-11]。有研究[12-13]发现,PKP能明显增加骨折椎体的高度,增加椎体的强度,以承受更大的压力,最大限度地恢复脊柱的生理曲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方式采用局部麻醉,降低了患者手术的风险,节省了手术费用。经后路单侧穿刺操作难度较高,对操作者的要求比较高,操作不当可造成骨水泥分布不均,而导致椎体的力学失衡,所以本研究采用双侧椎弓根穿刺方法进行手术。
PKP手术治疗OVCF的关键是骨水泥的注入,传统的骨水泥为低黏度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低黏度骨水泥由于调配后有一段时间处于液态期或糊状期,可能由于手术操作不当、骨水泥注入椎体的时机不合适或椎体内的压力而造成骨水泥的渗漏,骨水泥渗漏还可能导致神经血管的压迫,造成相关的损伤[14-16]。有研究[17]报道,低黏度骨水泥是OVCF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所以预防低黏度骨水泥带来的骨水泥渗漏问题是治疗OVCF的关键,目前高黏度骨水泥在PKP手术中的运用越来越多,高黏度骨水泥聚合温度较低,一般为50~60°,具有较长的操作时间,调配后瞬间呈现高黏度、低流动性[18]。有研究[19]证实,高黏度骨水泥可明显降低骨水泥渗漏的概率,且还可有效避免聚合热效应,大大增加手术的安全性。手术疗效的评估主要是观察术后骨折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及椎体后凸Cobb角的恢复程度,以及患者后期功能改善情况[2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6、12个月椎体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角改善及术后12个月椎体中部高度优于对照组,提示高黏度骨水泥对术后维持骨折椎体正常形态的功能优于传统低黏度骨水泥。观察组术后6、12个月VAS评分和ODI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提示使用高黏度骨水泥对缓解患者疼痛和改善生活质量的功能优于传统低黏度骨水泥。观察组术后骨水泥渗漏、神经损伤和血管损伤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高黏度骨水泥的安全性高于传统低黏度骨水泥。
综上所述,高黏度骨水泥在矫正老年OVCF患者骨折椎体畸形、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均优于传统低黏度骨水泥,且安全性较高。本研究存在的不足:本研究只对患者术后12个月的情况进行了随访,远期治疗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