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惠风
前几天,陈老师在教授统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猜猜他是谁》时,发现同学们在写人物外貌时是这样写的:“圆圆胖胖的脸”“不大不小的眼睛”“扁扁的鼻子”“小小的嘴”……
同学们,我们闭上眼睛是不是就能想出好几个有这样特点的人呢?要知道天下何人没有脸?为何千人共一脸?这样的外貌描写就有问题了——脸谱化! 大家在写人物外貌的时候,不要动不动“樱桃小嘴”,动不动“红扑扑的脸蛋儿”,动不动 “水汪汪的大眼睛”,动不动“高挺的鼻子”,因为这样的人太多了,你写了等于白写!
那么,同学们在写人物外貌时,如何避免千人一面呢?如何写出人物最特别的地方,让人物形象鲜活起来呢?今天的陈老师习作小课堂,就和大家聊聊以上问题。
描写有顺序
平时大家写作文时,常常通过写人记事的文章来表现人物的形象。此时,人物的外貌描写是必不可少的。在写人物外貌时,如果写了眼睛,接着写头发,又写嘴巴,再写眉毛,而后写鼻子——这种描写不管写得多好,给人的感觉是一片混乱。人物外貌描写时应按一定的顺序来写,才能让读者很清晰地在脑海中浮现出你所写人物的样子。
我的好朋友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一头乌黑柔顺的头发,两颗葡萄般的大眼睛,搭配上她那圆圆的小脸和雪白的皮肤,活像一个布娃娃。
例文中,小作者就是先写我的好朋友给人的整体印象——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接着从“一头乌黑柔顺的头发”“两颗葡萄般的大眼睛”“圆圆的小脸”“雪白的皮肤”这4个方面来写她的外貌。这4个方面按照从上到下,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来写。同学们,我们在描写人物外貌时要合理安排好描写顺序,才能让人过目不忘呀!
描写抓特征
写外貌要抓住人物身上最明显的、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来写,这样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然,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等统统都写出来了,其实就等于什么都沒有写。我们可以选择人物外貌中最具代表性的特征来写,就能写活人物形象。
我爷爷最爱抽烟,只要一看见他,他的手上一定是夹着一根烟的。虽说抽烟有害,可他却总是把烟挂在嘴边,似乎一天没有烟,他就活不成了!由于长期抽烟,爷爷的牙齿黄得像泥土一般,同时也像泥土一样松软,稍微硬一点儿的食物,他就咬不动了。最后,爷爷只得换了一副假牙了!
例文中,小作者为什么不写爷爷的头发、眼睛、鼻子,只写他的牙齿呢?只写牙齿,这才是小作者最高明的地方。因为爷爷的牙齿有他最具代表性的特点,这种“以少胜多”的外貌描写是不是让人眼前一亮?他只写牙齿,但是留给我们的印象却很深刻,一个嗜烟如命的爷爷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描写多联想
我们在描写人物外貌时,除了描写要有一定的顺序,抓住最能表现人物形象的外貌特点展开描写外,还可以多运用比喻联想手法,对人物外貌进行具体形象化的展现,使人物的外貌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让读者产生联想,并加深印象和理解。
我的爸爸,在人群中很是显眼,头顶油光发亮,不见一根头发,就像一块溜冰场。 最特别的要数他浓密的眉毛,不像别人似的只是静静地“挂”在眼睛之上,他的眉毛可以“跳舞”!平时,遇到难题,他的眉毛便一边上一边下地跳动起来,似乎是在平复紧张情绪,以便更好地解题。
例文中,小作者抓住爸爸的头发和眉毛这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外貌特征展开描写,此外作者还展开联想:把不长头发的油光发亮的头顶比作溜冰场;把眉毛上下跳动比作在跳舞。这么一联想,这位爸爸的鲜明特点是不是立马跃然纸上啦!
同学们,如何把人物外貌写生动,让人物形象鲜活起来的方法,你们学会了吗?要是学会啦,就赶紧实践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