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韶军,吕春阳
(1.甘肃省测绘工程院,甘肃 兰州 730000; 2.甘肃省应急测绘工程研究中心, 甘肃 兰州 730000)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国土三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第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摸清我国自然资源基础家底的一次重要行动,也是适应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新要求、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3]。国务院国土三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各类文件和会议中一再强调“遵循实事求是、以现状认定地类的原则”。陆昊部长也多次强调要确保调查成果真实、可靠,更是指出“国土三调”是国家信用,“实事求是”是生命线。因此,参与本项工作的相关调查人员和单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调查成果真实准确。而要获取真实准确的调查数据,质量检查控制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下面以榆中县为例,就质量控制目标、常见质量问题以及质量控制方法进行论述,供测绘同行参考。
质量控制是通过管控成果生产全过程,消除各阶段可能引起质量问题的因素,为确保成果产品达到质量要求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质量控制的目标是坚持按照国家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明确各阶段成果质量要求,将严格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贯穿在全生产流程,最终形成符合标准的真实、准确、规范的调查成果[4-8〗。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是在总结第一次、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需求,充分利用已有新技术、新方法,采用更高技术标准和要求的一次全国性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其与前两次调查既有衔接继承,又有重大区别。尤其是在调查工作开展以后,国务院三调办多次派人分组到全国进行考察调研,及时掌握各地在调查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并先后下发《关于调整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有关内容与要求的补充通知》(国土调查办发〔2019〕7号)《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问答》(第一批、第二批)等多个技术指导性文件,更加细化和明确调查成果要求。这就要求调查人员必须随时学习掌握各类最新标准要求,确保质量控制工作紧跟国家步伐,调查成果始终保持在国家统一的标准要求下。
(1)原有资料利用不足的问题
国土三调是在自然资源统一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开展的调查工作,需要对原林业、草原、土地、规划、测绘等多部门的资料进行收集利用。部分调查人员在地类调查时不能认真梳理分析原有资料,仅凭借影像和实地调查认定地类,一方面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另一方面造成个别地类认定错误。例如,影像和实地均为工程填挖形成的推土区,如果不参考原数据,则易认定为空闲地,而根据国土三调要求,则需参考原变更调查数据库按原地类调查,如图1、图2所示。
图1 推土区按原地类调查为水浇地
(2)原有资料利用过度的问题
由于榆中县部分区域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实地调查较为困难,部分调查人员过度依赖原有资料认定地类成图斑导致地类认定错误。尤其是林业部门对林地的认定标准与国土三调并不完全一致,如果不加分析判断、盲目使用则会造成较大图斑的地类认定错误,如图3、图4所示。
图4 实地调查为其他草地
国土三调的地类图斑是利用国家下发影像套合原变更调查数据库,通过逐图斑分析判读影像上每个地块的纹理、色调、位置、形状,勾绘图斑边界,并依据三调工作分类解译判读图斑地类。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将通过影像无法准确判定用途的图斑单独标注,由外业实地调查具体用途。内业图斑采集是整个调查工作的第一步,既要保证图斑地类认定正确,还要保证图斑范围勾绘精确。
(1)图斑地类认定错误的问题
国土三调的土地分类与二调相比,进行了调整和细化,一级类由12个大类增加为13个,新增了湿地。二级类也进行了较大调整。故在内业解译判读图斑地类时,需要特别注意土地分类标准的变化。个别调查人员会因两次调查工作分类混淆而将图斑地类认定错误。
(2)漏绘图斑的问题
国土三调最小上图面积精度统一提高。二调要求耕地、园地最小上图面积600 m2、建设用地为400 m2、其他地类为1 500 m2。三调最小上图面积按地类要求如下:建设用地和设施农用地实地面积200 m2、农用地实地面积400 m2、其他地类600 m2,荒漠地区可适当减低精度,但不得低于1 500 m2。调查人员极易忽略临界最小上图面积的图斑,出现图斑综合过大,漏绘小图斑的问题。另外,二调数据库中道路、沟渠、河流在宽度小于20 m时,用线状地物表示;三调则要求所有达到最小上图面积的道路、沟渠、河流等线性地物,要根据外业调查结果和影像特征重新矢量化,用图斑形式表示[9-10]。调查人员往往容易忽视线状地物的采集,造成农村道路和沟渠的漏绘。
(3)图斑边界精度超限的问题
由于绝大部分县区都收集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项目生产的高分辨率航空影像。在图斑勾绘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部分调查人员会参照航空影像勾绘图斑边界。但如果忽视航空影像的精度检核,则会造成在高分辨率航空影像上采集的图斑与国家下发影像不套合的情况,即图斑边界采集精度超限。
(4)图斑标注属性错误的问题
国土三调对耕地、园地、草地和工业仓储用地都有相应的细化标注要求。其中,要求对原变更调查数据库为耕地,本次调查为林地、园地及草地的图斑标注即可恢复或工程恢复属性。在实际质量检查工作中,漏标恢复属性或错标恢复属性的情况较为常见。具体表现有两种:一是对原变更调查数据库是耕地,本次调查为林地、园地或草地的图斑漏标恢复属性;二是对原变更调查数据库非耕地的图斑错标恢复属性。
国土三调引进了先进的“互联网+”举证系统,要求调查人员使用带卫星定位和方向传感器的手机或平板,利用全国三调办统一下发的举证软件,采集包含图斑实地定位坐标、拍摄方位角、拍摄时间、实地照片以及举证说明等综合信息的加密举证数据,对重点地类变化图斑和新增地物图斑进行举证。
(1)举证图斑提取不完整的问题
国家三调办明确要求要坚持“应举尽举”,对实施方案中规定的需进行实地举证的图斑应全部上传举证平台,并进行实地举证。但在实际工作中,因调查人员对规程规范理解不到位,常常出现将自认为可以通过影像直接判读的图斑不举证的问题。此类问题在新增建设用地、新增农用地和农变未图斑中尤为常见。
(2)举证照片拍摄不合格的问题
实施方案要求举证照片拍摄包含远景、近景和内部照片,其中,新增建设用地和设施农用地必须有内部利用特征照片。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调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常常出现拍摄的照片方向单一、缺少近景和内部照片,造成实地举证照片不能反映图斑地类利用特征的问题。尤其是对于面积较大、利用类型复杂的图斑,必须保证拍摄的照片能够覆盖地块全部范围。
数据入库主要包括矢量数据、DOM数据、元数据等数据入库。数据入库前要进行矢量数据几何精度和拓扑检查、属性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检查、图形和属性的一致性检查及接边完整性检查等的质量检查,并对检查的错误进行改正[11]。
数据入库阶段的常见错误主要包括拓扑关系错误、属性漏填的错误、锐角错误以及同谱异物和邻斑同码的错误。这些错误都可通过相应的质量检查软件自动筛查,根据筛查结果修改错误即可。
通过上述对常见问题的梳理和分析,明确各生产环节质量控制的重点和难点,则可以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从上述工作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可以发现,所有质量问题的出现都与调查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态度有直接关系。只有加强调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职业素质培训,提高作业队务整体业务水平,让每个调查人员都明确需要提交的成果标准,明确各自的质量责任,才能从根本上预防质量事故的发生。因国土三调的开展正处在机构改革的特殊时期,国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补充完善技术方案,提出更加明确具体的技术标准。这就要求调查单位更要及时组织培训,让各种新要求能第一时间传达到具体作业人员。
国土三调是一项技术要求高、工作流程多、参与人员广的复杂工程。如果没有固定的质量检查人员,不加强过程质量管控,等到成果全部完成后才发现质量问题,会带来灾难性的返工,后果是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法承担的。因此,必须指定专职质检人员,全程跟踪调查工作的各个环节,对每个调查人员的各批次成果都及时进行质量检查并反馈意见,确保各阶段成果完成一批,合格一批。
三调成果数据量十分庞大,一个乡镇的图斑数动辄六、七千,检查人员如果不合理制定检查计划,明确检查重点,很难及时完成检查工作。例如图斑采集阶段,应在全面抽查的基础上,重点检查新增建设用地、新增设施农用地以及与原库比较的变化图斑。
国土三调可以利用的检查软件和工具比较丰富,主要有数据库建库软件的质检模块、国家下发的质检软件、国家下发的核查软件以及各省市三调办自行开发的质检工具及插件。质检人员在利用上述软件时,一定要注意确保及时跟进软件版本更新。
通过对榆中县国土三调工作中常见质量问题的介绍,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县级数据库成果质量检查应注意的问题和可以采用的质量控制方法,供同类调查项目质量管理工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