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漩,董玉杰
便血是临床中常见的症状,而导致便血的疾病较多,如痔疮、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炎症、结直肠肿瘤、肠憩室等。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肛肠科自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期间用电子直肠镜检查便血患者661例,初步总结了肛门直肠疾病中,导致便血的常见疾病,及不同性别、年龄段疾病的分布情况。现将检查结果及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收集北京市东直门医院东区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以便血为主症,行电子直肠镜检查的患者661例。其中男337例,女324例;年龄15~86岁,平均(43.5±14.4)岁。此次行电子直肠镜检查的患者,主诉均为便血,在行检查过程中,患者合并有多种疾病,某些疾病一般不会导致便血,但也在结果中列出,如肛周脓肿、肛瘘、肛乳头肥大等;统计分析中,仅将临床上常导致便血的疾病进行统计学分析,如混合痔、肛裂、直肠炎、直肠癌。
应用电子直肠镜型号是IRE100(广州瑞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检查部位为肛门直肠。具体方法:嘱患者清空肠道粪便,必要时予甘油灌肠剂110 mL保留灌肠,直到清空肠道。受检者左侧卧位,肛门充分放松,观察肛周情况,行肛门直肠指诊。石蜡油润滑一次性扩肛器后,将扩肛器延肛门直肠生理曲度插入肛内,经扩肛器的套管腔,将电子直肠镜置入肠腔,缓慢进镜至直乙交界,退镜时多角度拍摄摄像记录。平均检查时间为3~4 min,对发现异常隆起型病变,取组织活检送病理。
由肛肠科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生完成检查,混合痔、肛裂、肛瘘、肛周脓肿、肛乳头肥大、肛乳头瘤的诊断标准以《中医肛肠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为依据[1]。突入肠腔内肿物,以病理回报为诊断依据。
利用SAS V9.4软件,针对离散型数据采用例数和%进行描述;采用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61例主诉便血患者电子直肠镜检查结果显示,主要诊断包括混合痔(图1)、肛裂、肛乳头肥大、直肠炎、直肠癌(图2)、直肠腺瘤、肛周脓肿、肛瘘、肛周湿疹,疾病检出情况见图3。
图1 混合痔 患者间断便血,量少,色鲜红,伴肛内肿物脱出;电子直肠镜下见:齿线上3、5、7、11点黏膜充血隆起,色紫暗,静脉曲张伴血栓形成
图2 直肠癌 患者间断便血,色暗红,伴有粘液性分泌物;电子直肠镜下见:可见1肿物环腔3/4生长,表面糜烂,不平,大量血性分泌物填塞肠腔;活检病理示:呈绒毛管状腺瘤改变,灶性腺上皮高度非典型增生,呈腺癌癌变,浸润黏膜固有层
图3 661例便血患者疾病检出情况
661例便血患者中,男性占51.0%,女性占49.0%。男性混合痔率检出率为92.3%,肛裂检出率为9.2%,直肠炎检出率为1.8%,直肠癌检出率为2.1%;女性混合痔率检出率为94.8%,肛裂检出率为14.5%,直肠炎检出率为2.2%,直肠癌检出率为1.5%。其中,女性肛裂检出率显著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如表1。
表1 不同性别便血患者疾病检出率比较 [n(%)]
本次研究中,同时对不同年龄段进行比较,年龄段分组依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划分标准进行分段,44岁以下为青年,45~74岁为中老年,75岁以上为老年。在混合痔疾病中,青年占92.8%,中老年占94.8%,老年占87.5%;在肛裂疾病中,青年占15.2%,中老年占7.0%,老年占12.5%;在直肠炎疾病中,青年占2.4%,中老年占1.4%;在直肠癌疾病中,青年占1.6%,中老年占2.2%。其中,肛裂在不同年龄段比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2)。
表2 不同年龄段便血疾病检出率比较[n(%)]
注:*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肛肠类疾病已成为多发病、常见病,影响人们日常的生活及工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2]。便血往往是消化道疾病的常见症状[3],不及时诊治、误诊或漏诊,会遗失最佳治疗时期,最终会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随着科技的发展,肛肠疾病的检查方法日益增多,除了常规的肛门直肠指检粪便潜血试验、粪便脱落细胞学检查,CT,MRI外,内镜技术为临床提供了更为直观的诊断依据,包括电子直肠镜、电子直乙结肠镜、电子结肠镜等.其中对于下消化道出血者,2016年美国《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管理》指南推荐行结肠镜检查,必要时可行内镜下止血治疗[4],其中电子直肠镜的应用,有利于各类肛肠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5-6],且通过影像报告,更好的向患者解释病情,医从性得到明显改善。电子直肠镜结合肛门指诊对肛门直肠疾病检出率较高,误诊及漏诊率低,可以排除众多的肛肠疾病[7]。但通过追诉病史及临床查体,对存在可疑便血者,应继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全面检查全结肠,结肠镜是检查便血原因最主要、最基本,最重要的临床手段,而对于结肠镜仍未能明确病因者,结合其他检查手段,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诊断阳性率[8]。对于隐源性消化道出血(latent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LGIB),其病因最常见的是结肠憩室和血管畸形,随后是各种结肠炎、肿瘤和痔疮等[9-10]。
此次回顾性分析中,混合痔为导致便血症状的重要疾病。据相关报道,痔病占肛肠疾病总人数的63.5%[11],其临床表现多以便鲜血为主,往往患者会主诉厕纸染血,或便后肛门滴血,或呈喷射样出血,严重者可出现贫血症状;而对痔病所致的便血,往往合并有痔脱出,肛门疼痛不适,少数患者亦诉肛周瘙痒不适,直肠指诊可很好的与低位直肠肿瘤相鉴别;痔病也可出现便暗血者,考虑可能内痔出血后,逆行肠道,长期存留肠腔内所致。电子直肠镜对混合痔可明确诊断,留存术前影像资料,发现合并症,同时有效指导手术,规避医疗风险[11]。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混合痔在性别及各年龄段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可见痔疮是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常见病、多发病。
肛裂是指肛门部位的撕裂伤,是一种以肛管皮肤全层纵行裂开,并形成缺血性溃疡的疾病[12],其以肛门疼痛为主症,往往患者伴有便鲜血,便秘等临床症状,便血常常出现便后,大便干燥使裂口破裂所致,一般出血量较少,其与便后肛门括约肌紧缩,间接夹闭裂口有关。在此次分析中,男性的肛裂诊断率明显低于女性;且在44岁以下的青年组多发。分析原因,与当今社会的饮食、工作性质、不良如厕习惯、女性孕育及分娩特殊时期有关。
结直肠癌是指出现不可控性生长的细胞,同时发生癌性病变,在临床上可以分别称作结肠癌、直肠癌、肠癌,又由于其最常见的病理组织分型为腺癌,所以也被称为结直肠腺癌[13]。结直肠癌在消化道的恶性肿瘤中较为常见,且其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危害人们的生命及生活质量。目前对于肠癌常用的临床检查有腹部B超、CT、气钡双对比造影、电子结肠镜等检查。B 超检查是临床常用的方法,其具有较为简便的操作、较高的安全性,但是,肠道蠕动、肠道内气体等极易对其造成不良影响,从而造成在肠道病变诊断中,B 超检查具有较低的发现率,而在实质性脏器的检查中,B 超 检查则具有较好的敏感性[14-15]。气钡双对比造影虽让能够准确判断病变部位,但是无法活检结肠病变,同时对于较小的病变,尤其是息肉癌变,那么气钡双对比造影就较难对其进行准确诊断[16]。 螺旋 CT 检查能够将结直肠癌侵犯临近组织情况显示出来,在结直肠癌的诊断中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17-18]。结肠镜检能够帮助临床对结直肠黏膜病变大小、分布情况等进行直观了解,同时通过活检,能够得到有效依据,因此具有最高的检查符合率,特别是对肠道微小病变具有更大的意义[19]。而在回顾性分析中,直肠癌检出率占总数的1.82%,与相关文献报道有一定差别[20],分析原因,其一为取活检位置表浅,病理诊断不支持;其二,我科同时开展电子结肠镜及电子直肠镜,对于临床上主诉便血,血色暗红,及粪便有粘液性分泌物者,即选择电子结肠镜检查。
在研究中,合并有肛乳头肥大、肛乳头瘤的患者占总数的18.15%,肛乳头瘤是一种肛门常见良性肿瘤,临床易误诊为直肠息肉。肛乳头瘤虽为非浸润性良性上皮肿瘤,但有反复发作和癌变倾向,其发生主要与肛窦炎有密切关系,二者互为因果。而据统计,80%的肛肠疾患都是由肛窦炎所引起。在临床中,对于肛乳头瘤,我们积极采取手术治疗。
此次研究相对病例数较少[5],与我院引进电子直肠镜时间较短有关,但通过短期临床实践应用,电子直肠镜有利于肛肠疾病的早期诊疗, 具有肠道准备方便、无痛苦、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检查费用低、临床依据性强等优点,该项技术的广泛开展,一方面可以发现更多的早期肿瘤和癌前病变;另一方面还可完善我国流行病学数据库及数据系统,提供可信赖的分析结果,从而能够帮助政府制定具有本国特色、有普遍适用性的的防治政策及方案,可纳入门诊体检项目及直肠癌初筛检查,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