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清香 曾艺敏 卢文洁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各地中小学校受到较大影响,开学时间统一延后,由线下学习转向线上学习。为了解疫情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程度,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于2020 年2 月9日—10 日对福建省泉州市某中学2074 名初、高中学生展开调查,现分析报告如下。
1.调查对象。
随机选取福建省泉州市某中学初、高中学生施测,共回收有效问卷2074 份,其中男生1087 人,女生987 人;初中生747 人(七年级356 人,八年级102 人,九年级289 人),高中生1327 人(高一312 人,高二482 人,高三533 人);“隔离中”群体123 人,“正常但周围有人隔离中”群体32 人,“正常且周围无人隔离中”群体1919 人。
2.调查方法。
使用高延主编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施测,问卷包括24 个项目,含抑郁、神经衰弱、恐惧、强迫焦虑和疑病5 个因子。[1]采用4 点评分,其中0 表示没有,1 表示轻度,2 表示中度,3 表示重度。通过“问卷星”在线问卷调查平台收集数据,共采集2074 份有效数据。
1.因子严重个案数统计结果分析。
因子分低于2 分表示该因子症状较轻,高于2 分表明该因子症状较明显。为了解全体被试各因子上严重个案数的分布情况,对各因子得分在2 分以上的数量和占总人数的比例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恐惧因子的严重个案数最多、神经衰弱次之,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因子严重个案数统计结果(N=2074)
2.不同性别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
为了解不同性别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否存在差异,对男女被试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由表2 可知,女生在抑郁、神经衰弱、恐惧、强迫焦虑、疑病这5 个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
3.不同学段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
为了解初、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对二者进行差异性检验。由表3可知,高中生在抑郁、神经衰弱、恐惧3 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中生。
4.不同状态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
将集中隔离和居家隔离的被试合并为“隔离中”群体,与“正常但周围有人隔离中”“正常且周围无人隔离中”的样本做方差分析,因3 个群体的样本数量差距太大,导致存在的误差过大。因此,在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时执行简单重复取样。结果表明,“正常但周围有人隔离中”群体在抑郁、恐惧、疑病3 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隔离中”群体;“正常且周围无人隔离中”群体与“隔离中”群体在5 个因子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正常但周围有人隔离中”群体在5 个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正常且周围无人隔离中”群体。(见下页表4)
1.疫情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表2 不同性别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结果(N=2074)
表3 不同学段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结果(N=2074)
由数据分析结果可知,被试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水平良好。进一步就各因子的严重个案数展开分析,发现严重个案数的比例不可小觑,可见疫情下的中学生心理反应两极化程度比较明显,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2]此外,中学生对于疫情的防范和预防手段欠缺,心理应对方法不成熟,在面临威胁生命安全的重大事件时,更易产生恐惧心理。因此,在此期间应着重对学生的恐惧情绪开展工作。
首先,恐惧心理的产生多源于防范和预防手段的欠缺。因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科学知识普及,提高学生对疾病的认识水平进而提高学生对危机的掌控感。其次,着力教授心理应对方法。在疫情结束之前,可通过文字、语音、视频等线上方式在网络平台多讲解心理学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情绪和行为反应的合理性,同时教授“蝴蝶拍”、正念练习、腹式呼吸、自我对话等简便、易操作的心理应对方法,帮助学生缓解恐惧与抑郁情绪;在疫情结束之后,通过团体辅导等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发现彼此的“好做法”,积累应对方法。
2.疫情期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学段、隔离状态的学生在各个因子上的差异情况各不相同,在后续心理健康干预的过程中应注重群体差异,有的放矢,以提高干预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首先,结合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的性别差异进行干预。女生在抑郁、神经衰弱、恐惧、强迫焦虑、疑病这5 个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肖晶等人对于高中生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的性别差异研究表明,女性更多地关注自身的情绪体验;[3]还有研究指出,女性有更多的灾难化与沉思的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相比于男生,女生在面对此次疫情时所受的影响更大。对于这点,在开展干预工作时应重点帮助学生了解应激反应的性别差异,一是让全体学生意识到性别差异的客观原因,引导学生增强同理心;二是在设计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时,可结合女生认知性情绪调节的特点多做工作。
表4 不同状态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N=2074)
其次,加强对高中生的关注与干预。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在抑郁、神经衰弱、恐惧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中生,初中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高中生。这一方面是由于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信息接收能力高于初中生;另一方面可能是高中生的时间压力高于初中生,因此更容易引发对疫情影响的悲观预期和消极情绪。对此,在后续的心理辅导中,应加强对疫情影响程度的分析和对时间管理、学习目标等辅导内容的实施,帮助高中生提升自我掌控感,减弱因不可控带来的消极情绪。
最后,加强对“正常但周围有人隔离中”群体的关注与辅导。“正常但周围有人隔离中”群体在抑郁、恐惧、疑病这3 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隔离中”群体,这一结果似与多数人的预判有所不同,大家普遍认为接受隔离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会显著低于其他群体。然而,新冠肺炎作为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疫情带来的心理压力包括患病带来的压力和担心患病带来的压力,后者所致压力不小于前者。因此,需加强对未被隔离但周围有人隔离学生群体的心理辅导。
综上,此次疫情管控期间需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体可从恐惧、神经衰弱、抑郁情绪这三个方面展开,除此之外,应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别(性别、学段、隔离状态)的学生进行认知行为干预、放松训练、沟通及正念减压疗法等专业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