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R联合血清CA199、AFP水平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2020-05-15 03:52史峥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甲胎蛋白糖类粒细胞

史峥

【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清糖类抗原199、甲胎蛋白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方式对病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后病理学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60例,和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资料60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激光散射计数法、速率法、电化学发光法对两组研究对象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清糖类抗原199、甲胎蛋白三项指标水平进行测定。对比检测结果和检测结果阳性率。结果:研究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清糖类抗原199、甲胎蛋白三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清糖类抗原199、甲胎蛋白三项指标水平检测结果阳性率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清糖类抗原199、甲胎蛋白三项指标水平会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临床上可以将这一特征作为该类疾病诊断的客观依据,使诊断准确性提高。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清糖类抗原199;甲胎蛋白;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5-124-02

原发性肝癌属于近年来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类疾病,该病患者的临床死亡率近年来呈现持续性升高的发展态势,在发病的早期阶段通常不会有明显的症状表现,这使得误诊、漏诊率水平明显升高,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在确诊的时候已经发展到晚期阶段,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1]。本文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清糖类抗原199、甲胎蛋白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方式对病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后病理学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60例,和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资料60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研究对象中男性49例,女性11例;年龄30-75岁,平均46.1±6.3岁;研究组研究对象中男性52例,女性8例;年龄32-71岁,平均46.3±6.2岁;肝癌病史1-7个月,平均1.9±0.6个月。数据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在同意参与研究后,均需签署知情同意书,于当日或次日晨起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液5mL,经过离心处理15min之后,取血清作为检测标本。采用激光散射计数法、速率法、电化学发光法对两组研究对象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清糖类抗原199、甲胎蛋白三项指标水平进行测定。对比检测结果和检测结果阳性率。

1.3 观察指标

(1)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清糖类抗原199、甲胎蛋白检测结果;(2)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清糖类抗原199、甲胎蛋白检测结果阳性率。

1.4 检测结果阳性判定标准

当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超过5定为检测结果阳性;当血清糖类抗原199超过35kU/L定为检测结果阳性;当甲胎蛋白超过25μg/L定为检测结果阳性[2]。

1.5 数据处理方法

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X2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以(x±s)表示,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

2 结果

2.1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清糖类抗原199、甲胎蛋白检测结果

研究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清糖类抗原199、甲胎蛋白三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2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清糖类抗原199、甲胎蛋白检测结果阳性率 研究组中性粒細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清糖类抗原199、甲胎蛋白三项指标水平检测结果阳性率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在病情出现的早期往往不会有明显症状,当发展至中晚期阶段的时候会有上消化道出血、肝区疼痛、上腹部包块、腹胀、乏力等症状出现。在早期阶段对病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可以使疾病的发展得以延缓,使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显著提高。血清学相关指标检测主要具有微创、方便、可重复性强等几大优点[3]。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可以对患者机体肿瘤存在的重要化学类物质情况进行客观反映,从而为肿瘤疾病的诊断及预后的评估提供可靠的参考[4]。通过本次研究,可以证明,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清糖类抗原199、甲胎蛋白三项指标水平会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临床上可以将这一特征作为该类疾病诊断的客观依据,使诊断准确性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永炜,吴向民.血清 AFP、CA199 和 CEA水平在肝癌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J].检验医学,2017,32(5):406-409.

[2] 李岩磊,王林,李余发.炎症反应与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6,25(2):174-177.

[3] 郝磊,郝坤.血清 AFP、AFU、CEA、GP73及糖链抗原系列联合检测对于早期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17,32(10):1609-1612.

[4] 李乔,郭宏华.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与相关肝脏疾病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7,33(4):780-784.

猜你喜欢
甲胎蛋白糖类粒细胞
万万没想到,你的身体也用84消毒液杀菌
7原因导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
“糖门”大起底
“主食”应多吃还是少吃
为什么霜降之后的青菜比较好吃
乙肝康复 莫忽视甲胎蛋白检测
基于石英毛细管载体的血清甲胎蛋白灰度分析免疫检测法
碳纳米管修饰的纸传感器用于检测甲胎蛋白
雾化吸入疗法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