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森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5-008-01
心衰是临床治疗难度较高的疾病之一,其发病主要是由于心脏的收缩以及舒张功能出现严重障碍,静脉回血量无法及时排出心脏,使得静脉系统的血液出现堆积,动脉的血液产生灌注不足。因此,应重视心衰疾病的治疗。但是,很多人不了解心衰使用药物要如何治疗。以下针对心衰药物的合理运用进行简单介绍。
一、心衰的概述
心衰俗称心力衰竭、心收缩不全、心功能不全,其并非独立的一种疾病,而是在心脏疾病发展到最后时期产生的。根据调查,几乎多数的心血管类疾病,到发病的最末期会出现心力衰竭。而心脏病、心肌梗死等造成心肌损伤,会导致心肌功能以及心肌结构发生改变,造成患者的充盈功能低下或是心室泵血。诱发心衰的因素有心律失常严重、感染、心脏负荷过大、药物作用、活动不当或是情绪问题等。心衰可以根据疾病发生的缓急情况,分为急性与慢性心力衰竭。
二、心衰临床症状
(一)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在发病早期,患者会产生运动耐力降低、疲乏,心率会有不断增加的趋势,通常其增加的频率为每分钟15-20次,之后患者可能会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主要在夜里)、劳力性呼吸困难以及高枕睡眠。经过诊断,患者会产生舒张早期或是中期奔马律、左心室增大、干啰音以及哮鸣音、患者两肺的底部会产生湿啰音。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出现低血压、尿量减少、皮肤湿冷、焦虑、不安、濒死感,心动过速,甚至会超过110次/分;患者尿量在20ml/h以下,甚至可能无尿;收缩压会在70mmHg以下,并产生相关的抑制症状,意识模糊,甚至可能产生昏迷现象。而经过检查,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障碍 PCWP会在18mmHg以上。
(二)慢性心衰临床症状。
慢性心衰临床特征:其左心衰会产生呼吸困难、运动耐力下降、骨骼肌血供不足,心衰严重可能会产生陈-施呼吸,多是预后不良造成。部分患者除了心脏病相关临床体征外,还产生左心室增大、听诊可肺部啰音、脉搏强弱交替等。而患者若是右心衰产生慢性持续淤血,使得不同脏器的功能出现变化,患者会水肿,例如腿部或是腹部。检查发现,患者本人不仅有心脏病的症状,还会产生颈静脉充盈、下垂性水肿以及胸腹水、肝大和压痛、心脏增大、发绀等。至于舒张型心衰患者发病初级阶段,临床症状不是很明显,而随病情的不断发展,患者可能会产生肺水肿、气促、运动的耐力逐渐下降。
三、心衰合理用药
(一)急性心衰合理用药。
急性心衰治疗药物分别有利尿剂、扩张血管药物、正性肌力药物等。
1.正性肌力药物。
正性肌力药物常见的药物类型有多巴酚丁胺、西地兰、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以及左西孟旦等。西地兰在对患者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的适应症。西地兰适应于射血分数下降的人群,尤其对于一些房颤伴随心室瘤的患者。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以及左西孟旦具有可以对人体血管进行扩充的作用,在使用这两种药物过程中,医生需要对患者的血压进行监测。另外,在急性心衰患者中会存在部分慢性心衰相关的急性失代偿的患者,长时间应用β受体阻滞剂,如果医生经过检查,就会发现患者有低灌注等问题,其与β受体阻滞剂的服用有很大联系,这时候就可以使用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以及左西孟旦进行疾病的治疗。患者本人若是急性右心衰,就可以遵照医生嘱咐,使用磷酸二酯酶。但是需要注意药物使用的剂量以及时间,主要是由于此种药物具有扩张肺动脉的作用,因此,其只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运用。如果医生面对的患者没有抗凝禁忌症,就需要及时对患者可能产生的肺栓塞以及深静脉血栓进行有效预防,并使用低分子肝素。在服用阿片类药物中,患者应及时观察自己的用药反应,例如出现呕吐以及呼吸抑制,就应停药,及时与医生进行交流,调整药物。
2.利尿剂。
急性心衰可以利用利尿。凡是水钠潴留者都可以使用利尿剂,刚开始可以使用小剂量,特殊情况下,例如碰到有利尿剂抵抗效力等问题,应适当增加利尿剂的使用剂量,也可以与部分其他药物联合使用。需要注意的是,联合用药可能会增加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新型的利尿剂苏麦卡,比较适用于一些顽固性水肿以及低钠血症的患者,将其与小剂量的利尿剂进行结合使用,其效果良好。
急性心衰患者若產生容量负荷,应尽可能早的利用利尿剂。如果患者本人之前没有使用过利尿剂或是初发。一般情况下,药物剂量为:托拉塞米10-20mg或是呋塞米20-40mg。慢性心衰患者如果发病紧急,并且疾病有加重的倾向,药物服用剂量需要与平时用药剂量一致。
扩张血管药物硝普钠、奈西立肽、硝酸酯。药物禁忌症为:其涉及的患者有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的人员;SP在90mmHg以下的患者;比较严重的瓣膜狭窄者。
(二)慢性心衰合理用药
1.病因治疗药物。
如果慢性心衰患者需要对糖尿病以及高血压进行控制,就可以利用他汀类调脂药物以及抗血小板药物,其可以有效预防冠心病,将感染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也可以对贫血进行纠正,将心力衰竭病因消除,也可以治疗患者的心律失常。
2.重视药物反应以及监测。
在药物使用过程中,需要及时对于药物产生的反应进行监测。若患者的水钠潴留减退,就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慢慢减少药物使用量,利用小剂量的利尿剂来维持慢性心衰患者的正常治疗。患者发病早期,药物使用很难完全停止。通常来说,通过患者每日体重变化就可以了解到,剂量调整以及利尿剂效果,并及时调整利尿剂指标,通过体重医生可以尽快的发现早期体液潴留。患者在服用利尿剂药物时,需要注意钠盐的食用,每日应在3g以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使用,在通常情况下,1-2周会增加一次患者的用药剂量,并对患者的血钾水平、血压等进行监测。经过监测,高钾血症若超过5.5mmol/L,收缩压在90mmHg以下的低血压,就需要停止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运用
3.症状改善药物。
心衰疾病发生后,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适当的调整药物的用量。常见的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症状的药物有硝酸酯、利尿剂、强心剂。还需要对于药物进行正确应用,例如慢性心衰患者在运用神经内分泌抑制剂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的用法以及用量。刚开始使用小剂量,随患者的病情不断严重增加药量,直到患者身体情况可以忍受最大药物剂量。
以上可知,心衰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的症状,可能使其意识模糊,甚至昏迷,因此,应加强对于心衰治疗。由于心衰分为急性心衰以及慢性心衰,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合理用药,并提醒患者及时观察用药反应,加强日常对于身体不同体征的监测,使得用药效果更加科学以及合理,增强心衰的用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