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黎
摘 要 在各地纷纷建设“中央厨房”的背景下,建设“中央厨房”但采编、考核仍是分离,记者只是坐进了硬件“厨房”的大平面工作室,新闻产品呈现方式单一,内容相似只靠在标题上做文章以示区分的现象大量存在。文章以青岛日报社“中央厨房”为例,阐述“中央厨房”应用中的问题。
关键词 中央厨房;地方媒体;融合;多元化
1 “中央厨房”: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
2015年两会期间,“中央厨房烹制新闻美味”出现在《人民日报》要闻版,“中央厨房”一词成为媒体热词,进入大众的视野。
最初源于食品餐饮业的中央厨房的管理和运作方式,其实也是工业化、标准化的生成模式,主要是指在规模化与标准化的餐饮业中,实现原料采购、加工和配送统一,通过集中规模采购,实行集约化生产,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通过标准化、专业化的工序,能够保证质量。全媒体借助“中央厨房”的理念,其实是将工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生产与分发模式应用于新闻传播领域,从而建设符合多种介质特点的全媒体信息处理平台,其核心内容就是“新旧融合、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
事实上,承载了融媒体报道指挥部作用的青岛日报社“中央厨房”已经有了多次重大活动报道的经验。2015年,“中央厨房”在第一届中国传媒融合发展大会首次亮相发布。2017“GMIC+全球移动互联网青岛峰会”上,“中央厨房”再次运转,“媒立方”成为融媒体信息采编发主平台。2018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期间,青报集团旗下四报两刊三网等,通过“中央厨房”进行融媒体新闻产品的生产加工,所有原创内容直接进入统一平台,并根据不同媒体端口定位按需取用,签发后直接推送到多个平台使用,实现“所见即所得”,多业态、多终端、多版本内容呈现,融媒传播独领风骚。2019年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期间,青报集团首次进行竖屏版5G播发报道,重点打造业内领先的5G版“中央厨房”。
2 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平台重复建设
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趋势下,“中央厨房”的运作模式在许多县市级层面曾有过尝试,暴露出各地重复建设,新闻产品同质化,不利于新闻个性,无法彰显媒体特色的问题。记者采集的信息供多个终端产品使用,简单的编辑、剪辑多是换了标题,导语调整一下顺序,内容则是基本一致。在广播电视系统,中央厨房要顾及多种传播媒介,往往是统一“采买”回视频形式,后期广播和电视编辑各取所需,牺牲了广播的音质。
3 原因分析:传统采编发环节简单叠加缺乏再造
3.1 分工条块管理方式落后
融媒体新闻密集度和深度广度都比传统媒体有了成倍增长,对信息量的需求大导致需要大量人手在一线采集信息,新闻必到现场,除了了解事件本身,多维度地展现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影响、意义等都需要记者分工完成。传统的一个人跑一个行业、一个条线的安排已经不能适应融媒体需求。
3.2 记者不具备全媒体素养
融合不是将原本专职在某一传播渠道上的记者集合起来,简单叠加,记者的专业素养没有达到融媒体需求,而后期“报、网、微、端”的呈现方式又要求记者具备多任务处理器的功能,采集纸媒需要的信息,拍摄高像素照片,录制网络媒体需要的视频,保留广播媒体需要的同期声和解说……不具备全媒体采访素质的记者往往让后期编辑无法多维度呈现新闻。
3.3 各自为战建设少有互通
“中央厨房”实现了媒体集团之间的互通融合,但在建设过程中,各地市媒体各自为战,独立建设“中央厨房”系统,缺少横向纵向融合。除去“中央厨房”硬件设备,软件开发和运营成本成为一些地区特别是县市级媒体的负担。导致“中央厨房”推进速度放缓。
4 解决办法:快融、真融、深融
4.1 实现媒体人的融合,“全副武装”记者
“中央厨房”的运营比建设更重要,首先需要提高的就是前沿记者的媒体素养。在全媒体时代,将以往只专注一种媒介传播方式的记者“武装”起来,从设备升级,到技术手段学习,系统了解新媒体运营流程有助于记者在第一线采访时对后期产品有全面的设想,从而对采访进行规划,用多种手段多视角记录现场信息。
“中央厨房”聚合青岛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四报两刊三网等15个部门100余名采编人员组成的报道团队,进行融媒体新闻产品的生产加工,所有新闻内容直接进入后台媒资库,可按需取用,签发后直接推送到各平台,让全网1 000余万读者网友粉丝实时掌握一手动态。庞大的采编团队如何做到全员提升?青报集团利用“青报青年讲堂”,定期邀请不同类型媒体的资深记者主讲,为“中央厨房”青年记者搭建学习平台。讲堂内容涵盖多点连线调度、网络直播摄像机、无人机、运动直播相机、4G编码盒、无线拾音器、定向麦克风等技术手段,也涵盖新闻理论、学科知识,培养记者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保证可以跟上时代的潮流与步伐。
4.2 引入工作室机制,创新新闻产品聚合品牌力量
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这是中央厨房的运转特点,三个环节里,多种生成作为新闻加工程序,赋予新闻产品不同的特色。怎么能在记者采集回的信息中独辟蹊径找到有区别度的视角?这就需要用品牌给新闻产品赋予鲜明的特色。
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期间,《青岛早报》设计“风从海上来”版面,《青岛晚报》“青青之岛亲亲上合”版面用文艺范、生活化等不同风格,统筹稿件的采编。在“中央厨房”的各报还推出了多层次创新产品,《青岛日报》除了常规的新闻中心、特别报道版面,增加了英文版的城市印象,特刊展示青島前海灯光秀。《青岛晚报》连续推出三期一米长的铜版纸长卷“号外”,展示峰会主场馆风采,解读青岛国际会展名城走向。
4.3 打破“融而不通”,再造新闻采编发流程
内容转型,不是简单的内容搬运,从传统的报纸、杂志变成互联网形态的内容,而是打通内部,为报网端微生产与其相匹配的个性化内容。青岛报业传媒集团旗下掌控传媒自主研发的“媒立方”V3.0版区域融媒体中心后台系统实现了多渠道线索汇聚、指挥调度、任务跟踪、稿件采编、报纸组版及版面签发、新媒体多端签发、微博、微信等第三方平台分发等多功能布局,对融媒体中心的策划、线索、生产、考核、办公、广告等十余个关键环节提供平台化支撑。媒立方不是简单的“采编发”一体化稿库,而是全流程打通、完整的媒体融合体系。媒体调度中心根据新闻线索、互联网热点、舆情监控等进行统筹策划;来自“报、网、端、微”各部门成员组成统一的采编团队,进行全媒体新闻产品的生产。
媒立方內容工作平台可将图、文、音、视、VR全景、H5、手游等不同类型内容快速汇集、精细加工,并支持现场及全网热点采集、稿件快速分离、多渠道实时发布等近20项功能,实现新闻内容的智能分析。
除PC端工作平台外,融媒体中心还推出了“定海神针”记者移动端。移动端是集策划、采集、编辑、定位、派发、消息、调度等综合性移动产品。可进行稿件回传、云端存储、指挥调度、线索派发、线索跟踪,更可视频连线、直播、短视频现场录制回传。目前,融媒体中心场地内已实现5G信号传输。
4.4 消融行业边界,适应用户消费新闻方式改变
全媒体时代,媒体和非媒体行业之间边界消融,兼具大众娱乐休闲功能的新闻传播终端产品往往成为流量明星。在上合期间青报集团掌控传媒手机客户端选取登州路啤酒街、奥帆基地、胶州湾大桥、中山公园、崂山、第一海水浴场、五四广场、青岛啤酒城、栈桥等青岛9个“网红级”景点和场所,用户自选喜爱的场景上传照片,支持存储图和现场自拍两种模式,通过目前最流行的人脸融合技术,生成属于自己的“智能合影”。《“上合”来了,让我们嗨起来!》的H5应用上线3小时,转发量、浏览量就突破“10万+”。
参考文献
[1]温建梅.基于“中央厨房”制的全媒体运作模式探讨[J].中国出版,2011(12):56-58.
[2]范延冰.新媒体时代纸媒编辑工作的创新探究[J].传播力研究,2019,3(10):129.
[3]郭建忠.新媒体环境下做好传媒融合的实践探索[J].科技传播,2018,10(13):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