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科技谣言的传播机制与协同治理

2020-05-15 13:35史枚翎
新媒体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传播机制协同治理网络时代

史枚翎

摘  要  网络时代的科技谣言在谣言生成、传播过程和社会影响等方面与传统谣言存在很大的差异,从科技性质、时代特征、传播机制和协同治理等方面对科技谣言做了阐述。基于修正的谣言基本法则,文章认为网络时代科技谣言的各个传播环节都增大了其传播强度,使其社会影响更加复杂和严峻,为此要从谣言源头、谣言传播和谣言接收三个环节协同治理,用网络思维和数据技术整体推进,形成有效治理科技谣言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网络时代;科技谣言;传播机制;协同治理

谣言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现象,《战国策·秦策二》的“曾子处费”就是典型的例子。像曾参这样有名的孝子,其母听到三个路人都说曾参杀人后,竟然也难辨真假,结果“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可见,谣言不断被重复时,会演绎为真假难辨、影响严重的问题。尽管如此,相关的理论研究和治理机制并未同步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许多关于战事的谣言严重影响到美国人民及部队士气,此时美国的学者才开始针对谣言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网络时代,谣言的来源更加复杂,不仅有来自邻近地区、亲戚朋友的流言,还有网络上大量的不实信息,甚至还有境外编译而成的谣言。网络时代的谣言传播的速度也更快,范围更广,具有鲜明的匿名性、即时性、网络化等特点。如果谣言披上“科技”的外衣,信息的甄别难度更大,负面影响更加严重。为此,本文立足于网络时代背景探索科学谣言的传播机制,并就此提出治理思路,对于科学谣言的控制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科学谣言的内涵与网络时代特征

谣言是传递与事实或现实相关且未经证实的,通过沟通和交流使人相信为目的的信息。也就是说,科技谣言则与科技议题相关,向公众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内容。网络时代,科技谣言是依靠互联网技术发布和传播的未经证实的与科技相关的信息。

科技谣言既有谣言的一般特征,还有科技谣言的特征。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谣言内容的模糊性,科技谣言也不例外。对于科技谣言而言,信息的模糊性主要源于专业的科技术语和复杂的科技背景。如“EB流感10分钟侵入人体”的谣言混淆了流感和EB两个专业术语[1]。

第二,来源的非官方性,即无稽之谈的科技谣言。如“饥饿疗法是治愈癌症新途径”的谣言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重出江湖。

第三,时效的新闻性,科技谣言有时伴随新闻事件一同发生。随着5G时代的到来,各种“5G基站密度高辐射大,危害健康”的言论开始浮现。同时,网络时代的科技谣言呈现新的特征:一是标题的蛊惑性,如“太神奇了!一滴血就可以检验癌症”;二是传播速度快,谣言的传播范围突破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可以全球传播,即时传达;三是传播的匿名性,互联网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同时,也为信息传播的匿名性提供了保护。

2  网络时代科技谣言的传播机制

谣言如何传播引起了诸多学者的讨论。我们得出以下网络时代科技谣言的传播机制模型:

传播强度=事件重要性×事件模糊性×传播扩散性÷公众批判能力

上述模型中,事件重要性、事件模糊性、传播扩散性和公众批判能力四个要素在网络时代科技谣言中都有新的特征。

首先,科技谣言的事件重要性更加严峻。科技谣言往往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包含衣食住行诸多方面,如“青少年近视可以被治愈”这一谣言针对近视低龄化的现象,许多商家推出“近视治愈”“近视康复”“近视克星”等各种名目广告,号称能在约定期限内帮助孩子降低近视度数甚至治愈近视。

其次,科技谣言的事件模糊性更加凸显。科技谣言披着所谓的“科技”外衣,通常会有一段科技的解释或专业术语进行描述,甚至赋予客观的数据加以强调,让谣言看起来更加真实,极具迷惑性。如2019年4月份出现了“‘超级真菌感染死亡率达60%”的谣言。

再者,网络时代的传播扩散性更加复杂。网络时代,谣言的源头和扩散链的各个环节具有放大加速谣言的效应,具体包括谣言源头制造者以微博发布、公众号文章等形式在个人或社群的媒体圈形成一定规模的舆论影响力,接着是大型微信公众号、微博大V等新媒体意见领袖对谣言进行转载,最后是传播是普通网民,作为谣言接受者对信息进行甄别,也可能成为新一轮谣言扩散链的源头。

最后,网络时代的公众批判能力相对弱化。网络时代海量且难寻源头的信息让信息接受者分辨的难度加大,尤其是科技谣言的专业性更加弱化了公众的判断能力。这方面充分体现在对中老年人群的影响。2018年人民网和腾讯联合发布的《中老年人上网状况及风险网络调查报告》显示,中老年网民群体遭遇的风险包括虚假广告(52.7%)、网络诈骗(37.4%)、低俗色情(29.6%)等,其中网络谣言高达66.2%[2]。

基于上述分析,网络时代科技谣言的传播在各个环节与传统谣言相比都呈现放大的特征,更重要的是四类因素的叠加效应将极大的强化谣言传播的影响。如PX项目败出厦门、大连、宁波等地,甚至引发后续的社会谣言和虚假新闻,造成非常恶劣的经济社会影响。

3  网络时代科技谣言的协同治理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有效治理科技谣言,须从科技谣言的生成、强化等环节入手,整合各方正义力量,从谣言源头、谣言传播和谣言接收三个环节协同治理。

首先,遏制科技谣言要从源头抓起。一方面,要从源头的制造者入手。制度是治理的保障,明确网络信息的发布规则、惩戒力度,对网站、微博、微信等各类信息发布机构加强审查,让制度规范信息源头,还网络时代风清气正的信息生态。另一方面,要从谣言的科技源头出发,让谣言止于智者、止于科技,这就要求科技界通过《科技日报》《中国科学报》等专业媒介即时对传播强度大、社会危害性强的谣言即时发声,揭露谣言的“伪科技”本质。

其次,治理科技谣言要从渠道入手。一方面,要从网络时代传播的主渠道入手,尤其是新媒体意见领袖、知名公众号、活跃的微信群、QQ群和微博大V,强化此类传播主体的社会公德和科技素养,严防其成为未被证实消息的推波助澜者。另一方面,规范传播规制、强化传播责任,对于及其恶劣且有目的的科技谣言传播行为,也应追究其相应责任[3]。

再次,治理科技谣言要提高接收者的科技素养。一方面,要重点关注网络时代老年人等新型“触网”群体的科技素养。这就需要子女、朋友和社工等通过适宜的渠道给予引导和关注。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媒体融合工程,尤其加大对“学习强国”等影响力大、广受好评的媒体App的推广力度,从优良的媒体渠道输送正确、科技的信息,潜移默化中提升广泛民众的科技谣言甄别能力。

最后,用网络思维数据技术治理科技谣言。一方面,加强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进程,发挥传统媒体在信息发布经过记者、编辑等专业人员重重把关的优势,提升整体信息的正确率、科学性,让良币驱逐劣币。另一方面,通过人工智能等数据技术手段从源头、渠道和内容等环节甄别信息的科学性,共享共建集成收集、甄别和发布等系统功能的数据库,做大做强“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联合信息传播媒体给已证伪的谣言主动贴上谣言标签。

4  结论

网络时代的科技谣言在成因、传播过程和社会影响等方面与传统谣言存在很大的差异,对此本文从其内涵、时代特征、传播机制和协同治理等方面就行了探究。综合而言,由于网络时代科技谣言的传播机制在各个环节都有强化的作用,导致其社会影响也相对复杂和严峻。由此,我们需要立足网络时代特征,从谣言源頭、谣言传播和谣言接收三个环节协同治理,用网络思维和数据技术整体推进,形成有效治理科技谣言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付丽丽.科学终结了这些谣言[N].科技日报,2019-12-24(006).

[2]人民网,腾讯公司.中老年人上网状况及风险网络调查报告[EB/OL].(2018-12-16).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news/371872.

[3]岳屾山.利用“PX”造谣传谣涉嫌违法[EB/OL].(2014-04-03).http://news.cntv.cn/2014/04/03/ARTI1396527849000997.shtml.

猜你喜欢
传播机制协同治理网络时代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网络时代
网络时代
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下的京津冀环境污染协同治理研究
协同治理: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理论参照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社区治理的创新
企业微信生态圈的信息传播机制及效果分析
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传播机制透析
网络暴力的法理学透视
浅谈微电影的艺术特点及其传播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