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旭雷?黄月华
摘 要:体育教学是职业院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其他学科一样,体育教学也能够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职业院校学生要通过学习“女排精神”和“工匠精神”,学好知识,练好技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关键词:女排精神 工匠精神 体育教学 价值意义
“女排精神”和“工匠精神”两种精神,皆是在强调人的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性格培养,都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和“中国梦”的现实需要。李克强总理的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工匠精神”,体现了国家对于工匠精神的推崇和重视,也折射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这是职业院校当仁不让的使命。
一、“女排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内涵
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在谈到“女排精神”时说:“不要因为我们赢了比赛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女排精神一直都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球技过硬”。郎平这些简单明了的话语,道出竞技体育胜利背后除去精神激励之外,还需具备强大职业素养的支撑。
“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会竭尽全力。这既是郎平本人对“女排精神”的注解,也是她对体育职业精神的最佳诠释。女排队员们在热爱祖国、顽强拼搏的同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提高个人职业素养和球技,开阔国际视野。希望涌现出更多像郎平一样高水准的球员和教练,为中国女排精神的传承做出贡献。
“工匠精神”不但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高尚的职业道德,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是一种以专注、精确、极致、追求卓越的态度,从而干出一番事业的内在动力。“工匠精神”使“中国制造”成为国人的骄傲,Made in China享誉全球。因此,当今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应该有“工匠精神”,尤其是从事各种生产工作的一线技术工人和管理者,都需要大力弘扬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工匠精神”成为时代的共识和品质。
当今社会之所以缺少真正的“匠人”,是因为成为匠人,要经历种种磨难和挫折,要勇敢地直面技术难题,勇于创新和研究追求细致精致的态度才能达到“匠人”的境界。
二、“女排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体育教学中的价值与意义
随着我国职业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学习理论知识和进行专业操作实习过程中,老师更应该把“女排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到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把这种精神渗透给学生,让两种精神永远传承下去,成为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职业院校学生年龄在15~18岁。要把他们培养成身心健康,具有团队协作意识,技术扎实的应用型人才,需要通过学校体育教学和各工种专业课程改革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健康体魄。这实际上就是追求“女排精神”和“工匠精神”。在现实中,职业院校却与女排精神扎根校园的理想渐行渐远。职业院校生源比普通高中学生整体质量要差。学生75%来自农村,因为农村体育教学条件差、师资力量不足,体育课被占用等原因,没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对于正值青春期阶段的职业院校学生,手机、游戏和网络小说成了精神鸦片。他们缺少锻炼身体的欲望。这样的现状,难以上好一堂体育课,所以体育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通过科学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同时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品质、团结奋进、勇于拼搏的精神。学生只有亲身参与体育运动,才能体会到顽强拼搏、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对于获得成功的重要性。
职业院校培养学生学习、传承“女排精神”和“工匠精神”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勤学苦练、顽强拼搏、勇攀高峰、刻苦钻研、精雕细琢作为“女排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核心,需要老师和学生持续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关注,需要学生具有拼搏的精神与坚忍不拔的毅力,需要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持续不断地关注细节,注重对自己的行为习惯进行训练,将“女排精神”和“工匠精神”贯穿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过程中。不能心浮气躁,不能追求“短、平、快”从而忽略了学习的重要性。如果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具备“工匠精神”,就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所以说,职业院校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将“女排精神”和“工匠精神”渗透到职业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作为职业教育的必修课程。
三、“女排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体育教学的具体措施
1.开展长跑运动
大多数学生不喜欢这类运动,因为在这个运动过程中会出现一时性的非疾病机能紊乱,学生会出现胃肠痉挛、肝脾区疼痛、腹直肌痉挛、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的“极点”现象。25%的学生有可能会因为疼痛退出跑道。因此,体育老师的支持与鼓励对学生很重要。这时就需要“女排精神”的顽强拼搏。“极点”的出现也是锻炼和考验学生意志品质的极好机会。
2.组织篮球活动
篮球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技战术水平,还能培养学生的果敢、强烈的进取心、高度的纪律性、团结协作的精神。
3.组织羽毛球、乒乓球活动
球类运动能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体育课教师应该从体育课的细节入手,增强学生与教师沟通的能力,从而达到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体育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勇于挑战、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团结战斗,勇攀高峰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
四、使女排精神真正在职业院校落地生根的途径
1.转变传统观念
职业教育管理者和教师需转变“重技轻体”观念,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培养学生精神和品格的重要性。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对学生身体锻炼和培养意志品质的重要性,营造学校体育文化氛围,创造更多锻炼机会让学生回到运动场。
2.改革教学模式
改革先示范后讲解的传统模式,让学生对动作要领有初步印象,使学生成为锻炼的主体,避免说得多、练得少的状况。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运动时间和运动负荷。引导学生参加竞赛、游戏、力量、技巧、跑、跳、投等体育活动。改变过于强调“安全”的体育教学,适当增加对抗性、挑战性的教学。
3.激发校园活力
将体育课教学与体育社团活动、体育竞赛活动、学校运动会、早操、课间操等有机联系起来,积极组织班级之间、系部之间、学校之间的比赛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体会不畏强手、顽强拼搏,不放弃、不抛弃的女排精神,使“文弱”的职业院校体育活动有点野性和活力。
4.增强师资力量
体育教师应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个人身体素质。正确的示范动作,洪亮的口号,健康的体魄,博学、幽默、风趣的语言是吸引学生的“看家本领”。学生与体育教师在朝夕相处、讨论钻研中,自然会传承老师严于律己的从业态度。体育教师也应在与学生共同锻炼中建立像古时工匠传承技艺一般的言传身教式的实践教育模式,教会学生如何锻炼、怎样做人。
五、小结
职业院校教育体系培养应用型人才应满足当前社会和企业的需要,从入学开始就要在体育教学、专业教学、实习教学、顶岗实习中加强学生“女排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培育,构建适应多样性人才成长的教育培养体制,搭建多元化教育培养人才的立交桥。这是经济转型升级必须突破高技能人才短缺瓶颈,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必然,也是学生个人发展和进步的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的職业素养,促使学生学习发扬“工匠精神”和女排不服输的拼搏精神。这就要求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在学生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不断的培养。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女排精神”和“工匠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职业院校培养人才要融入这份伟大的事业之中,用自己的努力为国家的发展添彩增光。
参考文献:
[1]赵晨曦.浅析大国工匠精神与德育课的融合[J].职业,2018(23).
(作者单位:曹旭雷,河北省涿州市技师学院;
黄月华,涿州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