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文宗元好问的“初心”

2020-05-15 02:44张斯直
支部建设 2020年9期
关键词:内乡县济世元好问

□ 张斯直

公元1190 年,元好问出生于山西秀容(即现在的忻州市忻府区),后过继给叔父元格。元格是一位勤奋敬业的官员,一生在山东、河北、山西、甘肃等地县令任上。受家风的影响,元好问从小热爱读书、钟情诗文。

在《南冠录》引文中,元好问介绍自己生平时写道:“余自四岁读书,八岁学作诗,作诗今四十五矣。十八,先府君教之民政,从仕十年,出死以为民。自少日有志于世,雅以气节自许,不甘落人后。”其中,“自少日有志于世”,说明他在少时就有经国济世、出死为民的宏伟理想。在移居内乡县一处新居时作的《新斋赋》中,他写道:“有三年之至谷,有一日之归仁。动可以周万物而济天下,静可以崇高节而抗浮云。”明确表示了自己做官的时候,就要兼济天下,出死为民;当罢职退官的时候,就要一日“归仁”,崇尚高节,抗拒浮躁。可以说,从少年至青年时代,出仕为官,经国济世,勤政为民,就成为他一生的宏伟理想,是他一生的“初心”。

通过艰辛的学习和曲折的科考之路,1224年5 月,元好问终于在第四次参加金朝博学鸿儒科考试后考中,被分配到金国史馆任编修之职,从此步入仕途,十年为政。然而,怎奈天时不济,他最后成为亡国遗民。十年间,他紧紧把握机遇,安社稷,重民生,不负韶华,勇于担责,廉洁从政,呕心沥血,真正把自己献给国家和黎民。

元好问认为,文人并不一定要做国史馆编修,做官为民、经世济国才是他的真正追求。为此,在担任两年国史馆编修之职后,他便主动放弃,来河南镇平县、内乡县、南阳县三任县令,尽力民事,争做能臣。河南《内乡县志》记载:“元好问在内乡任县令期间,为官清正,勤于政务,催民农桑,安抚流亡,不负皇命,乐于助民,调任内乡时,百姓攀辕卧辙,挽留不舍。”

元好问在河南镇平县、内乡县、南阳县为县令期间,正值战火烽起、国遭危难时刻。上面是“军租星火急,期会切莫违”,一道道圣旨在征租催课;基层是“汝乡之单贫,宁为豪右欺”,百姓本就贫穷,还被有钱有势人欺负,生活十分困难,面对此情此景,他内心焦急,坐卧不宁,但他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到,而是采取正确的方法,适当权衡朝廷旨意和老百姓利益的关系,从而缓解了三个县的官民矛盾,基本解决了老百姓的口粮问题,保证了社会稳定。

一是告诫百姓按期交租,否则将受到鞭刑。作为一个地方县令,完成国家下发的催粮征租任务,是他必须做的工作。他禁止吏卒在深夜催租,恫吓百姓,同时更要求百姓要按期完成交租任务,否则将受到鞭刑之苦。二是针对个别豪右(当地有钱有势人)囤积粮食、欺负穷苦百姓的实际状况,他要求百姓就地举报,对这些人采取强硬措施,给予重罚处理。三是针对个别穷苦百姓流离失所、生活无济的实际情况,他开仓放粮,并带头拿出微薄的俸银予以赈济。四是站在长远的角度,划线立碑,号召民众垦荒种地,由县衙提供优惠政策,并及时组织民众耕作,荒芜的田野呈现出葱绿的喜人景象。在《偶记内乡》诗中他写道:“桑条沾润麦沟青,轧轧耕牛闹晓晴。老眼不随花柳转,一梨春事最关情。”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不仅按时缴纳了朝廷十万火急的赋税,而且还解决了三县百姓的生计问题,受到百姓称赞,实属不易。

1231 年8 月,元好问调回金尚书省任左司都事,负责文稿的撰写工作,无任何实际权力,且官微职低(正六品)。其时金朝的政局已十分危险。1232 年3 月蒙军围攻汴京,12 月金哀宗逃亡河南归德府。当汴京被围后,元好问不顾自身安危,和金朝里重臣如许安国、杨居以及民间志士刘祁、麻革等纷纷谏言、上书,请求执事的平章政事完颜奴申和枢密副使完颜习捏阿“以城换降”,使汴京百万生灵免遭屠戮。最为重要的是,在1233 年4 月,在蒙金因议和中断,蒙军第二次围攻汴京的时候,元好问看到金朝大势已去,遂在危难中修书一封,致时任蒙古丞相耶律楚材,请求保护中原秀士54 名,得到蒙古国采纳,后除去个别不愿意出仕任职的外,大部分得到妥善安排,再次显示其经国济世的民本情怀。1234年正月,在蒙军与南宋的联合夹攻下,金朝宣布灭亡,元好问被俘山东聊城,十年仕宦生涯结束。

在十年的从政生涯中,元好问努力实现少时诺言,忠于国家,勤奋理政,廉洁从政,为国为民。面对各种困难,他不仅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做了不少为国为民的事情。针对金国上层腐败不堪的吏治,他在《寿阳县学》一文中提出强烈的批评,“予行天下多矣,吏奸而渔,吏酷而屠,假尺寸之权,朘民膏血以自腴者多矣!”他对廉吏十分推崇,在《薛明府去思口号》组诗的第一、三、四首诗中写道:“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只从明府到,人信有清官。”“麋鹿山中尽,公厨破几钱?只从明府到,猎户得安眠。”“木索人何罪?累累满狱中。只从明府到,牢户二年空。”对一个清廉无私、执政为民的薛知府进行了多番赞颂,而这位薛知府又何曾不是他本人的真实写照。

针对金朝后期朝内好多大小官员领着俸禄,遇事避让、得过且过、但求自保、不愿担责的实际情况,他借怀念已逝好友李叔钦写诗予以大声谴责,“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一句“当官避事平生耻”,道尽了金朝后期不少官员的卑劣心理和不作为状态,反映出金朝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1238 年秋,已成为一介遗民的元好问在朋友们的协助下,从山东回到故乡山西忻州,筹划建设野史亭,决心将修史作为他后半生的责任和担当,用另一种方式实现其经国济世、为国为民的“初心”。

为实现其编撰金史任务,元好问在得不到官方任何支持下,只身搜集,十余年奔波在晋冀鲁豫等地,先后完成《中州集》《壬辰杂编》《金源君臣言行录》《南冠录》《续夷坚志》等书,为已故名人撰写碑文100 余篇,共计百万余言,为元人撰写金史做出了重大贡献。

猜你喜欢
内乡县济世元好问
如果觉得人生太难,就去读读元好问
如果觉得人生太难,就去读读元好问
成宏:妙手不负悬壶志,仁者长怀济世心
内乡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南阳市电教馆领导调研内乡县教育信息化工作
易医戴耘:国内海外济世人
内乡县浅山丘陵区核桃密植早期丰产栽培技术
谢济世:屡次被诬告,虽九死不悔
移巢别处觅雕梁
独善与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