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海芳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本”开展教学活动,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却不尽如人意,有的表面热闹、实则胡闹;有的走走形式,实际还是在围绕着考试“打转儿”;有的想要落实“以生为本”,却找不到法门,不得要领,致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照本宣科、少有变化,学生参与意识薄弱、自主性差,课堂缺少活力、缺少精彩。吕叔湘先生说过:“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性,生成精彩的语文课堂,教师就要在这个“活”字上做文章,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鼓励学生试讲,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在教学中,为了调动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我努力采用学生自主上课模式来进行教学探索。
初始阶段:在学习选修内容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一篇喜欢的课文来给班上学生上课,充当“老师”的角色。起初,学生不敢举手上讲台,我便指名道姓“逼”他们上讲台。上了讲台,有的学生也扭扭捏捏,面红耳赤,结结巴巴,声音发抖,抠鼻子挠耳朵,手脚不知放哪儿;胆子稍大的学生能拿起课本,但仅仅是照本宣科,眼睛紧紧盯着课本,不敢看台下的同学,表情僵硬,效果甚微。
发展阶段:经过第一阶段的锻炼,我不再点名,有学生举起了手,愿意上讲台,上了讲台,不再是照本宣科,我看到学生还准备了其他资料,在“讲课”时能穿插一些课本上没有的东西。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还能带着笑容,偶尔冒出一两句笑话,能和下面的同学互动;有的学生不再是一直站在讲台处,他们能在黑板前来回走动,还能板书。我心里很欣慰,当堂表扬了几个表现好的同学,他们露出了笑容,脸上有了自信。
精彩阶段:再经过一段时间,学生由举手发言、上课,变成了抢着上讲台。有的学生上了讲台,先不急着拿教材,也不急着开口说话,而是先用目光扫视一下全班,才开始进入讲课。讲课中,他们用手势请同学回答问题,回答正确会点头,露出赞许的表情;有的学生讲课的活动范围不再局限于三尺讲台,他们会走下讲台,倾听同学的回答,态度很为亲切;有的学生讲课时讲到激情处会随着课文内容表换面部表情,伤心处表情欲哭,高兴处喜不自胜,有时还会随故事情节模仿人物动作,惟妙惟肖。
二、组织学生表演,展现学生语文风采
通过训练,学生逐步掌握了学习的要领和方法,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课文知识,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认识,组织同学们合作学习。他们编辑课本剧、选演员、表演等,都展现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比如在讲《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用和氏璧要挟秦王怒发冲冠一节时,有个学生将头发噌噌撸起,瞪大眼睛,怒视前方,一副视死如归模样。更有甚者,为了上好《雷雨》一课提前花了不少心思,在仪容仪表上下了功夫:理了小平头,衣服洗得干干净净,甚至有借哥哥的西装来上课,穿在身上虽大却也仪表堂堂,足见学生对上课的重视程度。必修四有《窦娥冤》《雷雨》《装在套子里的人》等戏剧作品,学生们以特有的表演形式,特别的装扮,都很有特色,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自己设计,自己改版,自己理解,自己表演,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三、设置教学情境,增添学生课堂活力
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把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也能瞬时使学生的新知旧知产生冲突,让学生一心想要探个究竟。例如学习《琵琶行》,我课前首先让学生自由、大声、反复地朗读课文,记住生难字、词的读音。以此为基础,在教学中又利用音频指导示范朗读,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句子的停顿节奏的快慢,并配以古典音乐让学生伴读、齐读、男女交叉读、选择自己喜欢的重点语段(比如琵琶女演奏音乐的段落)表演、朗读等多种形式,从而加强诵读培养语感。在学生反复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白居易作为一个颇具社会地位的官员、文人,怎么和一个社会底层的琵琶女生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叹呢?”学生们心灵一震,陷入沉思。在短暂的讨论后,学生总结说:琵琶女青春年少做倡优时,艳压群芳、年年欢笑,很是风光了一阵,但她年老色衰沦落为商妇后,则飘零憔悴、独守空船,她的怨蕴含在琵琶声中,如泣如诉;诗人当年也有过身居高位、诗酒流连、名动京城、喜乐融融的风光,而今却谪居九江、凄凉落魄,他的恨寄情在琵琶声中,泪湿青襟。他们的人生曲线一样的动荡起伏,他们的情感在琵琶声中交融,产生共鸣,因而诗人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之慨叹。这样的课堂何愁没有活力呢?
四、激发学生情感,促使学生不断回味
情之所感、心之所系,只要能够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与之产生共鸣,就能促使学生不断思考、不断回味,在自主探究、情感交融中深入语文学习、提升语文素养。例如在学习《琵琶行》时,在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营造的凄凉孤寂的意境中,诗人的情绪好似融化在茫茫江水和溶溶月色中,倍感悲凉。“同学们,这就是情景交融、风物动人的写法,也是我们常说的‘一枝一叶总关情。你们能够理解这种令人回味的意境吗?有过心情与自然风物相感应的时刻吗?”在短暂的沉思后,有位同学这样说:“老师,我能理解这种情感与周边景物结合感应的写法,就是‘我高兴的时候,看着花儿对我笑;我悲伤的时候,觉得花儿都蔫头耷脑。上次我和爸爸回老家看奶奶,回来那天恰好下着蒙蒙细雨,看着奶奶站在门口越来越远、越来越小的身影,我的心像是蒙上了一层轻烟缭绕的雨雾,喘不过气来地难受。”另一位同学接话说:“对,你所见的景物与你当时的心情息息相关,这就是情景交融。试想秋夜的江面就一定是悲凉孤寂的吗?如果白居易不是在谪居落魄中,而是在一家团聚的高升路上,多半就没有秋夜的寂寥了,反而是飒爽之意气了。”看看,谁解风物意?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后,在一句句讨论中很快就明白了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并在不断回味中感受到了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
总之,精彩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学生的创造,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而课堂教学永远不会完美、对“生成精彩课堂”的探索也永无止境。因此,一线语文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教材内容出发,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围绕着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情感性、创新性,引进时代“活水”,在教学方法、教学情感、教学环节上下功夫,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努力生成充满活力和激情的精彩课堂,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通联:甘肃民乐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