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铮
群文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理解往往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相互参照,相互渗透,进而产生新的意义。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去发现这种新的意义,对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具有一定的价值。同时群文阅读所读文本的数量较多,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所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展开目的明确的自主学习是群文阅读教学颇具可行性的方向。
一、群文阅读教学与传统单文本阅读教学的差异
由于两者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不同的。单文本阅读重在对文本的内在知识点进行“深挖”,而群文阅读重在文本间的“联系”和“迁徙”;前者实质上是文本的“解构性阅读”,后者实际上是将文本作为“参考”和“对比”的资料。所以,如何构建和利用文本间的联系,将是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切入点。
现行高中课本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而被设置成一个又一个循序渐进的单元,课堂教学模式大多强调对于文本结构模式的清晰认识、对于具体艺术手法的理解以及对于文本内涵的深入挖掘,最终其指向“理解文本”这一教学目的。这一阅读教学模式执着于“知识点”,对于学生解放思维,学会创新的教学目标关注不够。
群文阅读则是将学生从“知识点”的阅读模式中解放出来,赋予学生更大的自主权和自由度,鼓励合理地创造性解读,让学生在阅读时摘掉“有色眼镜”,更自主地去认识世界。群文阅读在教学中更多的是关注过程性的评价,并以此激发学生创造性解读的可能。群文阅读由于需要阅读的文本多,课堂时间较短,它在一定程度上不允许教师在课堂上像单文本阅读教学那样进行深挖。所以在确立阅读的目标任务之后,将任务目标交由阅读主体学生自己来完成的做法,将可能成为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受到自身的视野、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影响,对于多文本的关注点往往不同,他们会发现很多文本间的不同的关联,这就有了产生具有创新性的解读的可能。这一过程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思维”“创新”等核心素养的养成起到积极作用。
四川2019高中语文群文阅读优质课观摩研讨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一线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课程设计时都试图从不同文本中发掘文本的联系,进而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提供方向性的指引。例如南充高中侯雯老师的《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大胆地将漫威超级英雄的形象引入到课文,创设了新的联系,进而探究中西方英雄观的差异和形成的文化根基。
鉴于群文阅读与单文本阅读的不同,以及多文本之间存在的内容上相互纠缠的特性,利用文本之间的相互关联,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打破单一文本阅读的局限,为创造性的阅读提供更多的可能。
二、对群文阅读进行教学设计的三点认识
正确对待群文阅读教学的差异性,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
第一,要以创新意识来推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
如前文所述,群文阅读与传统单文本阅读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教学目的、教材编排和课堂教学形式。教材的内容形式和教学目的发生了一定变化的情况下,原有的课堂教学形式就应该随着内容和目的的变化而进行调整。虽然很多研究者认为群文阅读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原有教学的一些东西,需要进行更新。不能以老的眼光来看待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或是挂着群文阅读的名头,依然是传统教学的思维和模式,这样对于群文阅读教学的探索和发展是不利的。例如2007年陈易志老师的示范课(小学),在让学生阅读6本绘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交错分析《石头汤》里的和尚会如何解决《敌人派》里的困难。虽然这堂课还有一些争议,但是将两个绘本故事的内容纠合在一起,制造出一个新的思考语境,这种做法是很有参考价值的。其结果不一定好,但是它提供了一种可能:让学生学会打破文本界限,进行具有创新性的思考。这种做法打破了惯性思维,跳出以准确为标准的评价机制,更大程度上给予学生创新的活力和勇气。
第二,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间的认识差异。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视野和思维,这必然导致阅读感受的不一致。不能認为学生只能得出相类似的结论。不同的读者会从不同的角度对多文本进行阐释。承认认识差异性,是群文阅读顺利开展的有利条件。传统单文本教学模式是“求同”,引导和启发学生准确地理解文本内涵;而群文阅读,则是“存异”,鼓励学生发表各自不同的认识,不提倡唯一的标准结论,更强调多样化和创新性的解读体验。
第三,重视差异不等于放弃标准,群文阅读也需要标准化和系统化的组织过程。
群文阅读在开展过程中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性,文本之间的关联对于多文本的解读也更加多样化,然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教学目标的混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课程设计的系统性,以规避无目的的阅读所造成的不良后果。这里要明确两点。①系统性并不等于教师简单地预设阅读结果。群文阅读的最大优势在于差异化所带来的创新性解读体验,预设的阅读结果会对解放学生的思维造成一定影响,需要更加慎重。②要更加重视阅读过程和反馈过程中系统的方法指引。群文阅读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知道怎么读书,怎么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如果没有系统性的阅读方法指引,群文阅读也难以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
攀枝花七中姚丽老师的《荆轲是否靠得住》的教学设计中,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寻找《千古荆轲任评说》(其二)中的逻辑错误,并要求学生根据其他文本的阅读结果,替换原文不严密的观点和论据。这种设计既给予了学生自由度,又体现了方法指引,使得群文阅读重视过程性评价的特点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教学和传统的单文本教学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需要进行思维转换。首先是教学目标的转换,从传统的“掌握知识点”转化为“培养思维创新”等核心素养;其次是教学模式转换,从教师的讲授为主转换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研读相结合;最后是评价模式的转换,从“求同”的标准化评价,转换为“存异”的过程性评价。群文阅读在国内高中阶段的开展必然与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产生摩擦,但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的探索,本身就在摩擦中走向融合,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评价体系的完善。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地认识群文阅读本身与传统单文本阅读的差异,在实践中不断地磨合,不断地完善,未来群文阅读教学一定能够大放异彩!
[作者通联:四川南充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