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玉
【摘 要】目的:观察与探究RPR、TP-ELISA、TPPA试验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07月~2017年06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接受梅毒检查的6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RPR、TP-ELISA、TPPA试验检查,分析676例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TP-ELISA、TPPA的梅毒检测阳性率(57.25%、55.77%)与RPR(19.97%)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TP-ELISA和TPPA的梅毒检测灵敏度、正确率(99.04%、97.80%和99.49%、99.46%)与RPR(55.03%、53.69%)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RPR、TP-ELISA、TPPA联合檢测在梅毒诊断、治疗及预后随访工作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关键词】RPR、TP-ELISA、TPPA、梅毒诊断、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75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8--02
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体(TP)感染引起的传播性疾病,传播途径主要为性接触传播,也可以通过手术、输血、接吻、哺乳途径传播[1]。此病病程长,人体感染后可侵犯全身各组织与器官,临床表现复杂,容易误诊或漏诊,因此选用高特异性、高敏感性的检验方法对该病的确诊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血清学检测是临床诊断梅毒的重要依据之一,它在梅毒诊断、治疗及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实验室检测方法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梅毒快速反应素试验(RPR),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化学发光定量检测等。本文选取2014年07月~2017年06月本院收治的接受梅毒检查的6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与探究RPR、TP-ELISA、TPPA试验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所得到的结果进行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基本资料
统计2014年7月~2017年06月时间段内在本院接受梅毒检查的676例患者进行本研究,男性患者有328例,女性患者有348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为1~93岁,平均年龄为(42.48±19.05)岁。
1.2 研究方法
(1)TP-ELISA检查方法: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相关操作。
(2)TPPA检查方法:于培养板上对待测的血清给予稀释处理,依次稀释5倍、10倍、20倍、40倍,80倍、160倍,并在40倍、80倍、160倍的稀释血清中加入致敏明胶粒,在20倍的稀释血清内加入未致敏明胶粒,放在振荡器上面进行30秒的轻轻震荡,在室温下进行2小时水平放置,对检测结果进行观察。
(3)RPR检查方法:将标本依次稀释2倍、4倍、8倍、16倍,然后依次均匀地铺加50ul的待测稀释血清样本到卡片的圆圈内,另外在卡片上均匀的铺加50ul阴性对照和50ul阳性对照,最后加入1滴RPR试剂,100r/min的速率振动8分钟,对检测结果进行观察。
1.3 观察指标
(1)对比分析RPR、TP-ELISA、TPPA试验的梅毒检测阳性率,其中,TP-ELISA阳性:测定的浓度大于0.15ng/ml;TPPA阳性:粒子呈现小环状、杂乱而凝集,边缘并不整齐;RPR阳性:有肉眼可以观察到的凝聚物。
(2)对比分析RPR、TP-ELISA、TPPA试验的梅毒检测特异度、灵敏度、正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研究的有关数据给予研究以及相关分析,使用t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本研究中的计数资料应用率(%)的方式进行表示,应用X2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当p<0.05时,表示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RPR、TP-ELISA、TPPA试验的梅毒检测阳性率比较
与RPR相比较,TP-ELISA、TPPA的梅毒检测阳性率更高,组间具有明显差异性(卡方值=29.3173、27.2358,p<0.05),具有统计学的意义。与TPPA相比较,TP-ELISA的梅毒检测阳性率略高,组间不具有明显差异性(卡方值=0.0446,p>0.05),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详细指标情况见表1。
2.2 RPR、TP-ELISA、TPPA试验的梅毒检测特异度、灵敏度、正确率比较
与RPR相比较,TP-ELISA和TPPA的梅毒检测特异度略高,组间不具有明显差异性(卡方值=0.0674、1.9998,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与RPR相比较,TP-ELISA和TPPA的梅毒检测灵敏度、正确率更高,组间具有明显差异性(卡方值=54.7417、52.9528和56.2553、58.3936,p<0.05),具有统计学的意义,TPPA与TP-ELISA的梅毒检测特异度、灵敏度、正确率相比较,组间不具有明显差异性(卡方值=1.5113、0.1388、1.0197,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指标情况见表2。
3 讨论
近几年来,我国梅毒患者的患病率明显提高,一旦感染梅毒,对患者的机体健康带来很大危害,实验室血清学指标检测是梅毒诊断的一个重要依据[2]。梅毒感染后,患者体内一般产生梅毒特异性抗体和非特异性抗体,特异性抗体可终生存在并可检出,非特异性抗体主要是抗心磷脂抗体,在梅毒感染活动期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均可检出,易出现假阳性,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与特异性抗体结果联合分析。目前临床实验室普遍推广梅毒血清试验组和项目,弥补了单个项目检测存在的不足,提高了梅毒诊断的准确率,也为后期的治疗提供监测。我科一直以来都采用RPR、TP-ELISA、TPPA三项组合血清学试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负担,但是三项组合检测避免了患者不必要的重复抽血带来的痛苦,提高了梅毒诊断效率和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