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检查后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2020-05-14 07:26孟佳
健康大视野 2020年8期
关键词:应用价值诊断

孟佳

【摘 要】目的:探讨在宫腔镜检查之后再进行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入住本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的50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其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25例,对甲组患者应用单一的宫腔镜进行检查并诊断,对乙组患者应用宫腔镜进行检查后再进行子宫内膜病变检查并诊断,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并将检查结果整理分析。结果:通过对甲、乙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比对,发现乙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更高,与甲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护人员在完成宫腔镜检查后再进行子宫内膜病变检查诊断价值更高,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病变;诊断;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5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8--01

近些年来,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结果显示,伴随着我国妇科类疾病的诊断率越来越高,其发病的年龄也在朝着年轻化发展,宫腔镜检查作为当前临床医学中主要的子宫内膜病变诊断方法,能够详细的观察到患者的子宫内膜情况和病变情况,进而以此为基础对患者子宫器质性变化作出正确的诊断,同时详细观察和分析患者子宫内膜的病变形态。但是在实际的检查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子宫内膜病变特征的影响,最终给宫腔镜检查的过程造成一定的阻碍,造成检查的结果和病例诊断结果不一致的情况【1】。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次研究尝试使用两种不同的检查方法,发现在宫腔镜检查检查的基础上再进行子宫内膜病变检查具备更高的诊断价值,现将详细报道作如下阐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资料选择自2018年1月~2019年2月间来我院治疗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共收集到50例病患,年龄在28~45岁之间,平均年龄32.2±7.1岁,将其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25例。其中,甲组患者的平均年龄34.1±6.2岁,9例为已经生育,16例为尚未生育,根据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不孕患者为3例,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为7例,经期失调延长患者为6例,经量过多患者9例;乙组患者的平均年龄33.6±6.5岁,10例为已经生育,15例为尚未生育,根据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不孕患者为4例,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为8例,经期失调延长患者为5例,经量过多患者8例。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子宫内膜的诊断标准,不具备手术史及特殊病史。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一般资料,年龄、病症等均无显著的差异,P>0.05,组间具备可比性。

本次试验符合医学伦理学,所有患者在事先都知晓研究的全部过程,同意参与调查试验,并签署了同意书。

1.2 方法【2】

对甲组患者应用宫腔镜进行检查和诊断,详细操作方法如下所示:选择4毫米的硬管型宫颈镜及其配套设施开展检查和诊断,膨宫介质是生理盐水,将压力参数设置为100mmHg。在检查之前先对患者进行麻醉并对其外阴道消毒,再完成常规消毒措施后将宫腔镜缓慢的放入宫颈之中,之后观察并分析子宫颈管、子宫两边、底部、子宫腔前壁、后壁的组织,同时测定子宫内膜的厚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将子宫内膜的厚度分为薄、中、厚、局部厚四种。

对乙组患者在甲组检查方法的基础上应用子宫内膜病变检查进行诊断,详细操作方法如下所示:宫腔镜检查方法参考甲组,在此不再做详细赘述。在完成宫颈镜检查后再对患者进行子宫内膜病变检查,在其子宫内膜处和病变处刮宫活检,如果患者疑似出现子宫管病变时,应该再对患者的宫腔和子宫颈管搔刮活检并对其进行病理活检诊断。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甲、乙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同时对两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使用%表示,采用χ2检验。如果P<0.05,那么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并分析甲、乙两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经过计算,甲组的阳性检出率为72%,乙组的阳性检出率96%,经过统计学对比,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表1:

3 讨论

在当下的医疗水平下,诊断子宫内膜疾病的主要方法便是在宫腔镜检查检查的基础上再进行子宫内膜病变检查,鉴于该种诊断方法拥有的准确率高、诊断速度快等众多优势,该种诊断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子宫内膜的临床诊断中【3】。

单纯从本次研究的数据来分析,乙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96%,与甲组相比更高,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统计学的结果来看,通过应用子宫内膜病理检查能够大幅度提升子宮内膜病变的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而宫腔镜检查虽然也具备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但是考虑到子宫内膜患者受病理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宫颈镜检查无法对所有病理变化都进行一一甄别,进而容易造成漏诊、误诊等情况,致使治疗方案出现差错必须要进行调整,延误治疗的黄金时间。针对这种现象,如果在患者完成宫腔镜检查后再进行病理检查,则能够及时的对子宫内膜病变进行诊断,提高临床检出率,使临床医生制定出正确的治疗方案,最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承担的痛苦。

综上所述,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在宫腔镜检查检查的基础上再进行子宫内膜病变检查,可以使检查诊断价值更高,显著提高阳性检出率,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鉴于其拥有的较高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但是由于此次实验数据较少,仍然需要进一步证实该种治疗方法的巨大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王晓东,王李利.宫腔镜检查和诊断性刮宫在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探讨[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06):95-96+99.

刘穗玲,谌小卫,万璟,等.宫腔镜检查后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02):345-347.

冯世香.宫腔镜检查后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价值[J].中外医疗,2016,35(26):20-21.

猜你喜欢
应用价值诊断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