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古希腊三杰之一的柏拉图,为世人留下了丰富的理论财富,其中,特别是他推崇音乐的育人功能、认为音乐教育是最为重要、最有意义的教育,主张音乐教育应为终身教育,强调音乐评判的政治标准以及要为音乐立法的音乐教育思想,对促进当今音乐教育的发展仍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迪价值。
关键词:柏拉图;音乐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6-0000-02
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和他的老师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被后人并称为“古希腊三杰”。作为三杰之一的柏拉图,为世人留下了丰富的理论财富,其中,特别是他对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美化心灵的观点以及他的音乐教育思想,对促进当今音乐教育的发展仍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迪价值。
一、柏拉图音乐教育思想的时代背景
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阶级,很小的时候便拜名家为师,受过很好的教育,而且身强体壮,智慧过人。青年时代,他经历过伯罗奔尼撒战争,亲眼目睹了雅典政府的无能和社会衰败。他和贵族子弟都乐于参加政治活动,向有智者学习修辞及论辩术等。这些经历,奠定了他的思想学说,使他一生都坚持自己的信念,矢志不移。柏拉图一生著述颇丰,内容涉及的问题很广泛,包括文艺、教育、政治、宗教等,尤以《理想国》的影响最为深远。柏拉图不仅通过著书写作来创立自己的学说,还多次尝试在实践中真正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过都以失败告终。因而,在政治上不得志的柏拉图,于公元前387年回到雅典,创立了自己的学园——阿卡德米学园(Academic School),在那里醉心研究哲学,传道授业解惑,而那里也是他最后的长眠之地。阿卡德米这一词汇沿用至今,这是当时的最高学府,万千学子向往的知识殿堂,现已经成为了高等学术机构和学院的代名词。公元前5—4世纪,是雅典艺术和文化的辉煌时期,然而随着伯里克利的离世和伯罗奔尼撒战争失利,雅典开始走向衰落。政治体制历经多次变革,虽然期间短暂得到复苏,却已经无法挽回颓势,国家统治暴虐,道德风气败坏,文艺腐化,民不聊生。在公元前399年,议会和统治者将苏格拉底判处死刑,这件事严重打击了柏拉图,让他对所谓的民主政体彻底失望。与此同时,随着政治的没落,文化也日渐呈现衰颓的趋势,其中就音乐而言,民众已不再追求乐观向上、富有进取精神的音乐,转而沉迷于骄奢淫逸、贪图享受的音乐。正是在这样社会动荡、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下,柏拉图提出通过实施革新、建立理想城邦来救世,纠正当时不良的社会风气,用他的哲学理念在《理想国》中设计了治理国家的一个理想模式,伴随其中的柏拉图音乐教育思想也逐步形成。
二、柏拉图音乐教育思想的鲜明特点
1.重视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在柏拉图看来,音乐是根植于心、感人至深的艺术,“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人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方式适合,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音乐教育比起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他在《理想国》中曾这样描述:“受过这种良好的音乐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和自然界事物的丑陋,很正确地加以厌恶;但是一看到美的东西,他就会赞赏它们,很快乐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性格也变得高尚优美。他从理智还没有发达的幼年时期,对于美丑就有这样正确的好恶,到了理智发达之后,他就亲密地接近理智。”可见,音乐教育在教育体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是培养美德、塑造灵魂的催化剂,让受教者的心灵和情感得到和谐和升华,进而达到对美善智慧的爱。柏拉图正是认识到好的优秀的音乐作品能鼓舞和激励人,并使其树立正确审美观,而坏的低俗的音乐作品会起到腐蚀人的心灵的作用,认为音乐教育是最为重要、最有意义的教育,并把音乐教育置于重要的位置,这有利于培育举止优雅的高素质的公民。
2.推崇健康向上的音乐。就音乐美学层面而言,柏拉图认为好的音乐、优质的音乐能够鼓舞和激励着人们,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相反,不好的、低俗的音乐则无时无刻不在腐蚀着人们的心灵。什么样的民族拥有什么样的音乐,并且培养出相应的公民。因此,要用美好的音乐熏陶教育公民,培养出心灵健康、人格健全的城邦接班人,要有正确判定的音乐标准,那些有害的,会腐蚀公民的乐调、节奏和歌词应该排除在音乐教育之外。在柏拉图看来,吕底亚太过悲苦;伊奥尼亚的音乐柔缓缠绵,是使人萎靡不振的音乐;而多利亚乐调简单严肃、激昂高亢,让人振奋,将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精神体现了出来;弗利吉亚乐调富有节制性,表达了从善如流、谦虚谨慎的性格和品质,这样的音乐才是柏拉图赞赏的,正如他所描述的:“我们准许保留的乐调要是这样:它能很妥帖地模仿一个勇敢人的声调,这人在战场和在一切危难境遇都英勇坚定,抱定百折不挠的精神继续奋斗下去。此外我们还要保留另一种乐调,它必须模仿一个人处在和平时期,做和平时期的自由事业,谨慎从事,成功不矜,失败也还是处之泰然。这两种乐调,一种是勇猛的,一种是温和的;一种是逆境的声音,一种是顺境的声音;一种表现勇敢,一种表现聪慧。我们都要保留下来”。柏拉图所推崇的音乐,在乐调和节奏上是要有节制且和谐匀称的,他认为这样的音乐才是适度且井然有序的音乐,才能达到理想世界中的美的最高境界。在器乐使用上,柏拉图排斥铜弦琴,三角琴等多弦多音阶的乐器进入城邦,他认为应该选择弦子较少,像竖琴那样音阶简单的乐器。一般来说,一件乐器的音阶越多,演奏的技术就会越繁杂,只有经过长时间的艰苦训练才能够娴熟地掌握,这就使得演奏者很容易忘记演奏乐器的初心,而沉溺在技术的玩弄之中,心中所想的不再是如何很好地表现音乐的本质,颠倒了音乐教育的手段和目的。
3.主张音乐教育贯穿教育的始终。柏拉图主张调音乐教育应该是终身教育,从幼儿时期就要开始,为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打好基础,在人生的最初阶段,让灵魂和理念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过程中得到和谐共鸣,教育就是把儿童的最初德行本能培养成正当习惯的一种训练。就教育内容而言,柏拉图认为,国民从幼年阶段就实施教育,以涉及到辩证法、和声学、数学、天文、几何、体操、音乐等内容来训练身体和心灵,其中至关重要的是训练心灵,强身健体也是为了心灵的健康。而这里包括三个阶段:初级阶段,其内容主要涉及体育、音乐、数学(数数和计算)等;中级阶段,其传授的多为音乐、天文学和数学(平面和立体几何学);高级阶段,便是对音乐和辩证法进行学习。在教育的這三个阶段中,音乐教育贯穿始终,它借助音调使儿童拥有昂扬的精神,借助韵律使儿童拥有优雅的举止,借助故事使儿童拥有良好的品质。这种音乐教育,在柏拉图看来,不仅适用于儿童时期,而且应该贯穿人生的各个阶段,普及到城邦的各个公民,让城邦井然有序,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4.强调音乐评判的政治标准。在柏拉图看来,音乐对于政治的功用之大是不言而喻的,音乐的好坏必须首先从政治标准来衡量,他是西方第一人明确地把政治教育效果定为音乐的评判标准。柏拉图认为,音乐反映着国家的政治风貌,影响着国民的安定团结,将音乐作为吸引方式和教育内容,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美德,使其心灵中理性与情感的关系谐和统一。音乐在治理城邦方面的突出贡献在于,潜移默化地发挥了教化和培养道德的功用,优质的音乐不但对于统治者自身有极大的帮助,还可以使得公民更好地服从并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有利于统治阶级的利益。因而,柏拉图认为,基于道德品行培养的音乐教育,可以塑造“保卫者”的心灵,优化公民的基本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从而实现理想城邦的宏伟蓝图。柏拉图坚持以政治标准来评价音乐,强调的是音乐为政治服务的作用,符合柏拉图要求的“高尚”音乐,是作为当时统治阶级规定的一种文化导向。
5.主张要为音乐立法。柏拉图主张为音乐立法,用法律来约束音乐的形式和内容及评判标准等,用优质的音乐对城邦的统治者进行美德教育并形成一套完善的政治体制。由于音乐形式的多样性,有的音乐家在语词、乐调、诗歌中,将自己的好恶强加进去,以创新为名打破了传统的音乐规则,应该禁止这种不利于和谐的做法。在理想的城邦中,评判音乐表演的人应该是聪慧、道德高尚、有较高音乐素养和高贵出身并存的人。只有确立了音乐法律的地位,城邦中才会政治清明、众志成城,齐心协力营造出良好的人文环境,遵从以城邦利益为主导的公共伦理精神。在贵族政体的城邦中,音乐塑造出具有品德高尚、身心和谐的公民和统治者,进而构成了社会的三个层面——平民、保卫者和哲学王,他们安分守己、各司其职,哲学王维护统治,保卫者保卫城邦,平民从事着各项手工技艺,形成了有序和谐的城邦秩序,这种有秩序的和谐就是美。柏拉图认为,如果快乐替代法律成为音乐好坏的评判标准,必然会导致政治的衰败和公民道德品质的腐化,这样的剧场政体对于城邦和年轻人贻害无穷。在柏拉图看来,只有符合于“法”的音乐才具有教育意义,使音乐成为良好社会风尚的载体。
三、柏拉图音乐教育思想的几点启示
一是应高度重视音乐的育人功能。众所周知,音乐可陶冶人的性情、启迪人的智慧,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完善人的知识结构,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感和行为方式,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音乐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自改革开放40多年来,家庭、社会、学校对音乐的育人功能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对加强音乐教育也不断采取一些积极措施,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重视不够的问题。比如,从家庭来看,有的家长对自己的子女学习音乐,至今仍持不支持或反对的态度,认为只要学好文化课就行了。当前,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全社会都应进一步重视音乐的育人功能,把加强音乐教育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而且更应重视和发挥音乐激发人的意志、净化人的心灵的作用。二是应有效加大学校开展音乐教育的力度。从幼儿园开始至义务教育阶段乃至大学教育阶段,是人的一生接受教育精力最集中、最好的学习时期,学校也是一个人接受音乐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因而,切实加强学校开设音乐教育课程和开展音乐教育活动至关重要。加强学校音乐教育,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予以一定重视。近几十年来,教育部(每十年一次)制订并颁布施行包括音乐教育在内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对各级各类学校艺术教育发展作出明确的规定,促进了学校艺术教育取得许多显著的成绩。客观地说,目前就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的音乐教育而言,仍处于相对薄弱的地位,存在一些缺失和薄弱环节。比如,在一些基层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小学,缺少音乐教师和必要的教学设备,开设音乐课程得不到保障;一些普通中学的有关人员,认为音乐课程与升学考试无关,因而任意挤占音乐课程;在许多普通高校,自改革开放以来,相继开设了音乐选修课,但面对数以千万计的在校大学生,能参加音乐选修课学习的学生也仅有极少数,仅是一门“象征意义”的课程。由于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受到较好的音乐教育,导致进入高校学习后,其音乐素质仍较低。据调查显示,“在对大学生识谱能力的测试中,选择‘不会识谱选项的有459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7.5%;……在演奏乐器能力方面,有超过三分之一,即占总调查人数34.75%的大学生不会演奏任何乐器。”面对我国教育的实际,各级各类学校的音乐教育仍需要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加强。三是积极拓展音乐教育的途径。音乐教育为终身教育、贯穿人的一生的教育理念,应深入宣传和落实。音乐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或止步于学校教育,人们走出校门、进入社会,仍需要接受音乐教育。贯彻落实“终身音乐教育”,应不断拓展音乐教育的途径、探索音乐教育的方法,使学校、家庭、社会开展的音乐教育作为“载体”,相互衔接、相互补充,逐步满足人们终身接受音乐教育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音乐教育为终身教育,也已逐步形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学习风尚,尤其是在一些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从幼儿开始到退休的老人,因喜爱而学习音乐的人越来越多。社会也为满足人们方便学习音乐提供音乐教育和培训的场所,如各地的少年宫、群艺馆、文化馆、老年大学等,还有大量的民办或个人开办的音乐教育和培训机构,面向各年龄层次的人,主要教授声乐和器乐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比如,有的研究者针对网络音乐进行专题研究认为,网络音乐对大学生具有双重影响,其积极影响主要是:有利于调动大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大学生音乐文化素养、完善知识结构;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负面的影响主要是:西方音乐的影响不利于大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流行音乐的影响会导致大学生思想消沉、学业荒废;非主流音乐的影响容易使大学生迷失自我;商业化倾向的音乐影响会扭曲大学生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促进音乐教育的终身化,让更多的人能终身接受音乐教育,需要不断拓展音乐教育的途径。同时,主管宣传、文化、教育等相关部门,应重视和加强对社会举办的各类音乐教育和音乐培训机构进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参考文献
[1]王祈然,邓柯.当代大学生音乐素养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研究[J].中国音乐教育,2019,(8).
[2]唐传莉,王方根.网络音乐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思考[J].教育双周刊,2006,(3).
A Brief Analysis of Platos Musical Educational Thought and Enlightenment
TANG Ming
(Shanghai Conservatory of Music,Shanghai 200031,China)
Abstract:Plato,one of the three outstanding figures in ancient Greece,advocates that music education should be lifelong education,emphasizes the political criteria of music judgment and the musical education thought which should be legislated for music.These educational thoughts still have certain reference and enlightenment valu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usic education today.
Key words:Plato;Music Education;enlightenment
收稿日期:2019-09-04
作者簡介:唐明(1984-),女,安徽芜湖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