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教师对于学生在不同学科学习中需要应用的教学引导策略具有了更多的关注。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教师需要重视对于提问教学策略的应用,提问策略的应用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同时提升其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不同质量的问题,对于学生的引导力度是具有差异的,教师需要重视提问的有效性选择。基于此,本文对于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提问教学的有效性展开研究,通过不同的策略应用,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10-007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0.037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这是由于这一阶段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并且在知识的学习中逐渐形成了自我语文学习习惯以及语文学习的方法,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难度有所提升,学习的思维以及学习中应用的习惯、方法等,也需要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而进行有效的改变。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也需要在知识的学习中培养新的学习兴趣以及思維的习惯。应用提问教学的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进行课堂参与,转变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方法,教师需要对此进行重视。
一、在提问中重视自我心理以及学生的心理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课堂学习提问的过程中,需要对于自我的心理状况以及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准确的把握,应用最为恰当的状态,保持提问的有效性。
(一)教师在提问中保持平和的心态
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需要将新的知识以及新的思考内容渗透到教学引导中去。因此,教师需要在提问的过程中,保持始终平和的心态,使得问题的提出经过了教师的理性思考。同时,教师需要重视在提问的环境中,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由于在语文的教学中,教学的内容较丰富,教师对于不同主题的学习内容,在自我认知的程度上是有所不同的。学生接受到的各种信息越来越丰富,在教师的教学引导中,存在一些知识点学生认识较多,教师认识不足的状况。面对这种问题,教师需要保持平和的态度,以实事求是的方式对于自我认识上的缺漏进行承认。在这样的状况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处将会更为和谐,学生也能够在内心接纳教师,主动思考教师提出的引导问题。
(二)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教师在课堂中提出问题,这是一种提问引导的模式,这种模式中学生仍旧在被动地接受学习的内容。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本着新课改中的重要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提出。在学生进行问题时,其经历了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思考以及问题的解决这一完整的过程。这对于学生思考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问题解答中学生参与了整个过程,能够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深刻的学习印象,这是应用有效性提问中需要重视的方面之一。在引导学生进行提问时,由于不同的学生在提问以及思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之间展开交流与沟通,使得不同的学生能够对于他人的看法与思维有所了解,这样的方式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宽度。
在学生进行提问以及问题解答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引导学生保持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对于学习的信心有所保持,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的思考价值较低时,或者是学生对于问题的解答不正确时,教师需要关注对于学生学习信心的保持,鼓励学生进行持续性的思考。
二、重视在提问中对文本的分析与应用
在语文的学习中,对文本的分析以及应用是学习的重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提问,需要对于课本中的阅读文本以及其他的文本进行有效的分析。
(一)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发现其中的问题
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自我的角度对于文本进行思考,并且在自我思考时发现独特的问题。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于文本的内容以及文本的结构进行基本的分析,在引导学生对于文本的内容进行理解时,教师需要让学生对于其中不熟悉的语句或者在理解上存在困难的语句进行思考。例如,学生应用小组探讨以及查阅词典字典的方式,对于存在问题的词句等进行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于文本的结构等进行有效的分析。例如,教师可以应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结构进行有效的分析,这种方式能够使得学生对文本的各个部分都进行思考,同时对文本的结构产生整体性的认知。
(二)围绕着课文的中心思想进行提问
在教师应用提问策略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引导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进行关注,围绕着课文的中心思想进行提问。由于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无论是课本中课文的选择,还是在课外的读物中教师对于文章的选择,文中所具有的思想价值都会有所提升。因此,引导学生对于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有效的思考,是极为重要的。
例如,在小说类型的文本阅读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其中主角的思想进行认识,不同表现手法中,小说主角思想与作者思想之间的关系是有所差别的。在二十世纪以后的写作中,作家重视对于人物心理的挖掘,这种挖掘与人物在文本中的处境、思想等具有直接的联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文本中主角的思想进行认识,同时也需要重视引导学生认识作者的独特思维,通过对两种思维的对比,学生能够对文中的思想以及主题具有更为深刻的把握。这种方式在学生进行写作的过程中也可以应用,即作者的思维与文中人物的思维有所差别,通过这样的写作方式,文章的结构能够更为合理,层次更为鲜明与丰富。为了使得学生对这种方式能够达成清楚的认知,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直接提出阅读文本与写作练习之间的联系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思考。这种问题的提出与问题的解决,事实上是应用阅读文本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的练习。
三、重视对问题层次的设置
在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对问题层次的设置。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提升,及在同一内容学习中理解的加深,逐渐对问题的层级进行提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得学生感受到自我思维能力的提升,同时感受到问题学习法中的趣味所在。
(一)根据学习的不同阶段设置问题的层次
在学习的初期,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进行基本的认知,在这种认知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主体性进行一定程度的剥离。对于这种方式的叙述较为复杂,在课本内容的学习中,教师所采用的思维以及思想并不是纯客观的。因此,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会由于受到教师思维的影响,对学习的内容产生自我的看法。教师需要对这种教学的状况有所认知。在教学初期阶段,尽量应用较为客观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知识内容产生初步的认知。这种方式应用于具有一定思维基础的初中学生,具有较好的效果,学生对于主观自我思维以及较为客观的思维已经能够较为明确的区分。这一阶段中问题的提出,也需要具有客观性。在学生对于学习的基本内容已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理解之后,教師再引导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在其中进行应用。
(二)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进行问题的设置
在学生学习能力较低的状况下,对于问题的提出可以适当简单化,使得学生能够解决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获得思考能力的提升以及学习信心。随着学生学习思考能力的逐渐提升,教师需要对提出的问题进行难度的提升。例如,在关于文章背景的问题中,教师在初期阶段仅仅要求学生对文章的背景进行认知即可,在学生整体思考能力上升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于文中内容与文章背景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探讨。在这一探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独特想法。文学作品在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对其中的情感倾向进行认知,利用文章以及作者的写作背景,就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达成较为深刻的认知。
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公平的学习参与机会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际上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差别,教师需要对学生学习能力差别进行尊重。在教学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学习能力较好的学习具有更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为了使得学生的学习机会更为公平,教师需要应用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对学习程度较差的学生进行提问。教师的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成绩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各类学生都要有所关注,不能戴着“有色眼镜”有意无意地“遗忘”某些学生的存在。在课堂提问时,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营造积极探究的集体氛围,使意志、爱好不同的提问对象和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平台。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任何“一刀切”的做法注定是要失败的。教师要因材施教、正确对待差异,把差异当作一种资源、一种潜能。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应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张扬自己的个性。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提问时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及难,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五、结语
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用有效的问题提问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对问题提问教学进行重视,注意研究其中的不同细节,优化教学设置,使得学生能够在应用问题策略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得到思维能力的提升。提问是一种方法,更是一门艺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努力改进提问的方法,打磨提问的艺术,不断提高提问的质量。这是教师的教学技能,也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
[1]马星秀,马继成.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策略[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6(Z3).
[2]任芳.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5(1).
[3]王国锋.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实践与探究[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2(14).
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 薛晓静]
作者简介:成雷(1970.12— ),男,汉族,中小学一级,甘肃甘谷人,研究方向: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