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20-05-14 15:17刘陵东
文教资料 2020年7期
关键词:中华院校传统

刘陵东

摘    要: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关系国家发展的战略任务。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极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对当代大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作用。地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地域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任务。在当前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极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对当代大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重大作用,地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在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思政课老师和辅导员班主任两支队伍。近年来,国家层面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从教材的编写、课程的设置、师资力量的强化等多方面发力,并取得一定的效果。然而,学生对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存在“空白点”。在问卷调查和日常授课中,明显感受到学生所愿意接受的仍是网络名词、娱乐节目、偶像明星等,对于中国历史、优秀传统文化常识等知之甚少,在课堂上前者会产生“同频共振”,后者往往是“鸦雀无声”。一个民族,如果轻易地否定自己的传统文化,就等于否认了自己民族现时存在的必要,从而成为“无根”群体甚至成为其他民族的“附庸”[1]。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根本性力量[2]。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任务是把受教育者引导到“做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做人”的根本问题上。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人文教育涵养的工匠精神,不仅是高职院校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是优化职业教育“软环境”的需要,更是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学生要努力成为各行各业的“工匠”,他们身上肩负的使命重大,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陶冶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3]。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秉承好传统文化的智慧之光,守护好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是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需要,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现实需要。

2.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文化自信”的必然选择。

国家出台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层面。在“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持久、更深远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的是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是正能量传播的根基。必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思想教育中,我国五千年文明史对青年一代就是一部最生动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教材,让学生深刻领会传统文化中所诠释的价值理念与行为准则,增强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从而更加坚定“四个自信”。

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文化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加强和改進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中,只有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更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同时受地域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地域文化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陶冶人们的情操,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的形成。整合社会文化资源,形成积极向上、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对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有利于传承地域文化中核心的价值体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年大学生是传统道德的继承者,更是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加强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势在必行。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改革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模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从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看,理工类比例较高;从生源上看,生源种类比较复杂,有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参加春季高考的学生,五年一贯制的学生,高中参加夏季高考的学生,高中升学的学生仍是理科的学生居多;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看,规定课程一门不少,普遍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等课程;创新课程凤毛麟角,只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从中不难发现,高职院校学生人文基础较差,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缓慢、实效性不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弥补思政课程体系的不足,有利于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对地域文化的调查研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变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强化学生的交流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2.拓宽实践项目,搭建实践育人平台。

(1)建立规范的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利用本地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博物馆、名人故居、人文景观等历史文化资源,建立历史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利用山东省政府旧址、孟良崮革命纪念馆、马牧池红色教育基地、台儿庄大战纪念馆、鲁南人民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建立革命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有计划组织学生到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和体验生活,亲身感受地域文化中的深厚内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开展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社团活动。高职院校的社团类型多种多样,参与人数众多,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引导发展文化类社团,不但丰富学校社团的类型,而且有利于社团的发展,更可以利用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提高社团成员的人文素质。各社团有利于社团刊物开设优秀传统文化栏目,举办优秀传统文化专题展览等方式,宣传和推介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可以借鉴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举办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诗词达人挑战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

(3)举办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等。优秀传统文化专题讲座、学术报告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通过邀请教育专家、文化学者进校园,开展中华礼仪、历史名人、民风民俗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学术报告,让学生更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不但增长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而且强化学生对家乡、对国家的热爱,进一步提高人文素质。此外,还可以利用重大节点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利用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春节等,让学生感恩成长、感恩收获、感恩父母、感恩当下;利用历史名人的诞辰、逝世等周年活动,了解他们的历史贡献和理想追求,发挥历史名人的榜样和示范作用。

3.加强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地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地域限制在逐渐减少,文化的地域差异也在慢慢减弱,但不会消失。将地域文化资源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素材和切入点,必须充分利用和发挥地域文化所具有的典型性、直接性、生动性等优势,增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魯南地区自古就是文化名人的产生地和聚集地,名人辈出。如儒学的创始人孔子、墨学的创始人墨子、亚圣孟子、工匠祖师鲁班、书圣王羲之、经学大师匡衡、叔孙通等,他们的思想品德、人格、学说、贡献和影响成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含有丰富的人文知识,更凝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精华,对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完善人格、提升民族素质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

(2)地域文化资源具备作为高职院校教育资源的现实条件。鲁南文化资源丰富,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耳熟能详,听之倍感亲切,学生更容易激发兴趣,更容易接受。鲁南文化资源应用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丰富了教育内容,完善了课程体系。通过开设地域文化课程、组织开展地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校园文化营造地域文化教育的氛围。鲁南人民礼义、忠孝、宽恕、厚德、勇敢、刚毅、和谐的性格特征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和精神观念中,在面对面的社群活动和生活中,对学生有社会教化的作用,对学生的价值观念、道德品质、人文修养和行为准则有着强大的引导、规范和塑造的作用。

(3)地域文化资源能够适应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的需要。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潜移默化地感召青年学生,解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精髓和青年大学生日常生活距离较远、不易被学生接受的问题,把地域文化资源当作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素材和切入点,使其直接性、生动性和典型性等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能够增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傅永聚.中国传统文化精要[M].西安:西安出版社,2000.

[2]山东编写组.形势与政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3]刘书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课题情况:2019年枣庄社科联应用研究立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LX2019030。

猜你喜欢
中华院校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