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余强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最为系统化的国粹,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就是坚守和弘扬文化自信。目前,中医文化进校园虽然在一些地区如火如荼地开展,但仍有一些人对此必要性认识不足,存在应付、观望、漠然的消极心理;相关落实的策略与措施还需进一步地探究与完善。
中医文化进校园的必要性
顺应党和国家的明确要求
十八大以来,党与国家高度重视优秀中医文化的弘扬、传承与发展,提出“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要求,并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中医药发展进行系统部署和全面谋划,明确了新形势下发展中医事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为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2015年 12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 6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要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2016年 2月,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 2016—2030 年)》,明确提出要“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同年 12月,为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保护人民健康,国家颁布《中医药法》,在中医药发展史上,这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2019年 10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又一次强调“把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中小学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文化教育”。2016年 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并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发展健康产业,坚持预防为主。当下,中医文化进校园对促进广大师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对带动健康中国规划的贯彻落实具有很不一般的现实意义。
顺应广大师生的迫切需求
目前,有些地区的大中小学教师与学生对中医健康养生理念了解不多,对中医文化的认识不足,不能用中医常识合理规划生活,饮食无道,衣着无常,起居无时,劳逸不合,以至于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影响正常的工作与学习。有些师生平时工作、学习压力很大,却不知如何用中医知识缓解压力,以致出现诸多生理与心理问题。《现代预防医学》《中国卫生标准管理》《体育世界(学术版)》等刊登的相关诸多论文用系列调查数据阐述了近年来不容乐观的大中小学师生的健康问题。中医文化倡导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不忘作劳,倡导顺四时而适寒暑,强调“未病先防”“身心合一”,这些养生理念能帮助师生科学规划工作、学习与生活,促进其身心健康。把与中医学脉络相连的太极拳、八段锦引入校园,广大师生可习之以舒展身心、强身健体。中医文化进校园顺应了广大师生的迫切需求。
顺应教育的美好追求
让人获得幸福与快乐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与美好追求。只有身心健康才有幸福、快乐可言。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医文化强调良好的习惯养成,能帮助师生形成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习惯,进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帮助其收获圆满、幸福与快乐的人生。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 8月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所说:“人们常把健康比作 1,事业、家庭、名誉、财富等就是 1后面的 0,人生圆满全系于 1的稳固。”现在国内有很多学校都在践行用中医理念培养师生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习惯。
中共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共十九大又一次强调,要继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医文化弘扬“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上医医国”“救世济民”的价值追求,坚守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的儒家精神,主张养德养生,强调“善养生者,当以德行为主,而以調养为佐。”在中医发展史上,扁鹊为百姓看病除疾的动人故事,张仲景坐堂应诊的千古佳话,孙思邈不分贵贱贫富,皆如至尊的崇高医德等是学校德育不可多得的材料。中医文化在教师高尚师德的构建与学生优秀品德的培养方面具有很强的濡化作用。中医文化进校园能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顺应了教育的美好追求。
中医文化进校园的策略
强化政府主导作用 统筹规划顶层设计
只有在政府的主导下,才能组织多方力量,汇聚多方资源,确保工作顺利推进,并达到预期效果。一要成立领导小组,强化政治责任。政府应牵头成立相关领导小组,强化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把此项工作看成是一种政治责任,看成是对“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要求的践行,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这样做有利于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阻力、偏见与误解,有利于推动工作目标的最终实现。二要开展学习调研,规划顶层设计。政府应组织教育、卫生等部门的领导、专家对习近平总书记弘扬中医文化的有关论述、国家颁布的相关文件、中医药学的常识性知识等进行深入学习,要求他们深入到大中小学师生中进行相关调研,在学习调研中,感悟中医文化在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品德构建、终身发展等方面所蕴含的智慧与神奇的功效,认识中医文化进校园的合理性、必要性与紧迫性。在充分学习调研的基础上,政府要集思广益,统筹规划顶层设计,明确工作目标与工作思路。三要强化舆论宣传,形成浓厚氛围。政府要要求主要新闻单位、重点新闻网站等各类媒体加大对“中医文化进校园”的宣传力度,形成浓厚氛围与正确导向。四是进行督查考核,确保工作成效。中医文化进校园不能搞形式,不能跟风跑,而要卓有成效地去做,政府要把对此项工作的实施情况纳入到对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中,加强督查、观摩,评出先进典型,推广成功经验。
强化学校主体地位 具体落实方案措施
中医文化进校园的所有工作都要靠学校去具体落实,所以必须强化学校的主体地位。一要因校制宜,以师生为本。各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办学特色,师生的年龄层次、认知水平、兴趣需要等制定符合学校实际与师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可行性方案。在方案的落实过程中,通过对中医药神奇功效的展示、对中医药专家有关高尚医德与高超医技事迹的讲述,通过对按摩、针灸、拔罐等中医疗法的亲身体验,通过中医药种植园的开辟等激发师生的好奇心,让师生在快乐中学习、探究中医文化,在运用中体验、热爱中医文化。二要加强师资培训,保证学有所教。为提升学校教师的中医文化素养,保证学有所教,学有所得,学校应邀请中医文化专家进校为师生开设相关讲座,传授相关知识与技能。鼓励、支持有志于弘扬中医文化的教师到中医高校、医院培训进修。三要加强学科渗透,研发相关课程。体育、卫生、生物、历史等相关课程应渗透、融入中医文化,在相关学科成绩考核时,教师要融入适量的中医药知识。各级各类学校可根据学校实际研发相关校本课程。
通过调查了解,中医文化进校园工程深受北京、江西、河北、山东、浙江等省的一些学校师生的欢迎。广大师生对中医保健相关知识与技艺非常感兴趣,并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体验。他们用中医理论合理规划自身的工作、学习与生活,良好的习惯渐渐得以形成。由此,身心得以舒展,压力得以缓解,身体日益康健。在武汉新冠病毒肺炎的预防、救治过程中,中医疗法的优势得以发挥,效果得以凸显,这将进一步推动中医文化进校园工程的进展。伴随着中医文化进校园工程的日益推进,更多的师生将知中医,爱中医,用中医,受益于中医。
(江苏省宿迁高等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