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华
读李政涛教授的《倾听着的教育》是在这个“悠长”而又特殊的寒假。装帧极简的封面上写着这样的关键词:教育从倾听开始;以教育的方式,思考、言说与实践“倾听”。拜读完整本书,发现全书没有一处艰涩的教育理论,一如李教授讲座的风格,娓娓道来中将深刻的见解蕴于平实而又不乏幽默的语言中,给人一种如沐春风之感。整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思维冲击是:倾听是教师的关键能力,每一位教师都必须习得这项关键能力。如此,教育人才能因为学会倾听,让教育的思考、言说与实践植根于学生生命的大地,教育才能根深蒂固、散发活力、摇曳花香、凝结果实。
倾听,教师关键能力之因
所谓“关键能力”,是活动顺利完成最重要的内在因素,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能力;“倾听”,就是教师的“关键能力”。教师为什么要学会倾听?为什么说倾听是教师的关键能力?李政涛教授在书中为我们作了深刻的剖析。
教育的教程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当这一过程被阻断或者处于混乱无序状态时,师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就将陷入困境,教育危机随之出现。教育过程的被阻断或混乱无序常常因为教师的教育行为表现:全然失聪——剥夺学生被倾听的权利同时,也放弃自己倾听的权利和义务;部分失聪——有意无意地选择接受学生的部分言说,抛弃其他言说;病态的倾听——只倾听满足教师自我需要的声音,排斥和压制对自我构成威胁的声音;虚假的倾听——教师摆出一幅倾听的姿态,表面在接纳学生的声音,却未与学生之间有任何的交流和互动;错位的倾听——教师不能准确把握学生所言的内涵、方向和潜在意义,错过了学生表达的真实内容。
原来,我们并不十分了解“倾听”,因而也就没有关注“倾听”。学会倾听,是教师的关键能力,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提升自己从不会倾听到学会倾听的能力。教师每天面对不同的学生,个性迥异的学生难免会让教师心烦气躁。但教师应及时反省并领悟自己的教育过失和不足,继续以接纳和平等、专注和警觉、鉴赏和学习、执着和冷静、参与和体验的态度去倾听学生的情感、倾听学生的思想、倾听学生的迥异、倾听学生的人际关系等。是的,我们只有深入了解了“倾听”,才能准确地学会“倾听”。
倾听,教师关键能力之道
倾听,教师关键能力培养的通道是什么?李政涛教授告诉我们,阻碍人的自我终身教育的障碍,常常在于自我堵塞、自我关闭了倾听的通道。
因此,打开倾听的通道就是教师要具有终身面向自我的教育,要经历沉默之堡、知识之堡、勇气之堡的不断蜕变。要能在“沉默之堡”中静下心来与自我对话,倾听自我的声音,常怀敬畏之心,敬畏生命并敬畏课堂;要能在“知识之堡”中倾听与己不同的声音,包括非议的声音,质疑的声音,甚至斥责的声音,让他者的声音丰富和充实自己的声音;要能在“勇气之堡”中倾听生命中的忧虑与恐惧之声,包括年长者常有的被后辈超越和忽略的恐惧等,用倾听发现它们、捕捉它们,进而压倒和催伏它们……
“打开倾听的通道”让有着 24年教龄的我不觉心虚起来,面对不同生命个体的学生,我站在敬畏生命的高度倾听每位学生的声音并据此演绎我的每堂课了吗?面对与己不同的声音,我曾想过放弃,而非不断地充实并
华人时刊·校长
丰富自己的声音。好在李教授的文字再次赋予我继续前行的动力和能量,好在李教授的文字再次赋予我自我革新的勇气,坚信在今后的教育之路上我会努力打通倾听之道。
倾听,教师关键能力之思
倾听,教师关键能力的深思是什么?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之难的呼吁声此起彼伏,教育之难的案例层出不穷。李政涛教授告诉我们,教育之难来自于倾听之难,在于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之难。
在教师这里,倾听方式的改变是解决倾听之难的首要所在。当教师开始将耳朵转身学生之时,存在“我向倾听”与“他向倾听”两种方式。前者出于“为我”的目的,是一种选择性、验证式的倾听,倾听无非是为了验证自身原有观点或答案的正确。后者则是出于“为他”的目的,为了听出学生的各种诉求、需要、希望、困惑、困难等,进而满足、帮助、引导和提升他们。显然,对于学生而言,后者才是有成长价值、发展价值因而具有教育价值的倾听。这样的倾听给予学生的不仅是尊重,也是一种赞美,更是生命同在的认同。选择“他向倾听”的教师会更智慧地指导学生“听什么”“怎么听”与“为什么听”。
曾几何时,我以为教育无非一个“爱”字,爱学生,教育教学就不会难。但随着教育教学实践的不断感悟,我发现对学生最真切的爱并不那么简单,正如李教授在本书中所言,教师必须改变对学生的倾听之难。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真正了解每个孩子的学习诉求吗?他们最希望通过怎样的学习方式学习?他们的学习困惑和学习难点究竟是什么?他们学得快乐吗?他们学得轻松吗?如果我经常选择这样的“他向倾听”,我才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教育之难。
倾听,教师关键能力之度
倾听,教师关键能力的维度是什么?李政涛教授在本书的不同章节谈到了两个“度”,倾听的思维度和倾听的技术度。
教师的现场倾听力,从倾听对象的角度,可以分为
对学生的倾听、对教师同行的倾听、对教育专家学者的倾听等。无论哪个角度的倾听,教师都需要提升现场倾听能力,需要提升倾听的思维度,具体表现在思维的清晰度、提炼度、合理度、精细度、开阔度、创新度。思维的清晰度要求教师具有清晰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思维的提炼度要求教师置身于鲜活的动态课堂中能即时捕捉和提炼四面八方、五花八门的学生之声;思维的合理度要求教师不要冷漠对待、不要轻易打断、不要忽视错过、不要偏心偏听、不要消极批评学生的倾听;思维的精细度則昭示着教师对课堂中诸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巡视中的“声音细节”的敏感与关注;思维的开阔度要求教师善于打开视野并运用多元视角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自身。面对“信息时代”技术革命的不断推陈出新,如何贴近倾听、促进倾听和提升倾听?在这样的时代里,教育何为?教师何为?“信息时代”的教师要善于利用技术选择、辨析、捕捉、提升、吸收和转化,重塑倾听意识、倾听能力和倾听习惯,为自己、学生的成长提供“新的可能性”。教师可以通过技术打开倾听之门,尽可能为敞开、容纳和创制多元声音创造技术条件。
对教师而言,提升倾听的思维度和技术度影响甚至决定了教师是否具有强大的教育力。教育仅有爱是不够的,更需要倾听的思维含量和技术含量,这样才能生成倾听的智慧。具有倾听智慧的教师,能通过敏锐感受、准确判断并生成课堂教学中最有价值、最鲜活的信息,能通过倾听敢于抓住时机并及时作出果断的抉择,能在倾听过程中善于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并调节教育行为以求最佳效果,能借助倾听吸引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热爱学习并乐于创造等。还比如让学生在课堂上即席创作属于自己的声音,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创客”进而成为社会中的“创客”,这将是今后我的课堂努力的方向。
李政涛教授言:“倾听是生命成长与发展的本体性要求,是教育能否成功的起始所在和关键所在。”教师明晰倾听之因、打通倾听之道、解决倾听之难、权衡倾听之度,不仅成就了学生,也成就了自己。
(常州市金坛区河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