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梦琪
摘 要: 《文章正宗》是真德秀为正文章源流而编选的文学选集,在绍定五年(1232)由真德秀与刘克庄共同完成,此书在南宋和元代都有刊刻。本文主要针对《文章正宗》宋元版本进行梳理考证,对研究《文章正宗》的版本源流有所帮助。
关键词: 《文章正宗》 宋元版本 真德秀
真德秀,本姓慎,因避孝宗讳改姓真。字景元,后更为“希元”,号西山,谥文忠,建宁浦城人,南宋理学家,政治家,是朱熹的再传弟子。庆元五年,进士及第[1](12957)。历任福州知府、礼部侍郎、户部尚书、翰林学士、参知政事等职。刘克庄称其:“自出身事主,忠国爱民,缠绵固结,不以进退易虑。”[2](6529)真德秀创西山真氏学派,著作有《西山读书记》《心经》《政经》《文章正宗》《续文章正宗》《西山文集》等。真德秀有感于“后世文辞之多变”“欲学者识其源流之正”[3](5),故选编《文章正宗》一书。全书二十四卷,分为辞命、议论、叙事、诗赋四部分,选录先秦至唐的诗文。其书成于绍定五年(1232)。《文章正宗》并非真德秀一人所作。刘克庄曰:“《文章正宗》初萌芽,西山先生以诗歌一门属余编类,且约以世教民彛为主,如仙释、闺情、宫怨之类皆勿取。余取汉武帝《秋风词》,西山曰:‘文中子亦以此词为悔心之萌,岂其然乎?意不欲收,其严如此。然所谓‘携佳人兮不能忘之语,盖指公卿郡臣之扈从者,似非为后宫设。凡余所取而西山去之者大半,又增入陶诗甚多,如三谢之类,多不入。”[2](6688)可知“诗歌”一门是真德秀委托给刘克庄编写,再行删减而成。
1.南宋版本述考
《文章正宗》在南宋已有影响,南宋版本有番禺郡学刊本、越本、莆本、江西刊大字本、黄经校勘手稿本及徐积余藏宋麻沙本。分述如下:
番禺郡学刊本,淳祐元年(1241)刘克庄刊刻于广州番禺。这当是《文章正宗》最早刊本。此本似已散佚。刘克庄曰:
西山先生真文忠公遗书曰《西山读书记》,曰《诸老集略》者,纲目详,篇帙多,其间或未脱稿。曰《文章正宗》者,最为全书。既成,以授汤中仲能、汉伯纪,某与焉。晚使岭外,与常平使者李鉴汝明协力锓梓,以淑后学。是书行,《选》《粹》而下皆可束之高阁。犹恨南中无监书,而二汤在远,不及精校也[2](4202)。
真德秀在绍定五年(1232)完成《文章正宗》后,将手稿托付给了汤中、汤汉和刘克庄三人,最后由刘克庄刊刻。刘克庄在文中曰:“晚使岭外,与常平使者李鉴汝明协力锓梓,以淑后学。”又《郡学刊〈文章正宗〉》云:“顷余刻此书于番禺,委同官卢方春辈置局刊误,属以召去,去时书犹未成。”[2](4420)根据《广东通志》记载,李鉴在广东任提举仅淳祐元年(1241)一年①[4](32),据此《文章正宗》番禺郡学刊本刊刻时间当为淳祐元年(1241)。刘克庄与李鉴、芦方春在广州番禺刊刻《文章正宗》,期间,刘克庄因诏先行离去,李鉴、芦方春并未重视《文章正宗》的刊刻,导致此本错误甚多,并非善本。刘克莊称:“是书行,《选》《粹》而下皆可束之高阁,犹恨南中无监书,而二汤在远不及精校也。”《郡学刊〈文章正宗〉》提到:“后得其本,殆不可读。有漏数行者,有阙一二句者,有颠倒文义者,如鲁鱼亥豕之类,则不可胜数。意诸人为官事分夺,未之过目耶?抑南中无善本参校耶?每一开卷,常败人意。”[2](4420)虽然此本为《文章正宗》最早流传于世的本子,但此本漏洞百出,并非精校本。
越本,刊刻于1241至1252年之间。此本似已散佚。刘克庄在《郡学刊〈文章正宗〉》中介绍完番禺郡学本后云:“其后乃有越本,亦多误。”[2](4420)紧接着又简述莆本刊刻情况,称:“它日莆本当优于广、越矣。”[2](4420)可见此本刊刻时间当在番禺郡学本之后,莆本之前。此本仍旧不尽如人意。
莆本,淳祐十二年(1252)王庚刊刻于莆田。此本似已散佚。刘克庄在《郡学刊〈文章正宗〉》中曰:“莆泮池书差备,今郡文学王君,谓朱先生《易本义》,精于理者也,谓真先生此书,邃于文者也。既刻《本义》,遂及《正宗》。或虑费无所出,君命学职丁南一、郑岩会学廪、量出入,得赢钱六十七万,而二十四卷者亦毕工。吾里藏书多善本,游泮多英才,傍考互校,它日莆本当优于广越矣……君名庚,字景长,温陵人。”[2](4420)王庚,字景长,温陵人。宝祐间任兴化府军学教授[5](163),景定间任福清县知县事[5](134)。丁南一,字宋杰,莆田人,宝祐元年(1253)春中进士[2](6388)。刘克庄在文中称丁南一为学职,则此时丁南一尚未中进士。因此,刊刻《文章正宗》应早于宝祐元年(1253)。刘克庄所说“莆”“吾里”当为福建莆田。《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提到:“壬子正月,除右文殿修撰,知建宁府……六月,依旧职提举明道宫。公优游里闬,作为新居,揭宸翰所赐樗庵、后村二扁,日与宾客觞咏其间,曰:吾得此足矣。”[6](359)壬子为淳祐十二年(1252),此时刘克庄在家乡莆田。宝祐元年(1253)[7](271),刘克庄与袁相子、赵克勤、方蒙仲、王景长有诗唱酬②[2](4576),刘克庄与王庚俱在莆田。因此,淳祐十二年(1252),王庚也应当在莆田。综合上述材料,可以推断出莆本《文章正宗》当刊刻于淳祐十二年(1252)。时王庚认为朱熹的《易本义》精于理,真德秀的《文章正宗》精于文,《本义》已刻,《文章正宗》也应当刊刻。但资金不足,遂命学生丁南一、郑岩集学校经费,考虑出入用度,得钱六十七万,《文章正宗》因此刊刻完毕。刘克庄对莆本抱有极大的信心,认为莆田多善本,亦多青年才俊,仔细校勘,定能超越番禺郡学刊本和越本。
江西刊大字本。《文禄堂访书记》卷五记载:“宋真德秀撰。宋江西刻大字本。补抄八卷。半页十行,行二十字,注双行。板心上记字数,下记刊工姓名。陈士可、陈兴、张震、刘清、德华。宋避讳至‘慎字。有‘朱筠‘朱锡庚印。”[8](372)现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宋大字元修残本行款、刊工姓名与《文禄堂访书记》卷五记载相同,卷内亦有“朱筠”“朱印锡庚”等印记,可知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宋大字本即为宋江西刊大字本。另有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的仅一卷元刊本,行款、刊工姓名、印记均与《文禄堂访书记》卷五记载相同,亦当为宋江西刊大字本,与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宋大字本为同一本,只是散落两处。中国国家图书馆定为元本,或许是因为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卷七为元修部分,遂定为元本。西南大学藏《文章正宗》宋残本亦为此版③[9](181),《宋元本行格表》中记载的《文章正宗》疑为此版④[10](610)。
黄经校勘手稿本,完成于1272年至1273年之间。此本似已散佚。《黄提干行状》提到:“壬申秋则堂召,而某继之,辞不获命。……时雪岩先生洪公起帅越兼庾事,雅知先生辟茶盐司,准备差遣幕府省文书,日与同寮赋诗、饮酒为乐,退辄掩闗,馈问不通,门无杂宾。郡有西《汉书》板,脱误踳差,不可读。先生欲白府刋正之。适洪文忠公以真文忠公所编《文章正宗》属先生校雠,先生曰:‘是吾志也。乃并《汉书》白之,即仓司置局,字字参订。虽盛暑,弗置所厘。正稿已具,未刻梓……一日,与杨君坐语,至暮,忽痰薄咽间,疾复作,竟终于官之正寝。癸酉九月乙酉,某以诸生实制服受吊。”[11](216)黄经[12](1195、1196),字济叔,隆州井研人[11](214),晚自号樗庵老人[11](217)。淳祐癸卯⑤(1242)甫荐江东,咸淳年间调台州宁海⑥县丞[11](215),后任茶盐司、幕府省文书。壬申为咸淳八年(1272),时黄经准备担任幕府省文书,受托校勘《文章正宗》,已校勘完毕,但未刊刻。黄经去世于癸酉年,也就是咸淳九年(1273)。因此,黄经校勘《文章正宗》当在1272年至1273年之间。
徐积余藏宋麻沙本。此本似已散佚。《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记载:“徐积余藏宋麻沙本,十行二十一字。”[13](895)
《广东宋元明经籍椠本纪略》:“真德秀《文章正宗》二十卷续集二十卷。淳祐间广州郡学刻本,未见。刘克庄《后村大全集》是书跋云:‘西山先生《文章正宗》既成,以授汤巾仲能、汉伯纪,某与焉。晚使岭外,与常平使李鉴汝明协力镌梓,以淑后学,犹恨南中无监书,而二汤在远不及精校也。又跋云:‘顷余刻此书于番禺,委同官卢方春辈置局刊误,属以召去时书犹未成。后得其本,殆不可读。每一开卷,常败人意。按:后村刻此书至委同官置局刊误,非不郑重,其事特以奉召去官,致滋遗憾。盖校勘之不善,非印刷之不良也。道光《广东通志》职官表云:‘刘克庄淳熙朝任提点刑狱,李鉴淳熙元年任提举常平。刻书当在此时。”[14](363、364)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的年号,共计十六年,自1174年至1189年。《文章正宗》成书于1232年,考《广东通志》可知,李鉴于淳祐元年(1241)任提举平常。因此“淳熙”当为“淳祐”之误。淳祐为1241年至1252年,《续文章正宗》初次刊刻在1266年。因此淳祐年间不可能出现《文章正宗》与《续文章正宗》合刻本。此本不存在。
2.元代版本述考
元刊本(1280—1368)。线装,二十四卷,四十八册。匡高18.2厘米,宽12.4厘米,半页十行,行二十一字,现藏于“台湾国家图书馆”。有印章:“国立中央图书馆收藏”朱文长方印、“项叔子”白文方印、“华阳王晓图书”朱文方印、“金华宋氏景濂”朱文长方印。
元高仲文元至正元年(1341)刻明修本,二十四卷。中华再造善本即根据此本影印⑦。此本板框高21.5厘米,宽18.1厘米,半页十行二十字,小字双行同,黑口,双黑鱼尾,左右双边,有倪澄、郑圭序,“铁琴铜剑楼”藏书印,曾被瞿氏所藏。《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二十三记载:“《文章正宗》二十四卷,宋刊本。宋真德秀撰。案:《刘后村集》有跋此书云:‘文忠全书既成,授汤巾仲能、汉伯纪,其与焉,晚使岭外,与常平使者李鉴汝明叶力锓梓,以淑后学。则为最初刻本。此本文忠自序已佚,亦无刘跋。目录前后杂入倪澄、郑圭《绩文章正宗》二跋,作于咸涥丙寅。考丙寅为度宗咸涥二年,疑当时合刻本,非刘本也。每半叶十行,行二十字,注字同。板心着大小字数及刊工人姓名,筐、桓、完、树、购字有减笔,板刻清朗,天禄琳琅所谓宽行大字、用笔整肃者是也。卷首有云谷山房图书朱记。”[15](367)即为此本,但瞿氏误作宋本[16](1282)。此本有倪澄、郑圭序,疑为《文章正宗》与《续文章正宗》合刻,而《续文章正宗》整本脱落。
《文章正宗》二十一卷,元刊本。此本似已散佚。《皕宋楼藏书志·总集类三》记载:“《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章正宗》二十一卷,元刊本,宋真德秀撰。《正宗》云者,以后世文辞之多变,欲学者识其源流之正也。自昔集录文章者众矣。若杜预、挚虞诸家,往往湮没弗传。今行于世者,惟梁《昭明文选》、姚铉⑧《文粹》而已。繇今眂之二书所录,果皆得源流之正⑨乎?夫士之于学,所以穷理而致用也。文虽学之一事要,亦不外乎此。故今所辑以明义理,切世用为主,其体本乎古、其指近乎经者,然后取焉,否则辞虽工亦不录其目。凡四曰辞命,曰议论,曰叙事,曰詩赋。今凡二十余卷云。绍定执除之歳正月甲申学易斋书。”[17](1290)
另有“蔡公亮⑩校正本”,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台湾国家图书馆”均有藏本。张智华先生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见到此本:“元刊本……此书二十四卷分四门:辞命三卷、议论十卷、叙事八卷、诗赋三卷。这与二十四卷本宋刊本是相同的。此本标目有‘西山先生四字,前有绍定执徐之岁自序及正宗纲目一卷,文中标抹圈点具存,由此可见它出于真德秀自序本。卷首有璜川吴氏收藏图书朱记。每半页十行,行二十字,线黑口,左右双阑,注双行同。版心上记字数,下记刊工姓名。卷中皆加句读。每卷后有‘国学正奏名{11}蔡公亮校正一行。”[18](85)这与《藏园订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卷十六记载:“元刊本,十行二十字,细黑口,左右双阑。每卷后有‘国学正奏名蔡公亮校正一行”当为同一版书。《藏园订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卷十六又载:“又一帙,行欵同上而版心稍大,亦元刊本,海虞瞿氏藏。”[19](1530)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元本书目》称:“《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章正宗》二十四卷,元刊本,是本标目有‘西山先生四字,前有绍定执徐之岁自序及正宗纲目一卷。文中标抹圈点具存,尚出自序本也。明刻有正宗纲目而无自序。卷首有‘璜川吴氏收藏图书朱记。”[15](367)瞿氏藏本与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本皆是二十四卷,十行二十字,标目皆有‘西山先生四字,文中标抹圈点具存,卷首皆有‘璜川吴氏收藏图书朱记,可知这两本为同一版本。《藏园群书经眼录》卷十七记载:“《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章正宗》二十四卷,宋真德秀撰,存卷十五、十九、二十、二十一上、二十二下、二十四。元刊本,十行二十字,线黑口,左右双阑,注双行同。卷中皆加句读。每卷后有‘国学正奏名蔡公亮校正一行。收藏钤有‘士礼居藏隶书印、‘黄丕烈印、‘梧桐乡汪岚坡藏、‘马氏家藏图书世世子孙永保各印。(辛未二月初一见于蟫隐庐,索四百元)”[20](1497)也为同一版。“台湾国家图书馆”藏南宋末年(1225—1279)刊配补元刊本{12}中藏书印与《藏园群书经眼录》记载一致,每卷后亦有“国学正奏名蔡公亮校正”一行,当与以上为同一版。但台湾图书馆定为宋版元修,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历代藏书志定为元版,未知孰是。
3.结语
《文章正宗》自成书以来先后有番禺郡学刊本、越本、莆本、江西刊大字本、黄经校勘手稿本、徐积余藏宋麻沙本、元刊本(1280—1368)、元高仲文元至正元年(1341)刻明修本、二十一卷元刊本及蔡公亮校正本等宋元刊本。根据历代藏书志及各家图书馆记载,元高仲文元至正元年(1341)刻明修本可称善本。《文章正宗》宋元版本异常珍贵,对其进行整理考述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真德秀及《文章正宗》的版本源流。
注释:
①《广东通志》卷二十六“提举常平”条下记载:“李鉴淳祐元年任,孟黙二年任”。
②《江咨龙注梅百咏》曰:“昔为梅百咏,和者十余人,如袁相子、赵克勤、方蒙仲、王景长,皆已物故,存者各离群索居。”
③李弘毅先生在《残宋本〈文章正宗〉考述》记载:“每半页十行,行二十字,注文双行同,左右双边,细黑口,顺鱼尾。版框高24.6厘米,广35.6厘米。版心上方镌刻字数,下方为刊工姓名。刻工计有‘仁□‘振‘清‘张震‘信。文中凡遇‘贞‘完‘恒‘敦等字均缺末笔,避讳至光宗止。”行款与刊工与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宋大字本一致,当为江西刊大字本。
④《宋元本行格表》:“宋本《文章正宗》,行廿字,注字同,二十四卷,版心有大小字数及刊工姓名,宽行大字。瞿氏书目,《仪顾堂续跋》一本同云间有元修之叶,无字数及刻工姓名。”
⑤原本作“邜”,“卯”之俗体。
⑥《黄提干行状》:“会有,学县皆设官,调台州宁徳县丞。”根据祝穆《方舆胜览》记载,宁德县位于福建路福州(祝穆.方舆胜览:卷十[M].北京:中华书局,2003:162),台州只有宁海县(祝穆.方舆胜览:卷八[M].北京:中华书局,2003:136)。“调台州宁徳县丞”中“宁徳”疑为“宁海”之误。
⑦《中华再造善本》中《文章正宗》与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元高仲文元至正元年(1341)刻本明修本行款同为十行二十字,小字双行同,黑口,双黑鱼尾,左右双边,皆有倪澄、郑圭序,卷首皆有“云谷山房图书”朱记。两版刊工姓名及刊工姓名刊刻位置也别无二致。又《中华再造善本》中《文章正宗》为根据国家图书馆元刻明修本影印,可知中华再造善本即根据元高仲文元至正元年(1341)刻本明修本影印。
⑧《皕宋楼藏书志·总集类三》中本缺“姚铉”二字,今据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文章正宗》纲目补([宋]真德秀.文章正宗[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5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5)。
⑨《皕宋楼藏书志·总集类三》中本缺“之正”二字,今据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文章正宗》纲目补([宋]真德秀.文章正宗[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5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5)。
⑩蔡公亮,福建崇安人,宝祐元年(1253)进士。(陆心源.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卷四[M].清光緖刻本)
{11}正奏名为宋代科举名词:凡经省试合格之文、武贡举人,由礼部记名上奏赴殿试,殿试合格赐本科及第、出身、同出身者,均属正奏名及第人。(龚延明.宋代官职辞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7:635)
{12}“臺湾国家图书馆”所藏蔡公亮校正本前有清代手书题记:“宋椠本书珍与宋拓碑帖等,季沧苇、钱遵王、黄莞圃所藏,可谓空前绝后,然不全者十之八九,且元明时刷印居多。兹真西山《文章正宗》,虽仅有八册,妙在宋椠之初印者,斯时纸帘纹阔可证也,其装订标面,尚是前明,真希所见也,不必抄补齐全,亦不碍其为宝也。乙丑夏日,梧桐乡人汪泰基得于申江寓次。其值英洋肆拾饼。”此本亦注有刊工姓名,根据《古籍刻工名录》(张振铎.古籍刻工名录[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可知,刊工大多为元代人,少数为明代人。
参考文献:
[1][元]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2][宋]刘克庄.刘克庄集笺校[M].辛更儒,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
[3][宋]真德秀.文章正宗[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5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4][清]郝玉麟等.广东通志:卷二十六[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6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5][清]郝玉麟等.福建通志:卷二十三[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2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6][宋]刘克庄.后村词笺注[M].钱仲联,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7]程章灿.刘克庄年谱[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
[8]王文进.文禄堂访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9]李弘毅.残宋本《文章正宗》考述[J].文献,2009(01).
[10][清]江标.宋元本行格表[M]//贾贵荣、王冠辑.宋元版书目题跋辑刊(第2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11][元]牟巘.陵阳集[M]//影印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集部第50册),台北:世界书局,1988.
[12]吴国武.两宋经学学术编年下[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5.
[13][清]邵懿辰撰、邵章续录.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4]黄慈博.广东宋元明经籍椠本纪略[M]//贾贵荣、王冠辑.宋元版书目题跋辑刊(第4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15][清]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M]//清人书目题跋丛刊三,北京:中华书局,1990.
[16]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编纂出版委员会编著.中华再造善本总目提要·金元编集部[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
[17][清]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M]//清人书目题跋丛刊一,北京:中华书局,1990.
[18]张智华.南宋的诗文选本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9][清]莫友芝撰,傅增湘订补.藏园订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0]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