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娟
【摘要】核心素养要求以人为本,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型。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合作、探究等互动行为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文章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积累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对初中课堂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存在问题作了梳理和解析,并提出了提升师生互动有效性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师生互动;问题;建议
互动式教学模式,全方位地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確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师生互动的形式,从组织教学、内容设计、评价方式等各方面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分析、推理,能够主动投入到学习环境中[1]。在教学中多方面、多角度、多形式实施师生互动教学实践活动是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教学方式。
一、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方式
根据化学课堂教学中互动主体的不同,我们可将师生互动分为九种类型。
1.教师—全班学生。例如,教师在课堂发出指令,要求全班同学共同回答某一问题等。
2.教师—某个学生。例如,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对一问答、研讨或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个别指导教学等。
3.教师—某个学生—某个学生。例如,课堂中教师发起排火车式回答问题,检查化学方程式、元素周期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等知识点的记忆情况。
4.教师—小组。例如,小组活动中,某小组展示答案,教师与小组之间的互动。
5.学生—教师。例如,学生向教师提出疑问,甚至提出自己独特的解题思路等,师生之间互动交流。
6.学生—全班学生。例如,某位学生向全班同学展示实验操作,并解释实验原理,或某位学生扮演小老师角色,为全班同学讲解化学试题。
7.学生—小组。例如,小组活动中,学生对另外小组的答案产生疑问、不一致时,产生的学生和小组之间的辩论。
8.学生—学生。例如,同桌之间的相互讨论,或“你问我答”活动,或者学生对学生的答题思路、解题步骤的规范性进行评价。
9.小组—小组。例如,开展小组比赛活动,小组之间的研讨、合作活动。
二、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生互动流于形式,缺乏实质内容
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必不可少,但很多教师为了使课堂显得“生动、气氛好”,把“满堂灌”变成“满堂问”。有的问题设计过于简单,答案显而易见,容易给学生造成“我已经学会”的假象;而有的问题设计提问的难度和跨度过大,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挫;有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未被提问,导致师生互动的效果不尽如人意。这些只注重形式的互动并不具有实际意义,仅仅是丰富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
2.师生互动方式单一化
根据笔者多次听课的粗略统计,课堂上常用的师生互动方式主要有教师—某个学生、教师—全班、学生—学生、小组—小组。其中,在课堂教学中应用频率最多的互动方式是教师—某个学生、教师—全班,课堂师生互动时间大部分都被教师用于提问学生。而对于学生—教师、学生—全班学生、学生—小组、小组—小组、学生—学生等互动方式,因其不易控制且耗费时间而很少在课堂互动中被采用。
3.师生互动缺乏公平性
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缺乏公平性,主要表现在由座位位置、学生成绩以及学生是否有积极的课堂行为表现等造成的不均等师生互动机会。在师生互动中,从学生的角度说,多数教师倾向于同成绩优秀、座位在中间和前排的学生进行互动;从教师的角度说,教师在教学互动中很少给课堂活动不活跃的学生互动机会,并且给学生思考和充分表达的机会也很少。
4.师生互动缺乏情感交流
目前,课堂上师生互动的创新大多追求形式上的多样化,而对师生情感交流的效果关注较少。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主要场所,虽然课下也有多种形式的师生情感交流,但是师生对彼此的评价和印象主要是在日复一日的课堂行为中产生的。教师通过语言、语气、面部表情、目光等方式向学生传达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评价,学生也通过语言、语气、面部表情、目光以及是否规范的课堂行为和积极的学习态度等方式向教师传达学生对于教师的态度和评价。
学生如果在课堂上感受到了教师对自己的肯定和关注,会在很大程度上继续努力以保持来自教师的持续关注和肯定,这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持续的积极作用;相反,学生如果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消极态度和评价,很容易产生自我否定、不自信等消极情绪,长久下去,就会产生消极的学习行为,导致教师对其内在评价和态度不断恶化,从而对学生产生更大的不良影响,这种消极情绪和行为会在学生的自我认知上持续许多年,特别是对那些尚不能肯定自己能力和价值的学生会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
三、增强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建议
1.课前进行充分的师生互动准备
初中课堂中良好教学环境的准备对于良性师生互动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学环境的准备包括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准备以及必要的条件准备。师生互动的心理准备要求教师提前认识到师生互动的公平性,建立师生之间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有意识地支持、鼓励和培养学生的课堂主动性,从而促进师生互动。它还要求教师在注重课堂互动的情景准备、构建民主的管理方式、注意把控互动内容的难易程度等方面做好充足的准备。另外,还需在观念和态度上加强学生互动知识方面的准备,强化学生课前收集资料的重要性,以便课堂上学生能积极配合与教师的互动。
2.变换师生互动呈现方式,推进多样化互动
初中课堂中,随着师生了解的加深,师生互动逐渐进入习惯和适应模式,学生对于互动的期待性降低,因此教师要不断变换师生互动方式,在已有互动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推进多样化的互动。
例如,在检查学生知识记忆教学环节时,教师可以采用排火车式回答问题的“教师—某个学生—某个学生”互动方式,也可以采用学生自主抢答方式,还可以采用学生之间的互相检查的学生—学生互动方式等;在小组活动中,某小组展示答案时,教师可采用“教师—小组”的师生互动方式;当学生有疑问或对教师的讲解有质疑的时候,教师可以借机采用“学生—教师”的互动方式;教师还可以采用“学生—全班同学”互动方式,例如,学生向全班同学展示实验操作,并解释实验原理,或学生扮演小老师角色,为全班同学讲解化学试题,或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分角色化学表演,或由班级同学提问,几位学生回答的化学知识小竞赛等;学生在小组合作评价环节对另外一小组的答案产生质疑时,产生的学生和小组之间的辩论可以采用“学生—小组”互动方式;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小组”互动方式,例如,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而开展的小组比赛活动。总之,师生互动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应不断地改进已有的互动方式,推进多样化互动。
3.注重师生互动的公平性,加强情感交流
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主要场所,教师通过语言、语气、表情、目光等方式向学生传达了多种信息,会对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习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应注重师生互动的公平性,有意识地增加师生之间的正面情感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和反馈要保持公正、恰当的态度,不因学生成绩等的各种差异而戴有色眼镜去评价学生,使学生公平地参与互动。教师在互动时要做好与学生的即时沟通,不能忽略学生的良好表现,尽力调整好自己的说话态度、面部表情、目光等身体语言,多给予肯定、鼓励等积极暗示,尽量让自己变得平和,富有爱心、同情心,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关爱和认可,让师生互动中的正面情感交流在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及学业发展方面产生持续的积极影响。
4.转变传统观念,鼓励互动创新
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同样,课堂互动方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发现师生互动方式的局限性时,就要冲破传统观念束缚,结合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实践。在互动理念上,应摒弃教师的绝对权威和掌控课堂的观念,构建民主和谐的互动课堂,积极鼓励和培养学生的互动主动性,保持师生互动的公平性、多样性。在互动方法上师生共同讨论,借鉴多方智慧,总结经验,大胆探索创新。
课堂师生互动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这需要我们及时发现并突破现有的局限性并大胆创新实践,帮助学生培养师生互动的主动性,建立和谐、民主、公平而有效的师生互动模式,并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为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业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肖文坤.“互动式课堂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海探航,2013(11):27.
亢晓梅.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 .比较教育研究,2001(04):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