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宥希
1蓝染过程中双手被浸染。
2蓝染制成的衣服。
植物染,又称草木染、天然染,源自中国。早在西周时期,周公旦的政府机构中就设有“染人”职务,专门负责染色。春秋战国时期,已经能用蓝草制出靛染青色,荀子《劝学篇》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明末宋应星《天工开物》对草木染色工艺法做了详尽的记载。到了清代,传统植物染色技艺达到鼎盛期,染料除自用外,还大量出口,与丝绸一样名扬海外。
3蓝染过程。
4扎好花纹,待染。
5蓝染过程。
6染料配置材料。
7染好的布料等待拆开晾晒。
植物染料大部分都来自植物的根、树皮、叶、花、种子或木材等。据专业师傅讲,目前植物染的颜色多达几百种,有时同样的基布配上不同的温度就能有天差地别的变化。红花、茜草通过媒染剂可以得到土红色,苏木通过媒染剂可以得到多种深红色;蓝色系的植物染料包括蓼蓝、菘蓝、木蓝、马蓝等,它们都含有靛蓝素,是典型的还原染料,这种染料不能直接显色,需要先将染料加酒糟发酵,然后加含有碱性的草木灰调和、染色后取出,经在空气中氧化还原后才能得到需要的蓝色;制作黑色与灰色染料的植物有五倍子、盐肤木、石榴皮、茶叶、杨梅叶、栾树等,原理是鞣质植物染料在纤维上经过媒染而产生黑色和灰色;石榴取皮,干燥后呈暗红色或红棕色,能够得到黄色或者黄绿色,石榴皮和石榴树的枝叶、落花,也能染出黄色或黄绿色;荩草、栀子、姜黄、郁金、槐花、黄檗能直接或者媒染出黄色;紫草的根部染色效果最佳,紫檀、野苋、落葵也可染出紫色;茶叶、杨梅栎木、栗子果皮、胡桃、水冬瓜等都可以用作棕色染料。
1缝制。
2染制工具篮。
3浸染的双手。
4染好的门帘。
植物染色产品的颜色具有独特的魅力,虽易褪色,但褪而不减其美。因为除了颜色的深浅变化外,它的色泽与色感并不因时日而改变。植物染料萃于自然,染于织物,宜于生态,绿色环保,更为今天返璞归真的先进理念所推崇。而我们要走访的,正是一位痴迷于草木染的年轻女子。
陶子工作的染坊在离杭州车程一小时的莫干山脚下,“要在杭州找这么一块地,做种植加染色,太难了。”所以飞鸟和新酒品牌将染坊规划在了德清的厂部,建筑群由一位美院老师设计,集装箱和灰色系的钢筋水泥带有浓郁的工业风。染坊门口,“三七”朝我们奔来,这是陶子收养的一条田园犬,从小在德清义远农场长大。走进其中一间染室,茶香味四溢,这是陶子正在做的茶染,属于天然染色中高温染的一种。将紅茶煎煮,会出现浓郁的茶色。茶染需要的时间比较长,煮染液加上染色需要几个小时,我们来时将近上午11点,茶染的夹克刚刚染好第一遍。
小时候陶子跟着爷爷奶奶住在四合院里,四合院门口有一个小花园,她的童年就在摆弄植物中度过。后来,服装设计专业的陶子成为了飞鸟和新酒的设计师,专业和兴趣的结合逐渐让她接触到了植物染色的概念。最初的体验是公司交给她的一次活动策划,“小时候我们吃橙子,汁液弄到衣服上很难洗掉,于是那次我就买了10斤橙子做活动,把橙子皮用石臼捣碎,留下的汁液给大家一起染色,结果染得很不均匀。”第一次染色尝试可以说是失败的。但失败只是个开端,陶子开始了自己的“草根”染色生涯。一开始染料的发掘都是做饭过程中的灵感,厨房成了她的染室。观音菜有着优雅的紫色,苋菜可以染出好看的玫红色,她就用它们的汁液染T恤,但色牢度不好,洗过两三次后颜色就逐渐变淡消失了。直到结识了师父王浩然,陶子开始正式学习天然染色。
跟着师父染色的第一种植物叫做飞蓬,那是一种乡下常见的野草,具有药用价值。陶子以前也见过这种植物,总叫它“小菊花”,从没想过绿色的茎叶可以染出浅浅的黄色。她把它做成了色卡,一直留着。
传统的染色是从蓝入门,再到彩色,出师时需要掌握红花染色。陶子多用自己种植的蓝草做蓝染,从设计到染色到成衣,她都亲自完成,作品在飞鸟和新酒品牌里组成一个系列,名字就叫“染日子”。
5蓝染制成的丝巾。
“终朝采蓝,不盈一襜。”《诗经》里曾有这样一个“采蓝”的女子。
染蓝从种草开始,蓼蓝清明时节种下,七八月第一次收割,霜降之前基本全部收割完成。但陶子第一次种植蓼蓝就被虫害打败了。“一夜之间蓼蓝只留下光秃秃的茎了,我们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一位80多岁的老爷爷告诉我们,蝴蝶很喜欢把卵产到蓼蓝上,这种小青虫十分狡猾,白天钻到地里,晚上出来吃叶子,很难发现。”第二年,陶子学会了给蓼蓝除虫、搭暖棚,除草、翻地、浇水,最多时蓼蓝种了十几亩,虽然辛苦,但蓼蓝一天天长高,收割打靛时,她很自豪。很多做蓝染的朋友很羡慕陶子能有这么一块地自给自足,“亲自种草的好处在于可以随时得到新鲜的蓼蓝叶子。”陶子有时会将叶子碾碎,用汁液在丝制物上,染出“蒂芙尼蓝”那样的颜色。
6蓝染制成的丝巾。
7陶子正在染布。
打靛后的蓝草需要一段时间发酵。发酵几天后把叶子捞掉,充分和氧气结合,加一些石灰乳,形成沉淀,上层的水回田重新滋养植物,下层的泥就是蓝泥。从植物到蓝泥的过程就叫做制靛。制靛完成后就是最重要的一步——养缸。“蓝宝宝喜欢吃比较甜的东西,我们就喂给它麦芽糖、粮食酒、地黄等,在缸里建造出一个生物系统。当缸里的水变成绿色后,就可以染色了。”陶子把染缸中用于染色的活性菌称为蓝宝宝,在她眼里,蓝宝宝和小孩子一样,是有个性的。“有时候蓝宝宝发脾气或者工作时间太久,染出的衣服就不好看。”养缸也要因地制宜,“德清比较湿冷,这里的蓝宝宝喜欢度数高的酒,高度酒可以抑制别的细菌生长。冬天也要开着空调,保证蓝宝宝的活性,水温最好维持在20℃。”照顾好蓝宝宝,陶子学会了“望闻问切”。
蓝宝宝比较懒,需要人工搅拌才便于与其他养料结合。陶子和她的小伙伴们就每天早晚各搅一次,一年365天,从不间断。蓝染室的大缸已经养了将近3年,靛花泡沫丰满,铜膜厚,水呈墨绿色,深1.2米的大缸一次可以染30米布料,陶子将它视作珍宝。
染液表面的蓝宝宝活性不强,每一遍染色时都需要弯着腰,把衣物在水下10厘米左右舒展、充分浸泡10-15分钟,用手将衣物所有部位按摩一遍,让它和染液充分结合。让我们意外的是,刚开始从染液里拿出来的衣物是绿色的,和氧气接触后逐渐变成蓝色,在清水中冲洗后,蓝色越来越均匀,绿色全部消失。陶子告诉我们蓝染是一个氧化还原的神奇过程。“蓝草是绿色的,蓝泥是蓝色的,在染缸里染液又要变成绿色才能把衣服染成蓝色。蓝染中,绿色是隐形色素,不会在衣服上体现。只要衣服离开染缸接触氧气,就会慢慢变蓝。”衣物离开染缸,先要洗去表面的浮色和杂质,再利用水中均匀的氧气进行水氧,冲洗大概30分钟,最后挂起来,空气氧化一个小时甚至更久,第一遍染色就完成了。为了保证纤维充分染色和色牢度,衣物至少需要走三遍这样的流程。“冬天温度低,蓝宝宝活性低,上色没有那么快,最多时染十七八遍也是有的。”
1晾晒。
2晾曬。
3割麦作染料配置材料。
4陶子正在染布。
蓝染是一份枯燥的“脏活”,工序重复繁琐,但陶子还是可以发现其中的惊喜。有一次,T恤染色时,衣服上的口袋染得不太好看,她把口袋拆掉后意外发现染色后留下了自然的线迹。于是她设计了一款产品,蓝染过后拆除口袋,如果留下大的针孔就手工绣花,这款经典的T恤很受欢迎。
很多常见的食物或植物整齐摆放在染坊的玻璃瓶中,这是陶子收集的染材。黑豆皮可以染出黑灰色的,木屑用于染黄色,茜草染绯红,板栗壳染咖啡色,五倍子是一种昆虫和植物的结合,可以染出几乎没有偏色的黑灰色。有时染色会用到天然的媒染剂,明矾让色彩更加明亮,铁浆水的利用和香云纱刷一道淤泥类似,借助铁来媒染黑灰或者深色。黄豆既是助染剂,也是防染剂。将棉麻的衣物放在豆浆中包裹,纤维素纤维裹上蛋白质纤维,染出的色泽鲜明好看。而在蓝印花布上,黄豆粉和石灰粉混合又成为了防止染色的保护伞。
除了蓝染,陶子还在做茶染、虎杖染和柿枝染。离染坊几公里的地方,公司有一片大农场,叫做芳草原,那里生长着这些植物。她在山脚下发现虎杖,粗壮直立,布满老虎斑纹。虎杖染色在于根部,金灿灿的根被切成小片,加上醋染出耀眼的金黄;接触草木灰水、石灰水,碱性作用下则偏红。柿染又叫太阳染,通过充分暴晒可以染出卡其色。陶子带我看了那颗野柿子树,她正在等待梅雨季节过后的晴天。
TIPS
地址: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飞鸟和新酒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