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美仙
1文丘木叶盏作品。
2摆好叶子,准备烧窑。
“金凤体露复何言,大道从来绝变迁。一叶飘空天似水,临川人唤渡头船。” 宋代白杨法顺禅师这首诗中的“一叶飘空天似水”,描述的是宋代吉州窑木叶盏盛满茶水后倒映天空给人的感受。木叶天目盏曾为禅宗寺院僧家专用器物,渐在文人士大夫中流行,后入宫廷为宋徽宗所爱。从宋元时期开始,就远销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国家,在国际市场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在古吉州窑漫长的制瓷历史中,能工巧匠们博采众长、学南仿北,成功地烧制出了青瓷、青白瓷、彩瓷、黑瓷、绿釉瓷和雕塑瓷,品种几乎涵盖了百姓日常生活用瓷的各个方面:碗、盘、盆、缸、罐、杯、钵、瓶、壶、碟、玩具等等。而在烧瓷技术中,他们不仅高质量地吸收了福建建阳窑的釉斑技术、磁州窑的剔花技术、定窑的覆烧技术和景德镇窑的青白釉技术等,更天才般地创烧出了剪纸贴花、木叶纹的装饰工艺。它们具有“釉色千变万化、胎质似陶非陶”的鲜明特色,其中木叶纹黑釉茶盏便是一绝。
3文丘秘色木叶盏作品。
4冰蓝木叶盏。
相传,1000多年前,一位窑工在烧制黑釉盏时,一片落叶掉入其中,窑工并未察觉。经历1200℃的高温炙热后,叶子非但没有灰飞烟灭,反而浴火重生。在乌黑油亮的茶盏内,变成了一片金叶,灼灼其华。木叶纹黑釉茶盏具体的制作方法是将天然树叶用水浸泡,除去叶肉后保存叶茎和叶脉,然后贴在已施黑釉的器物内,再施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成。所用树叶多为叶脉清淅、叶形肥大的桑树叶和柚子树或乌柏子树的叶片,成品的艺术效果明显。用手轻抚时毫无凸起,叶子已与茶器融为一体。木叶纹与瓷器底色黑黄釉相衬,显得格外清晰明朗。南宋诗人陈与义曰“柏树解说法,桑叶能通禅。”因为盏的木叶经历高温烧制后只留下葉脉,“肉”已去,“心”却在,脱去旧体,得悟真纯,包含了深刻的佛道哲学。
1专心凝神放置树叶。
2待上釉的素胚作品。
传统制作工艺在元代以后随着吉州窑的衰落而渐渐失传,一直断代了 700多年,烧制技艺一度成为不解之谜,直到上世纪80年代起,这项工艺才得以复兴。烧成后的木叶呈黄色、褐色,或蓝绿色,茎脉分明。
在新开的位于新都民营陶瓷园的店铺里,文丘告诉我,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先去看当地的叶子。
他喜欢看叶子,看到叶子从树上落下来总忍不住要记住它的样子。也许是因为自然是如此阔旷又极为善良,以至于一片叶子的生命明明已经脱离赖以生存的树叶,它的纹理在一段时间里却不会随着生命的消逝而消褪模糊。当我看到茶桌上冰蓝木叶盏的第一眼时,黑色瓷中冰浸空澄的蓝色如此清冷、灵动,仿佛有气息从盏内窜入身体,再经由呼吸的间隙传到空气中。冰蓝色本身带有的神秘感让整个木叶盏变得相当高级。
文丘从2009的暑假开始接触到瓷器,那时他从沈阳来到景德镇,在集市上偶然见到木叶盏,式样简陋,贴花而成(贴花指用粘贴法将花纸上的彩色图案移至陶瓷坯体或釉面)。这引起了他对真实木叶盏的兴趣,“想要尝试”。 利用学校的假期,文丘再一次来到景德镇,奔走于作坊之间,购买坯和釉,开始了和陶瓷制作的第一次正面接触——制作清木纹釉。也是在这之后,他才开始涉足传统木叶盏的制作。据他所说,真正意义上开始研究和制作与传统黑底黄叶不同的冰蓝木叶是在2015年。
文丘创作冰蓝木叶的初衷,只是为了在木叶盏的传统里,赋予一部分他这代人的思想——不算超越,而是做一个新维度的创新。这次创新的尝试,代价是76窑的失败。他对这个过程的回顾,是“煎熬”,是颜色达不到预期的失望,是一次次有待进步和突破的成分欠缺。
冰蓝色是文丘的首创,没有模板可以借鉴色釉的配置,惟一有些联系的,是青花釉依靠胎骨发出的蓝色。但是纯粹胎骨入釉,最终的呈现是朦胧的,叶子的颗粒感和叶脉的透明度并不明显,木叶欠缺灵动性。如何解决?青金石——这个古老而鲜艳的颜色曾经被王希孟大量用入《千里江山图》,惊艳了宋徽宗和世界。文丘将研磨之后的天然青金石加入釉中,不断调整配方的数据比例,叶子的筋脉逐渐清晰。
除了釉水的配方和比例,冰蓝最终呈现的品相和效果还受到烧窑和叶子本身形态的影响。
3文丘秘色木叶盏作品。
4文丘秘色木叶盏作品。
叶子的挑选有讲究。一般来说,文丘倾向于桑叶和菩提叶。五六月份的桑叶过于年轻,筋脉和骨骼都没有成熟,烧成的颜色偏青,7月的叶子最符合文丘对叶子的理想要求。菩提叶的叶肉部分比桑叶稍厚,采摘的时间要根据经验适当调整。采摘的叶子经过挑拣,去除叶片不完整、叶脉不清晰的部分,能用的完整叶子往往只有三分之一。叶子在使用之前,要经过烘烤,去除全部的水分。
摆放叶子在外人看来是一个比较随意的过程,并不耗费精力,但是文丘总是选择把这个过程留到凌晨。对他来说,这个时候极度安静,是构思的最佳时间段——他把大多数的烧窑失败归咎于自己太过浮躁。虽然叶子在烧制成型的过程中不再受人为控制,文丘依然试图增加一点和自己有关的因素。
盏入窑后,随着窑内温度的升高,叶子开始燃烧。在正常的气流中,叶子在200℃之后会开始燃烧然后变形甚至消失,但是在重新设置过的窑内环境里——没有空气循环、没有外力影响,叶子在燃烧之后形成的灰逐渐固化,当温度达到500℃以上,叶灰慢慢和釉水发生反应,在1300℃的时候相互融合,叶子收缩,边缘卷曲,以意识流的方式缓缓定型。
没法控制叶子的呈现形式,其实也算是木叶盏留给观者最大的惊喜。用同样的角度摆放的两张叶子,一张在杯底舒展大方,另一张的边缘却蜷曲一隅。这种真实的视觉感,往往在触动人的时候也直截了当。
文丘自己最喜欢的,是一个用了菩提叶的盏,叶子的边缘像自动调了比例一般以同样的卷曲程度和宽度往里翻卷,仿佛涅槃之后烙印在盏壁之上,按照文丘的说法,“自带禅意。”这个本身自带故事的盏,文丘到现在也不舍得出售。
或许是骨子里渴望突破,文丘在制作木叶盏的过程中一直在尝试新的创意。在冰蓝木叶之后不久,他又开始研发秘色瓷,在一众黑色瓷的传统木叶盏里,复古的秘色瓷就顯得极为出挑。文丘在朋友圈对这款木叶的描述是这样的:“秘色木叶釉面呈现哑光的复古感觉,胎体为吉州窑传统仿古胎,最大的特点是非常衬茶汤的颜色,喝茶久了茶汤浸润下开片上色会非常美丽。” 我最喜欢后面这句,杯盏在时间里留下了茶水沁过的痕迹,承托了每一个喝茶人的小故事。
地址: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龙井路新都民营陶瓷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