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与我国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研讨会在京召开

2020-05-14 07:49:04
国际安全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专家学者新冠肺炎

在中国第五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也取得阶段性胜利。4月15日,由国际关系学院主办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与我国生物安全体系建设”专题研讨会在国际关系学院召开。中央和北京市有关部门、国防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外交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国际关系学院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共同参加本次会议。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打响了一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目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正在加快恢复,但是疫情在世界其他国家蔓延之势仍处于上升期,仍有许多不确定性,特别是这次疫情给全球带来潜在的“综合性危机”,使得我们丝毫不能放松警惕。与此同时,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讲话指出,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许多疫情防控过程中暴露出的体制机制短板,也亟待我们结合国家安全体系建设和治理水平提升,开展专题研讨和研究。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生物安全体系的构建及其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地位”和“疫情世界大流行对全球治理体系变动的深刻影响”展开讨论。与会者认为,坚持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将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和治理体系的丰富与完善,明确维护生物安全的概念内涵应包括安全威胁评估和预防、灾难应对处置、衍生影响与控制、技术支持保障等诸多方面。为此,构建科学合理的生物安全预防支持体系、监测预警体系、应急处置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关注生物安全威胁的突发性、衍生性和外溢性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韦春江

与会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带来的威胁甚至一定程度上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冲击力和破坏力,疫情防控能力成为各国实际治理水平的“灵敏检测计”,充分体现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制度优势;但是,全球抗疫合作的缺失也真实反映了当前全球治理机制的“失灵”,非国家角色、“去中心化”行为体等新权力要素进入和影响世界体系的作用越来越大,全球化发展的认知与挑战前途未卜,疫情后时代世界格局与秩序存在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

会议的及时召开,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推动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研究以及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起到了积极作用。

会议现场

猜你喜欢
专家学者新冠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新冠疫苗怎么打?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11-27 19:19:53
七一智库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党课参考(2021年17期)2021-09-21 10:41:22
七一智库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党课参考(2021年15期)2021-09-02 05:34:3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 08:35:38
七一智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党课参考(2020年18期)2020-09-25 09:47:44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认识肺炎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