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培焕
(福建省泉州港口发展中心,泉州 362000)
近年来,国家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相继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供给侧改革、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9 年9 月19 日印发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 旨在推动交通强国建设。为充分发挥国家政策优势,福建省委省政府相继提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 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等发展战略;同时,紧紧围绕“交通强国”战略,积极推进“丝路海运”建设,旨在打造面向世界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港口群。新的发展形势为福建省沿海港口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也对港口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泉州港围头湾港区石井作业区位于泉州市海岸线最南部,厦漳泉大都市区中心地带,是南安市唯一出海口,距台湾金门约6.8 海里,为海西对台前沿。 南安市是福建省成为石材大省的主要集聚地,石材产量、产值、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石材产业是泉州市、南安市的重点发展产业。 目前,南安拥有石材加工企业1650 多家,中国石材业10 大龙头企业已有9 家入驻南安;石板材产量约2 亿m2,占中国石材产量的60%和石材产品市场份额的70%。 南安石材水路运输的主要形态是集装箱 (约占60%以上),即通过周边港口集装箱码头出运工艺石材、石板材成品;件杂货运输主要从印度进口荒料或出运建筑石板材半成品等。
石井作业区最高潮位6.82m ,最低潮位-0.28m,平均潮差4.31m, 最大水深为-13m, 湾外海域常浪向为ESE向。综合各项自然条件影响,对规划码头影响作用天数比例低,是天然的内湾型避风良港,利于港口造地。 而宝贵的潮差资源,为航道工程乘潮通航、节约工程建设和维护资金投入节省创造有利条件。 港口货源腹地经济发达,1992 年被福建省政府批准为国轮外贸运输装卸作业点(二类口岸),同时被辟为台轮停泊点和对台小额贸易点,2005 年获批为对台客运往来定点码头,2006 年对台客运码头获批临时开放。 2017 年12 月28 日,泉州港口岸围头湾港区石井作业区扩大开放通过国家验收。 石井作业区的扩大开放,有助于加快石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走出去”发展步伐,提高石井作业区的区位竟争优势。
良好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为石井作业区的建设、运作提供了优厚的条件。
(2)石井作业区规划及建设概况
修订《泉州港总体规划》,石井作业区的发展定位和功能为泉州市南翼新城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 依托并服务于后方石材资源和建材工业发展, 建设专业化港区,重点发展石材、粮食、件杂货和对台直航运输,逐步拓展集装箱运输功能,开拓外贸航线,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石井作业区的发展目标为规划布置泊位共31 个,码头岸线总长6447m;形成综合通过能力2490 万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160 万TEU, 旅客通过能力70 万人次;规划后方陆域面积427 万m2。
石井作业区已建1000~5000 吨级泊位11 个, 其中5000 吨级泊位2 个,形成码头岸线1696m,综合货物通过能力290 万吨,以液散、件杂通过能力为主。
结合后方城市规划、潮流及水深条件,以及批复的填海造陆前沿线及航道方案,规划码头区自现有5# 泊位向南,形成大顺岸方案。 大顺岸北侧1831m 规划为通用作业区, 布置6#~17# 共12 个5000~20000 吨级通用泊位,主要服务于后方腹地的通用散杂及件杂货的运输; 向南2497m 顺岸布置18#~25# 等8 个3~5 万吨级多用途泊位。通用作业区及多用途作业区后方布置临港产业区,总面积约110.5 万m2。 多用途码头区西侧,圭屿岛东北侧,规划610m 岸线作为支持系统和对台客运区。 具体详见图1。
图1 石井作业区规划布置图
目前区域港口规模小、功能单一,与腹地经济社会发展不配套,不能很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因此,加快石井作业区的连片开发,构建石材等专业化港区,对提升区域经济特别是石材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意义。
(1) 石井专业化港区的建设是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
石井专业化港区的建设是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有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客观需求。南安是泉州南翼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头、石井、官桥镇民营企业发展迅猛,聚焦着水头中国石材城等特色经济产业区, 已成为全国性或区域性专业物资集散、流通中心和生产基地,建设石材专业化港区是满足现代物流的需求, 为提升南安市支柱产业的重要依托。
(2) 石井专业化港区的建设是推动石材产业产能升级的重要支撑
①石井石材专业化港区的建设, 可发挥其陆域纵深约1.5km 的条件,为到港荒料石提供堆存服务,而将每一块石料编号录入并形成石材交易平台, 可方便采购商根据生产需要实施网上采购, 经由码头企业配套的物流车辆统一配送,可增加码头企业拓展和延伸配套服务,业务增加营收, 并可引导和改变传统石材企业征用大面积土地用于荒料及成品堆存, 在原有堆存区缩减堆存范围增加生产设备,提高企业产能,从而为加工企业集约、节约使用土地创造条件。
②物流方式的改变可通过产业协会或地方政府统筹对区域现有3000 余家石材企业进行产业整合,协调引导规模企业将原堆场进行生产扩能, 日常生产则依照物流需求执行定单式加工及同一产品集成装箱配送, 促进企业扩能提高和全产业升级。
③通过石材、金融平台的建设,引导原石材加工企业转型从事石材展示、石材加工培训、机械推广研发和石材商贸配套酒店服务等全产业链的培植与创建。
(3)石井专业化港区的建设是提升交通、环保效能的重要枢纽
多年来, 南安水头周边石材加工企业的原料进口和成品销售大量通过厦门和石狮石湖码头船舶运输中实现,工厂与码头间再通过卡车长途输运,汽车尾气倍增环保压力,同时,还长期存在交通事故和沿途道路损毁等影响。石井专业化港区的建设能够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着力提供安全、便捷、优质、高效的交通服务。
(1)推进港口功能整合调整,加快港口开发建设力度
作业区规模总体偏小,与港口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经营还有一定的差距, 建议集政府和企业等多方力量,积极推进港口功能的整合调整,加快规模化、专业化港区的开发建设,重点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2)加强前期勘查、专题研究和规划方案深化完善工作
部分港区、作业区波浪掩护条件差,港口规划建设所需水文、泥沙、地形、地质等基础资料比较缺乏,前期研究工作尚不完备。 应根据相关规划,结合具体工程项目,开展必要前期勘查、 专题研究等工作, 适时开展重点港区(作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深化港口总体规划,指导项目的设计和建设。
(3)分阶段实施石井作业区泊位建设
结合泉州港围头湾港区石井作业区港区吞吐量能力缺口,为便于项目报批立项及实施建设,降低前期投资压力,建议石井作业区分阶段实施。 具体详见下表1。
石井作业区起步工程首期建设石井作业区16#~19#共四个泊位,岸线总长944m,其中16#~17# 为2 个2 万吨级件杂货泊位,18#~19# 为2 个3 万吨级多用途泊位,水工结构均按靠泊5 万吨级船舶设计; 后方堆场总面积约18.85 万m2, 年设计通过能力为件杂货375.8 万吨,集装箱10.8 万TEU。 16~17# 泊位已开工建设(如图2),18~19# 泊位已完成初步设计审查。
依据规划码头岸线地质条件, 采用沉箱重力式结构开展泊位建设,基于码头前沿线基岩埋深大部分在理基-19m~21.0m 的情况, 依据规划等级为2 万吨级以下泊位(即规划5000 吨和1 万吨级泊位) 工程设计时适当降低码头基床抛石厚度,部分增加沉箱高度,码头结构统一按2 万吨级结构设计; 规划等级为2 万吨级及以上泊位码头结构等级按5 万吨级结构设计, 码头面设计高程8.6m,前沿停泊水域-14m。 码头建成后,可将结构5 万吨级及以上泊位统一调配专业形成石材专业化连片泊位,突显石材专业化港区功能; 结构2 万吨级以满足泊位水暖器材、机械制造、粮食等件杂、集装箱泊位,从而形成专业分工明确,产业配套合宜的综合性港区,以提高作业区统一调度,利用和充分挖掘有限的岸线资源。
表1 石井作业区泊位分阶段建设表
图2 石井作业区16-17# 泊位工程平面布置图
石井作业区现有5000 吨级通海航道,长约22.14km,航道宽度100m,底标高-5.6m,可满足5000 吨级船舶乘潮单向通航要求。 结合港湾自然条件、港口规模、港区布置以及到港船型等各方面因素,为确保船舶通航安全,拟新建泉州围头湾石井航道二期工程,全长约19.02km,可满足3 万吨级船舶乘潮双向通航要求, 航道有效宽度350m,设计底标高-10m(当地理论最低潮面,下同),为了避免二次炸礁,一次性炸礁至-11.5m,满足5 万吨级船舶乘潮通航要求。 航道工程能可与规划港区码头建设较好的衔接并提供通航支持。 具体详见图3。
图3 石井航道二期工程平面布置图
随着“一路一带”的战略机遇,新的发展形势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把石井作业区的建设与厦门新机场空港经济区、 泉州新谷半导体等项目融合, 构建石井专业化港区,不仅创造港口经济产业机会,还能通过港口板块,提升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同步提高环保、交通综合社会效益,支撑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升级。 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运输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充分发挥了在国家综合运输体系中的重要枢纽作用,对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布局调整发挥了重要的引领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