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耦合器失效模式与机理分析

2020-05-14 10:33范士海
环境技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管脚二极管X射线

范士海

(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试验中心,北京 100854)

引言

光电耦合器,简称光耦(Optical Coupler)是一种将输入的电信号转变为光信号,之后又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器件,其输入端是一个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它将输入的电信号变为光信号,经过透明的光导介质后,被光电探测器接受,再转换为电信号,并将转换后的电信号放大,完成电-光-电的转换。经过这一转换过程,输入、输出信号实现了单向传输与隔离,即输出端信号对输入端信号没有任何干扰。光耦具有工作稳定,传输效率高,寿命长等优点。光耦内部输入端芯片与输出端芯片相对位置一般有两种方式,平面结构和上下堆叠结构。由于光耦器件本身的结构特点及应用特性,容易发生一些典型的失效模式,下面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详细介绍。

1 光耦自身缺陷导致失效

1.1 键合点开路失效

光耦输入级芯片与输出级芯片之间的有机胶(光导介质)的热膨胀系数CTE,与芯片及封装框架的CTE存在较大差异。当器件经历较大温度变化时,胶与芯片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就会产生相对位移,从而产生剪切力。此剪切力作用在芯片键合点上,会导致键合点拉脱,或将芯片上键合点附件的导带拉断,下面介绍的案例就属于此类情况。

案例1

某整机单位在进行试验时,发现一只某型光电耦合器失效(无输出)。

在体视镜下对失效器件进行外观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用模拟电路综合测试系统对失效器件进行常温电性能测试,结果为功能失效。用QT2晶体管图示仪对失效器件管脚间V-I特性进行测试,结果为:失效器件输入二极管未见明显异常;但失效器件电源端口(管脚8)对地端口(管脚5)呈开路特性,属异常。对失效器件进行X射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用塑封开帽机将器件启封,在显微镜下观察输出级一侧内部结构及芯片,发现器件与Vcc端口 (管脚8)相连的内键合丝在芯片键合点处脱开。器件内部输出级芯片表面未见明显击穿烧毁及其它异常现象(如图1~3所示)。

图1 器件内部输出级一侧形貌

图2 分离的内键合点形貌

图3 输出级芯片表面整体形貌

显然器件失效是由于Vcc端口(Pin8)内键合点脱开,造成Vcc端口开路造成的。

案例2

某整机单位在进行试验时,发现一只某型号光耦失效,故障现象为:改变器件第四路输入(Pin7、8)状态,输出端无变化(注:该型号器件具有四路独立光耦)。

对失效光耦进行外观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对失效光耦进行常温电性能测试,结果第一至三路光耦合格,第四路光耦功能失效。用QT2晶体管图示仪测试各路光耦两输入端口间和两输出端口间的I-V特性,明显的异常现象为:第四路光耦两输入端口(Pin7、8)间呈开路特性,其它路两输入端口间呈二极管特性。

对失效光耦进行X射线检查,发现第四路光耦输入级芯片键合点与芯片脱开(如图4箭头所示),其它未见明显异常。

图4 X射线检查形貌

图5 第四路光耦输入级内键合点脱开形貌

采用化学方法启封器件,暴露出内部键合及芯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第四路光耦输入级内键合点从芯片上脱开(如图5所示)。根据以上的测试与观察,分析得出:光耦失效是由于输入级芯片键合点脱开,导致输入级二极管开路所致。

以上两个案例为芯片键合点脱开情况,下面的案例为键合点边缘金属化条断开的情况。

案例3

某整机所在进行试验时,发现一只某型快速光电耦合器失效(输出异常)。

在体视镜下对失效器件进行外观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用模拟电路综合测试系统对失效器件进行常温电性能测试,结果为功能失效。用QT2晶体管图示仪对失效器件管脚间I-V特性进行测试,并与委托方提供的参考件进行比对,结果为:失效器件输入二极管未见明显异常;但失效器件电源端口(管脚8)对地端口(管脚5)呈开路特性,而合格参考件呈二极管特性。

对失效器件进行X射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用塑封开帽机将器件启封,在显微镜下观察输出级一侧内部结构及芯片,器件内部键合及芯片表面未见明显击穿烧毁及其它异常现象。对输出级一侧内部键合丝进行非破坏的键合拉力试验,三根键合丝全部合格。

用探针台对管脚8对应的器件内部电连接情况进行测试,确认器件开路点为管脚8内键合点(芯片键合点)。用扫描电镜对管脚8内键合点进行观察,未见明显异常。用机械方法将管脚8内键合点拨开,发现焊盘在靠近金属导带一侧断开,大部分焊盘连同键合点一起脱开(如图6所示)。对键合点脱开面进行能谱(EDX)分析,发现主要成分为C、O、Al、Si、Au等元素。

因此快速光电耦合器失效是由于器件Vcc端口(Pin8)内键合点焊盘与导带间断开,造成Vcc端口开路造成的。

1.2 芯片脱落失效

光耦输入级与输出级之间的有机胶与芯片之间CTE的差异也会导致芯片受到剪切力。另一方面,由于光耦输入级芯片与输出级芯片之间的距离,直接影响光耦的两个重要参数CTR(电流传输比)和输入级与输出级之间的绝缘电压VISO。为了保证这两个参数的一致性,芯片高度必须尽量保持一致,为此芯片粘接的银浆厚度一般较薄,这样来保证芯片粘接高度的一致性,受以上两因素的影响,光耦内部芯片容易出现与基座脱离的故障,下面的案例就属于此种情况。

案例4

某整机单位在进行试验时,某功能板工作3~5小时后输出异常,持续3秒钟以上,后又能恢复正常,替换某型号光耦后,功能板工作正常。

对失效光耦进行外观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对失效光耦进行三温电性能测试,结果均为合格。对失效光耦进行X射线检查,内部键合(键合点、弓丝弧度等)未见明显异常,但发现输出级芯片与基座间粘接浆料偏少(如图7箭头所示)。

图6 管脚8内键合点拨开后形貌

依据失效背景及测试结果,初步确定光耦失效应由内部连接失效导致。故将失效光耦制备剖面试样,从其侧面方向进行研磨。仔细观察剖面,发现输出级芯片与基座间粘接浆料较少(如图8(a)箭头所示),芯片与基座粘接面存在贯穿裂缝(如图8(b)箭头所示),芯片边缘裂缝明显(较宽)(如图8(c)箭头所示)。根据以上的测试与观察,分析得出:光耦失效是由于输出级芯片与基座之间粘接不良,出现贯穿裂缝,导致输出级三极管C极短时间开路所致。

图7 X射线检查形貌

1.3 输入-输出级间失效

光电耦合器除了输入、输出级分别失效外,输入与输出级之间传输或者绝缘特性也可能失效。下面介绍的案例就属于这种情况。

案例5

某整机所在本所进行试验时,发现1只某型号光耦初级与次级间绝缘电阻下降(管脚1与管脚3间电阻为0.9 Ω)。

对失效光耦外观进行检查,器件表面有三防漆,其它未见明显异常。

常温下,用数字万用表对器件管脚1与管脚3间电阻进行测试,结果为0.5 Ω;用超声波清洗的方法去除器件表面的三防漆后,测试管脚1与管脚3间电阻,变为9.2 Ω,说明失效现象不稳定。

对器件进行X射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X射线检查只看到了光发射芯片键合丝(应为金丝),未观察到光接收芯片的键合丝(应为硅铝丝)(如图9所示)。从X射线检查图可以看出,此光耦为上下堆叠结构。

用颗粒碰撞噪声检测仪(PIND)对该只器件进行检测,未发现存在粒子噪声或其它异常现象。对该只器件进行气密性检测,结果为合格。

图8 输出级芯片与基座间裂缝形貌

用机械方法将器件的金属封盖去除,观察器件内部,未见明显异常。从侧面将器件开孔,通过体视显微镜观察器件内部,发现器件内部光发射芯片键合丝(与管脚1相连),与光接收芯片键合丝(与管脚3相连)存在搭接现象,搭接处位于金丝键合折弯及弧形硅铝丝“顶端”部位(如图10所示)。显然这两根键合丝搭接,即造成管脚1与管脚3短路,导致光耦初级与次级间绝缘电阻下降。

2 外部电应力引起光耦失效

2.1 输入级过流烧毁

光耦输入级属于电流工作型,一般只有一个发光二极管,没有任何保护电路。当输入端引入大过载时,很容易造成输入级过流烧毁。

案例6

某型号光电耦合器是国外某公司生产的产品,用于某型电源上。整机所对该电源加电空载监测1小时,电源其中一路28 V无输出电压。经排查确为该电源控制板上的1只光耦输入引脚1、2开路,导致电源无输出。

通过体视显微镜进行外观观察,未见明显异常。对器件进行电性能测试,测试结果为:不合格。用QT-2晶体管图示仪测试光耦输入端,呈开路状态,无二极管特性,为异常。

对失效器件进行X射线检查,器件内部输入端内键合丝在内键合处断裂,输出端芯片框架及键合丝未见异常,如图11所示。

利用化学方法解剖器件,露出内部芯片,利用显微镜观察发现:器件内部输出端芯片表面未发现存在明显击穿、烧毁痕迹;输入端内键合丝在内键合处断裂,芯片表面存在击穿、烧毁痕迹。内部形貌如图12所示。

用扫描电镜及能谱仪对光耦输入端二极管进行观察与分析,发现:键合丝断裂处无明显受力断裂痕迹,而呈现光滑熔融痕迹;用能谱仪对断裂处进行成分分析,主要成分为Au、O等元素,断裂处与周围成分无明显差异。结果如图13~15所示。

用I-V测试仪对二极管芯片进行测试,发现二极管正反向均呈阻性特征,二极管阻性击穿。

根据以上的检测与观察,分析得出:光耦失效是由于输入端受到过电应力作用,造成输入级内键合丝过流熔断,二极管击穿所致。

图9 失效器件X射线检查图像

图10 两根键合丝搭接处形貌

图11 失效器件X射线检查图

图12 输入端开封后形貌

2.2 输出级芯片失效

与输入级过电烧毁不同,光耦输出级失效一般是由于输出端受到瞬时脉冲干扰,造成输出级对地或电源短路(或呈阻性),失效机理为输出级芯片与输出端相连的晶体管击穿。一般芯片表面看不到击穿烧毁形貌,通过芯片剥层才能看到失效点。下面通过具体案例说明。

案例7

图13 二极管扫描电镜形貌

图14 断裂处形貌

图15 键合丝断裂形貌

图16 第一通道输出芯片表面形貌

某型光耦是国内某厂生产的质量等级为A3的产品。整机单位在本所进行试验时,发现通信丢失,经排查发现通信接口光耦的第一通道输出(Pin7)常低。

用体视显微镜对失效件进行外观观察,未见明显异常现象。用X射线检测仪检查失效件内部状态,未见明显异常。

对失效件进行常温电性能测试,结果为:第一通道功能失效。用晶体管图示仪对失效件管脚间I-V特性曲线进行测试,第一通道输出(管脚7)对电源(管脚8)及地(管脚5)均呈短路状态;与第二通道比较差异明显。

对失效件进行PIND及密封检测,结果均为合格。采用机械方法将失效件金属盖板开封,暴露出内部结构,发现:内部有两个陶瓷盖板,掀开并对陶瓷盖板背面的发光二极管芯片、键合、芯片粘接等进行观察,未发现明显异常;内部两路输出芯片表面、键合、芯片粘接等也未见明显异常。图16为第一通道输出端芯片表面形貌。

进一步对输出芯片进行剥层,去掉芯片表面钝化层、第二层金属、层间介质、第一层金属、观察底层芯片,发现管脚7与管脚5内键合点之间晶体管局部存在击穿烧毁点(如图17所示)。对击穿点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存在击穿空洞(如图18所示)。由此推断:器件失效应与器件受到瞬时窄脉冲过电应力作用,造成内部芯片表层以下电路局部击穿有关。

图17 第一通道输出芯片剥层后形貌

图18 芯片击穿点扫描电镜形貌

3 结束语

由于光电耦合器具备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输入与输出完全隔离,以及输入与输出单向线性传输的特点,光耦器件被广泛应用于电器隔离、高压隔离、开关电路中。由于光耦在电路中处于中枢位置,起着纽带和桥梁作用,光耦失效将导致整个功能电路模块的失效,所以研究与探讨光耦失效机理,发现光耦本身或应用中的薄弱环节,对提高整机电路的质量与可靠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管脚二极管X射线
实验室X射线管安全改造
面向DSP+FPGA通用处理架构检测的硬件系统设计
虚拟古生物学:当化石遇到X射线成像
一种异步FIFO的Read/Write Data Flow Through功能测试方法∗
略谈如何利用三极管管脚间电阻值判断其型号及管脚
基于虚拟观测值的X射线单脉冲星星光组合导航
二极管及其典型应用电路仿真测试
含理想二极管电路的疑难问题辨析お
Smart Shirts Generate Electricity
PIN二极管限幅器的电磁脉冲损伤特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