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斌
摘要: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交际与思维交融的窗户,能够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逻辑思维体系,不仅让学生在课堂“有话说”,而且能够“说好话”。教师要根据思维导图的定义与作用,结合口语交际课堂的特征,不断挖掘思维导图的实用价值,并通过知、情、意、行多个角度感知思维导图的丰富内涵。思维导图在口语交际课堂上能促使学生深思钻研,把口语交际技巧运用到生活中,开辟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新途径。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口语交际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然而,在真实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让学生真正地开口说是容易的,但如何让学生在不同类型的口语交际课堂上能够思路清晰地表达与应对就有一定的难度。面对口语交际课堂的难点,教师就可以借助实用性的思维工具一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也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是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形式多样,给口语交际教学带来了更多可能性。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它的积极意义在于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情”,实化于“行”。
一、内化于“心”——显化思维。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最重要的一个转折期。面对课程的时代性,学生面临的是更为灵活的学习。在小学阶段就更应该通过对学生思维的锻炼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思维导图很好地借助了节点、连线、连接词、图形符号等给学生符合教材内容的导向,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梳理思维结构。建立知识框架
思维导图可以分多种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树形图、圆圈图、支架图、流程图、气泡图等,不同类型的口语交际课可以根据不同的思维导图进行结合。
比如我们常见的树形图(也叫树状结构)这一思维导图,能生动又形象地把口语交际中要说的重点难点列举出来,能够很好地告诉我们“按照什么顺序去说”。在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中,树干就是“名字”,树枝便是“含义”“期望”“来历”。这种简单的归纳总结,学生在表达时思路就更加清晰,明白讲自己的名字时需要讲清楚含义、期望、来历。再通过流程图,把“用心倾听”“思路清晰”“表达流畅”“礼貌回应”“自然大方”等口语交际小技巧按一定顺序地呈现出来,学生就能在内心建立起关于“名字”的知识框架,同时渗透了口语交际的技法,达到浅显易懂又灵活多样。学生在梳理自己清晰的思路之后,就能有梯度地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的能力。
(二)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多种能力
思維导图在口语交际课堂上可以有效地开发学生未定型的思维中超乎我们想象的创造力,让学生在口语表达过程中思路更加清晰、思维更加发散,提高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性。同样以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为例,在学生叙述自己名字时,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延伸出关键词“家人的名字”“名人的名字”。这样,话题就不至于太过于局限,并且能听到学生创造性的回答。既能丰富课堂,又能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交流起来更起劲。
除了创造力,通过思维导图的呈现,学生还能集中注意力,通过感官的刺激,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这样比单纯地讲解更有吸引力,也达到了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的第一点。另外,口语交际课堂上小组合作也得到了提升。思维导图能在学生互相交流的时候给予正确的思路,从而使得小组合作更加融洽、流畅,更有凝聚力。
二、外化于“情”——情感体验。加强学生交际力度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对于自我主观能动性的抒发以及自我情感的表达。
(一)注重情感表达,把控交际效果
思维导图在落实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学生在表达时情感的流露,它可以在思路清晰的交际过程中升华主题。比如,《名字里的故事》的思维导图中的关键节点“期待”,让学生能感受到自己的名字就是家人对自己的美好祝愿。让学生再通过口语表达的方式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从而提升了口语交际课堂的质量以及效果。
(二)创设交际情境,结合文本教学
外化于“情”的“情”不仅是“情感”,更是口语交际教学中创设的“情境”。基于文本内容,借助思维导图中丰富的色彩、有趣的配图、清晰的线路,创设出口语交际课堂特有的情境。比如,在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劝告》中,通过在思维导图的主题词“劝告”周边用上绿色底色,配合卡通的小山羊,最后加上教师关于《亡羊补牢》的述说,故事情境就真实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通过实际情境的运用,结合思维导图的呈现,逐步引导学生能够把话说清楚,真正走进课堂、走入文本。
三、实化于“行”——融合素材。敞开学生生活之门
学生在进行口语交流的过程中,往往因缺乏丰富的素材,使得口语交际的回答与交流变得千篇一律。以至于在教师需要听到不同的答案时,学生是沉默的。除了教师及时引导外,思维导图也能发挥其重要功能。
思维导图通过拓宽学生的口语素材来源,在一定的框架中找到出发点,再跳出思维导图的框架,发散性地“以点带面”,找到口语交际的突破口。思维导图的关键词能通过与现实中的生活相联系,然后触发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通过多方面表达。这样的口语交际课堂不仅限于课内,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生活实践的一种途径。
以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为例,学生在看到口语交际主题时并不能很好地理解什么是“小事”,以至于学生不能提取生活中的素材。如果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能清晰地知道小事包括“令人温暖的”和“不文明的”,那么学生就能在自身生活体验中提取素材,让口语交际课堂达到贴近生活的目的,也顺利地推进口语交际课堂的进行。实化于“行”,是学生在提取生活素材后真正地敢于去说,有话来说,而不是千篇一律地模仿。
通过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学生的倾听、表达与应对都能取得一定进步。这正是思维导图的魅力所在,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不只是适应于教学,而是与口语交际教学互相作用,从而产生“激发学生思维”的化学反应。砥志研思,学贵力行,思维导图让学生懂得如何专注思考,并把想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得到新的认知。思维导图的积极作用是内化于“心”、外化于“情”、实化于“行”,通过教师的“引”、学生的“绘”,达到教与学的最优效果,构建出口语交际的运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