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
摘要: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整体办学水平是学校工作的核心任务,这项工作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教师的教,二是学生的学。而学生是教与学活动的主体,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从管理层面谈谈如何通过精细的学生管理提高学生积极性,如何以“入心入脑”的教育管理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从而促进学校整体实力的提升。
关键词:学生管理;精细化;团队建设;教学效率
“管理出成绩。”这是实践证明了的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经验。从学校办学的角度来看,“管理”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教学管理,二是学生管理。笔者结合学校实际,谈談如何用切实精细的学生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采取基于学校生源原生状况的管理模式
学生管理的基础是了解学生状况。我校学区的业主来自全国各地,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自合肥以外的地区。有的学生家长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孩子;有的去外地打工,留下老人照顾孩子生活。这种复杂的生源现状给学生管理提出了挑战。一方面,我们要深入调研,争取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为学生管理策略的制定奠定基础。为了加强学生管理,学校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联合三方力量,实现学生管理的全方位和精细化。
二、建立基于班级管理的学生管理体系
素质教育成果、学业成绩、德育效果都建立在科学、精细的管理之上,班主任、课任教师的课堂管理、课下管理,无疑都是管理的过程。班级是管理的基本单位,从学校管理的层面看,注重班级内动力的激发和培养,是提高成绩的核心工作。
1.建立班级管理的三个阵地
(1)班会课
所有班级每周一节班会课,政教处、团委定期检查。每次班会课都要有主题有准备。例如对毕业班的同学来说,可以进行信念理想的培养,困难、问题的引导等。上好班会课,对于学生管理的意义重大。著名班主任王家文老师就曾说过:“把每周的班会课上好,一周就没有什么捣乱,时间久了,孩子的个人能力就比较强。”
(2)心理健康教育课
学校进行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学校七、八年级各个班级每月一节心理健康课,上课时间安排在班会课上。针对成绩排在年级第100名至第300名的同学心理压力较大的情况,学校安排安排这些同学进行心理健康集中疏导。而对于毕业班的学生,九年级下学期分批集中进行心理健康疏导。心理健康教育有针对、有层次,有计划、有安排,有主题、有内容,让学生在面对繁重学习任务时有了心理的准备、情绪上的疏导。
(3)自习课
学校开设自习课,七、八、九三个年级所有班级每天一节自习课,用于学生自学,目的是自学自修,补缺补差,培优促优。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做作业、阅读,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管理的能力和习惯。
2.抓好班级管理的三个团队
(1)班主任团队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要负责人。要想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学校必须加强班主任工作管理,提升班主任工作艺术,建设一支具有“仁爱、智慧”气质班主任队伍和德育管理队伍。
(2)教师团队
教师首先是教育者,都肩负着学生的管理、教育责任,同时是班主任、学校管理的支持者。班主任可以主动邀请班级授课老师做名誉上的“副班主任”,分担班主任管理负担。
(3)班干部团队
一支充满朝气、自主管理的班干部队伍对于班级管理十分重要。班干部队伍能激发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协助班主任和学校完成日常管理工作,并能发挥优秀学生示范作用,促进班级成员的共同进步。
3.做好班级管理的三项工作
(1)建设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
班级是孩子学习生活的空间,班级文化是整个班级学生精神面貌的体现与彰显。利用多种方式,促使学生建设向上的班级文化,提炼健康班级精神,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可以增强班级管理的实效。
(2)培养自觉的自我管理意识
我们应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形成自觉的自我管理意识,可以极大地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仅有助于班级管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重大意义。
(3)采取形式多样的监督方式
班级管理不仅需要班级文化的熏陶、自我管理意识的指引,还需要来自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同学的监督。以学校监督为例,学校建立视导制度,根据班级的情况,由教研处选定人选或者班主任、级部主任自荐,对各个班级通过听课,访谈学生、家长、各科老师,查看作业、大课间、卫生、集体活动等方式进行视导,多方位深层次查找问题,总结归纳,形成视导报告,让班级根据视导报告进行整改。
精细化管理是学校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教师“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学校紧抓“教学管理”这一核心工作,细化工作环节,从基础做起,潜心打磨,持之以恒,在“精细”中求实,在“内涵”上厚德。精益求精,逐步提高。十年时间,学校打造了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师资队伍,提高了办学质量。通过积累沉淀,形成办学特色,奉献优质教育,为打造安徽教育第一强区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1/201712/t20171211_321026.html.
[2]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EB/OL].http://www.moe.gov.cn/s78/A06/jcys_left/moe_710/s3324/201001/t20100128_81970.html.
责任编辑:黄大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