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秀娟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积极的思维、情感互动中,学生可以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悟和体验,积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读。”笔者认为,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有效对话,深入到文本表达的句段甚至字词中去,可以为课文阅读、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构建厚实的交流平台,承载更多的文化气息,为学生学习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供发展和上升空间。本文以教学统编本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为例,谈谈自己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缘文会意、因文生情、由文习言的些许做法。
一、读出典型画面,形成整体认知
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非常重视对学生提取信息、运用信息、展开分析、学会质疑、形成评价等诸多能力的培养。课标在“课程目标与内容”部分对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提出“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要求。因此,笔者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时,首先设计了“读一读,想一想,你认为课文给我们讲述了哪几个画面”这一导学板块。在汇报交流环节,学生归纳出了“老屋很破旧,将要倒下来”“小猫求老屋让他躲躲暴风雨”“老母鸡求老屋让她孵小鸡”“小蜘蛛求老屋让他织网捕捉食物”“老屋再也不想倒下的事”这些有趣的画面,于是,整篇课文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清晰的脉络结构。接着,笔者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请你浏览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画面品一品,说说自己的收获。”这样对典型画面的阅读聚焦,可以让学生的阅读更加仔细、深入。因为本课在表达结构上基本相似,所以无论学生选择小猫借宿、母鸡借宿还是蜘蛛借宿,都能够形成共同的交流话题。在整体把握了课文的内容之后,笔者再次聚焦学生的注意力:“课文说老屋已经很老了,你从哪些描写可以读出它的老?”学生的阅读关注可能只会停留于课文开头的描写中,“活了一百多岁了”“窗户变成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很久很久没人住”这些关键词会很快被找到,但之后“把老花的眼睛使劲往前凑”“墙壁吱吱呀呀地响”“低头看看,眼睛眯成一条缝”以及三次反复出现的“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等关键句子往往会被学生所忽略。教学中,笔者一直耐心等待学生去发现,并在汇报交流之后点拨启发他们:“我们的思考,要注意多角度,不能因为一点点的发现就满足……”如此,学生从整体入手,在细节画面中感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体悟文本情感,触摸作者脉搏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同样是课标对第二学段提出的阅读目标。教学中,笔者努力让学生始终紧紧抓住文字,顺着课文的思路进行想象、体验、感悟,从而清晰地感受文本跳跃的脉搏,与作者产生共鸣,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从而形成良好的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如《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赞美了老屋在坚持不住了的情况下还乐于帮助需要帮助的小猫、母鸡、蜘蛛,这样的品质就很让人感动。如何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这种品质呢?笔者根据本单元“学会预测”的教学要求,引导学生通过提取关键词的方法,进行情节的猜想与验证,让学生在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感受老屋的那份热心:“大家看,老屋真的很老了,‘活了一百多岁‘窗户变成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很久很久没人住‘把老花的眼睛使劲往前凑‘墙壁吱吱呀呀地响‘低头看看,眼睛眯成一条缝,这样的老屋,虽然一直想着‘到了倒下的时候了,但还一直没有倒下,这是为什么呢?”“一只小猫来向老屋求助,准备倒下去的老屋会怎么想呢?”“第二天,当小猫高兴地离开后,老母鸡又来请老屋再坚持二十一天,好让她孵出孩子,老屋又会怎么想?”“二十一天后,当老母鸡带着九只小鸡从破窗户、门板下走出来时,老屋是怎么想的?”“当小蜘蛛恳求老屋别倒下,好让它织网抓虫,老屋会怎么想?”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思维,往往会给出不同方向的预测。关于老屋一直没倒下的原因,他们给出了“老屋虽然有一百多年了,但砖头砌的墙很结实呀”“老屋的结构很好,建造它的人很有经验,就像赵州桥一样的坚固”等猜测。在面对动物们的请求时,学生预测老屋“想着就这几天了,能帮就帮一下吧!”“我反正要倒下了,不在乎赶在这几天。”“既然别人需要我,我就帮帮他们吧!”“老屋有一颗热情的心,他肯定不会拒绝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当然也有不同观点:“老屋会想我都破成这样了,你还要我再撑下去?”“老屋感觉自己很老了,站着很累,非常想倒下歇歇,所以也会拒绝小动物们的请求。”当预测和课文一致时,学生会露出满足的笑容;而觉得老屋会拒绝的学生,也在课文中老屋的语言和行为的影响下,树立起正确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
三、探究表达之美,促进语言生长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遵循例子的表达特点又不为例子困囿,从而引导学生创意阅读、创新表达,使学生练成读和写的技能。本课中的老屋、小猫、母鸡、蜘蛛都充满了鲜明的特色,他们或乐于助人,或彬彬有礼。教学时,笔者带领学生紧紧围绕他们各自的语言进行角色体会、感情朗读,从而体会丰富的情感,习得表达方法,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如在教学老屋帮助老母鸡之后,笔者让学生预测:“接下来,还会有哪些动物来请求老屋的帮助?他们会怎样跟老屋说呢?”学生在学习了作者描写小猫、母鸡的方法的基础上,很快便给出了相似结构的情节补白:“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一个月,行吗?我的腿受伤了,需要静卧,我找不到一个安全的地方。老屋低头看看,门板快要掉下来了:‘哦,是小兔啊。好吧,我就再站一个月。一个月后,小兔推开门跑出老屋:‘吱吱,谢谢!”……学生想象着小兔、鸽子、瓢虫等各种动物,动情地描述着他们与老屋之间的对话。在趣味盎然中迁移着表达形式,积淀着能力,升华着情感。学完课文,笔者再让学生进行猜想预测:“老屋每天听着小蜘蛛讲故事,为什么不想倒下了?”“老屋最后会不会倒下去?”这样的思维激发和交流,可以让学生学会有理有据地进行猜测,发展他们运用信息进行判断、评价的能力。本课课后的小练笔还可以安排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中帮助别人或者别人帮助自己的一件事,运用课文中对话的方式记录下来,这样既能进一步巩固学生运用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在后面这三种描写对话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形成乐于助人的精神品质。
紧扣语言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可以让学生的思維更加有章可循,表达有路可摹,情感有处可依,思想有道可升。笔者坚信,当我们的阅读课堂始终坚持将语言的品悟放在第一位,那么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热情和语文核心素养,定能得到有效提升。
(作者单位:安徽合肥市芙蓉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