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当下,作为公众眼中稳妥体面的公务员行业,却越来越显现出“高风险”的一面。文章试图从制度建设和人文建设方面探究降解此种职业“风险”的路径与思考。
【关键词】职业风险 制度建设 人文建设
2015至2019年,国考报名平均审核通过人数为146.6万,2020年招录人数2.41万,如果按照平均审核通过人数计算,今年的竞争比将会达到60.8:1。另据中纪委网站公布,2019年1至11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审查调查55.5万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8.5万人,涉嫌犯罪移送检察机关1.9万人。
在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一体建设的新时代,基于以上数据比对,以及哲学思想“内因与外因”对于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的理论基础,我们尝试从制度建设与人文建设层面,梳理降解公务员职业风险的路径。
一、加强制度建设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在全面从严治党、净化公务员队伍方面持续发力,要求全体公职人员守初心、担使命,推动一系列党纪国法落地实施,全国纪检监察部门每年侦办的案件数量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我们的态度和决心。在严格执行已有法律法规的同时,相应的事前监督制度也应同步重视同步规划落实。
(一)完善行政问责制度
行政问责,是指特定的问责主体针对各级政府及其公务员承担的职责和义务的履行情况而实施的、并要求其承担否定性后果的一种责任追究制度。行政问责意味着问责主体对政府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不当行政行为进行质疑并追究责任,对不当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政府首长、行政领导,乃至普通公职人员实施惩戒措施,直至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它不仅要求犯错违法要追究,而且能力不足、推诿扯皮等官僚主义作风方面也要追究责任。如此一来,就产生了这项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明确的一系列问题,如:行政问责由谁问?向谁问?问什么?怎么问?责任追问以及后续的被问责人员的复出等等。
目前我国行政问责还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部门法,问责的法理依据主要是《公务员法》、《监察法》、《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其中党法党规对非党身份公务员的约束力并不能达到理想效果。所以,要实现我国行政问责发挥“良制”效果,从而为降解公务员职业风险发挥作用,还要慎重并积极的探索。
(二)健全财产公示制度
从1988年我国首次有人大代表提出公务员财产申报公示制度起,历经30多年的艰难历程,目前的领导干部公开事项已然较为全面,县处级以上干部要填写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表,包括工资、房产、基金、股票、婚姻、子女等相关信息。在“德国之声”一篇题为“公开是反腐决心的试金石”的文章中,官员财产公示与政府预算透明、公民的知情权一起被列为检验“中国领导人反腐决心的试金石”。同时,要达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这一目标,有效的监督、严格的执行以及社会信用体系的整体提升等也应该与其同步完善、同步实施、共同发力。
二、加强人文建设
依据中国传统理念,“人文”包括两层涵义:其一,儒家认为每个人的天性都是美好的,让这种美好善良的天性能够表达、保存、发扬,就是人文的社会。其二,就是秩序。秩序不仅是做守法奉公的公民,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教养和品性,是尊重权威,敬重来之不易、行之有效的社会良习美俗和传承有序的文化传统。因此,为降解公务员职业风险,重视这种由每一个自然人的内心承载的人文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对公务员队伍的内因推动有两个方面的要求:
(一)提升执行能力
执行力是指实现既定目标的能力和手段,它要求把战略目标转化为行动计划,并对其结果进行评估。因此,从其内涵出发,提升公务员队伍的执行力,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强烈的责任心。有没有责任心,是衡量工作合格与否、称职与否的首要标准。富有责任心,面对工作会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出主意、拿措施,执行就会没有任何借口。
(2)消除职业倦怠。职业倦怠这一词汇描述了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突出体现为:工作满意度低、人际关系冷漠疏离、有巨大的压力感。职业倦怠因工作而起,反作用于工作,这种恶性循环对工作具有极强破坏力。因此,有效地消除职业倦怠,对于队伍、提高工作绩效有着重要的意义。
(3)增强服务意识。十八大以来,中央致力于从制度上、思想上提升公务员队伍为人民服务意识,也切实着手推进一系列改革举措,但仍存在一定的服务意识淡薄现象,在增加行政相对人办事成本的同时,也强力削弱政府的公信力及法治政府建设成效。
(二)重视价值修养
公务员的价值修养是其政治素养、思想作风、道德情操、工作态度、精神风貌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充分体现了中央对这个队伍一贯的严格要求。
(1)道德建设。道德品质是价值修养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比较稳定的長期发挥作用的一个方面。分析近年来的职务犯罪案件,很多干部出问题无非与财色有关。贪财好色原本属道德范畴,一旦与权力相关,即延伸至政治范畴,断送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政治前途,更给政党政府的公信力带来深层次打击。
(2)文化建设。文化,蕴含了对社会良习美俗和优秀传统的有效传承,代表着良好的教养和品行,它带有感恩之心、敬畏之心,有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珍重和守护之情。将这样的“心、情、传承”植根于公务员队伍,即便不具有出口成章的文字修养,也一样能办好人民的差事。
(3)要有信仰。信仰融合了信念、认知、操守、情感、良知等内在因素,是自然人内化了的社会因素。一个拥有同一信仰的社会,容易培养公民良好的道德情操,树立公认的善恶标准。同时,信仰引导和教化民情,正能量的信仰是法治建设有益的助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9-11-06.
[2]浅析公务员的价值观.雅虎资讯.
[3]MBA智库百科:执行力概念.职业倦怠概念.
作者简介:李娟,中共安康市委党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