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施
儿子坚持不当班长,老爸和“怂包”儿子发生冲突
一天下午,一个中年男子带着儿子来到咨询室,和我寒暄两句后切入主题。中年男子姓胡,说这两天他一直和儿子琮琮较劲。较劲的原因是,班主任想让琮琮当班长,琮琮推辞不当。他觉得儿子成绩优秀,如果再提升一下组织、管理能力,将来走上社会谋职会更有优势。
胡先生为儿子的未来考虑,偏偏儿子不买账。儿子说,他就想当个副班长,班长的职务不适合他。胡先生看儿子油盐不进,气得差点动手。这几天,父子俩一直僵持着。胡先生想让我分析一下琮琮不愿当班长的心理原因,看怎样才能说服琮琮。
我对胡先生说,不少家长都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孩子不愿当班干部,在家长看来是不求上进、不思进取。但孩子出现这种情况,一定存在着以下几种原因。
家庭因素。孩子生活的第一场所就是家庭,孩子通过父母的各种表现去判断外界的情况。很多家长无欲无求,每日闲散拖沓,却希望孩子出人头地,平时严格要求孩子事事争第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父母处世消极,如何能要求孩子表現积极呢?
限制自由。孩子天性自由,不想受太多约束。身为班干部,可能要压抑内心的真实情绪,还要管理别人,实在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此外,孩子们之间存在攀比,也存在一定的观望心理。担任班干部虽然能锻炼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但也会导致一些孩子过于表现,反而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内心感受不好。受各种因素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起起伏伏。家长对这种情况,一般不是谅解,而是责骂,甚至给孩子定目标。孩子如果当了班干部,成绩差了不仅会被老师和家长指责,就连班干部的职务也有可能被罢免。
胡先生对我给出的三个原因颇为认可。他说,从小学开始,儿子多次当副班长。平时他经常鼓励儿子勇挑重担,事事争先。他和妻子对儿子的学习成绩不很苛求,他们最看重的是儿子的综合素质。当班长正是锻炼管理、协调能力的好机会,没想到儿子不争气,认怂了。
胡先生说,他和儿子的沟通不太顺畅,儿子有些话不会跟他说,所以希望我能利用专业技巧和琮琮聊一聊。我同意了。
少年坦言习惯当配角,副班长角色性价比高
胡先生开门走出去后,我笑着对琮琮说:“孩子,不用紧张,阿姨就是想和你聊聊天,有啥心里话就说出来。”琮琮看着我,用力点了一下头。
接着,我问琮琮:“你多次担任副班长,如今有了当班长的机会,为什么放弃呢?班长这个位置很重要,也更能表现你的能力呀!”
对于我的问题,琮琮认真地说:“阿姨,我平时与同学们相处得很好。四年级时,班里有个男生很霸道,班长安排值日他不服管,是个刺儿头。班长让我做那个男生的工作。我尝试着和那个男生做朋友,学习上经常帮助他,他和我的关系很好。班长管不了他,只要我出面就能搞定。班长对我很佩服……”说到这里,琮琮面露得意之色。
在我的鼓励下,琮琮接着说,五年级时,因为班长犯了错,班主任让他代理班长一职。当时,学校准备开秋季运动会,他动员同学们报项目、协调服装、进行开幕式排练等。虽然运动会期间没出啥大问题,但班里也没取得什么好成绩。而他差点累出病,期中考试成绩下滑了近20名。这件事让他觉得,当班长太累。因此,期中考试后,他催着班主任尽快选出新班长。班主任本想让他转正当班长,但他拒绝了。班主任只好选了新班长,他仍做副班长。
进入初中后,班主任从他的简历中看到他小学阶段多次担任副班长,认为他有组织能力,加上成绩不错,有意任命他当班长,却被他拒绝了。他说,他只想当副班长,协助班长做好班里的工作。班主任同意了他的请求。
班主任对纪律抓得严,让班长每天汇报班里的守纪情况。他发现,班长管得严了,很多同学对班长有意见;管得松了,老师说班长工作不负责,弄得班长里外不是人。
初二上学期,班长因为操心班务,分心太多,成绩下滑严重。琮琮成绩稳居班里前十,班主任找到他,想让他当班长。琮琮以自己能力不够为由回绝了。班主任于是给胡先生打电话,让他说服儿子。也就是因为这件事,胡先生觉得儿子进取心不强,父子俩关系日渐紧张。
我笑着问琮琮:“你咋就这么钟情于副班长的职务呢?”琮琮一脸严肃地说:“阿姨,多年当班干部的经历让我发现,在学校,副班长这个头衔,听上去光鲜,而且没有班长那么操心,所以,是一个性价比最高的职务。”
“配角”心态有其合理性,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与琮琮谈了两个小时,洞悉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后,我认为不能单纯用肯定或否定的态度来处理这个问题,我需要和他爸再探讨一下。
我把胡先生从外面叫回来,向他说了和琮琮交谈的情况。我对他说,去年,一个调查机构对2000人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48.4%的受访者有“配角综合征”。
现实生活中,人的能力、经历不同,所处的社会位置当然有差异。有人当主角,有人当配角,而主角和配角也不是永恒固定的,一个领域的配角在另一个领域或许就是主角。主角和配角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和看待。所以,有配角综合征的人,不意味他犯了错误,当配角只是他的一种人生选择罢了。
对于琮琮不愿当班长这种情况,我建议胡先生尊重孩子的选择,与孩子相处时做到以下几点:
一、多进行亲子沟通。通过沟通,孩子可以了解父母的想法,父母也能了解孩子的想法。相互之间的沟通,能让亲子关系更亲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外界一些现象有了自己的看法,可能不成熟、不理智、不全面,但至少他们是在认真思考。
二、让孩子做主。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有了自主意识,他开始反抗外界对他的“捆绑”,他想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尤其在父母面前。比如偶尔耍性子、突然情绪不好不想说话等,这些都很正常。父母要给孩子做主的机会,帮助他理解什么叫责任,什么叫选择。
三、与孩子谈理想。父母与孩子谈理想,要有对理想的明确认识,从各个角度分析如何真正实现理想,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做出哪些改变,从而激发孩子的潜力以及内在动力,积极向上攀登。
四、以身作则。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如果家长具备向上的力量,生活中要以身作则,努力拼搏,不抱怨,更不情绪化,孩子有样学样,自然也会成为积极向上、勇敢向前的小战士。这就是潜移默化的作用。
听了我的建议,胡先生带儿子回去后,和儿子进行了沟通,表示尊重他的选择。
另外,我还想说的是,如果本身有能力成为主角,却因为畏惧和焦虑而当配角,这种心态有些消极,长此以往会使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无法欣赏到高处的风景。但在孩子从小就被灌输成功才是最大价值的环境中,配角心态有其合理甚至宝贵的一面。所以,无须过度在意孩子是主角还是配角,适合他的,才是最好的。
【编辑: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