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习惯比知识更能决定命运六步养成一个好习惯 四步改掉一个坏习惯

2020-05-13 14:33汪洋
现代家长 2020年4期
关键词:坏习惯习惯运动

汪洋

人物名片

朱永新: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现任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多次被评为“中国十大教育英才”、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候选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等。

家长们总是跟孩子强调“知识改变命运”,却常常忽视比知识更隐形、更能决定命运的另一种力量——习惯。

习惯,就像人类心灵深处的发动机,一旦开始运转,就会悄悄操控着你的人生。

你每天几点起床,洗脸用温水还是冷水,牙膏从中间挤还是从最后挤,选择什么交通工具上学,到校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这一连串的行为,不是思考后的精心安排,而是不假思索的习惯。当你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时,固有的习惯使你走上了左边的或者右边的路,从此你的一生被安排下来。

显然,习惯对人的未来有着深刻而重大的影响,所以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习惯养成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对这个问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教授有很多话要说。

习惯犹如飞驰的列车,其巨大的惯性使你无法停步,冲向前方,而前方是天堂还是地狱,就看你的习惯是好还是坏

笔者:朱教授,习惯是我们从小到大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养成的。我们常出于习惯做一些事情,并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的意义。请问,习惯对人的一生来说,真有那么重要吗?

朱永新(以下简称朱):习惯养成,能帮助我们建立起一套具有积极意义、自动运转的系统,从而整理、规划我们的生活,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品质。它使世界变得清晰,使生活变得有序,让大脑由混沌变得澄明,让个性由蜷缩变得舒展。

从个体成长看,良好习惯是创造幸福生活的必备保障:首先,习惯简化了生命活动程序,提高了效率;其次,习惯强化了个性特征,彰显出鲜明的品行;最后,习惯提升了生命的质量,推动了个人成长。有人把习惯比喻为飞驰的列车,其巨大的惯性使你无法停步,冲向前方,而前方是天堂还是地狱,就看你的习惯是好还是坏。

新习惯养成法:澄清价值、设定目标、制订计划、有效执行、相应奖惩、悦纳坚持

笔者:一般来说,家长们也都想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就是不知如何操作。请问,有什么养成新习惯的好方法吗?

朱:这些年来,在研究、推广与践行的过程中,我总结了一套养成新习惯的办法,比较有效。办法分六步:澄清价值、设定目标、制订计划、有效执行、相应奖惩、悦纳坚持。

以每天运动的习惯为例,我们来明晰一下这六步的执行要点。

第一步,澄清价值。充分认识运动的意义,了解运动对日常心态、思维发展和最终成就的正向影响,意识到个体达到最佳健康状况所造成的对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的影响,让准备养成新习惯的人生发出内在的动力。

第二步,设定目标。比如,明确树立“每天运动一小时”的目标。

第三步,制订计划。一是要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选择时,要注意运动的条件,尽可能地结合兴趣,选择方便易行、相对简单的运动项目。如果所选项目受天气、场地、器材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较大,要有备选项目如跑步、打拳、舞剑等。先从外在环境上保证计划实施不会间断。二是要循序渐进。对没有运动习惯的人来说,一开始每天运动一小时难以实现,可以從每天运动20分钟开始慢慢适应,逐渐加量,直到能够完成计划目标为止。

第四步,有效执行。落实计划、有效执行的关键是及时检查。可以通过写日记,或在醒目处张贴图表,或用手机记录时间等,记录计划完成情况,随时提醒自己。

第五步,相应奖惩。无论大人还是孩子,一旦想养成某个习惯,最好能按计划完成情况,给予自己相应的奖励或惩罚。如果完成了每周、每月、每季度等时间段的运动量,给予自己不同的奖励,以肯定自己。同理,如果没有完成,则给予不同的惩罚,以训诫自己。

第六步,悦纳坚持。一个行动能否成为习惯,取决于这个习惯能否让你满意,有没有真正改善你的生活。因此,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一方面,哪怕偶尔有中断,也要学会欣赏已经取得的成绩,悦纳正在新生的自我。如果你在潜意识中收到了积极信号,这会鼓励你巩固成果,继续坚持下去。反之,则很容易放弃。另一方面,正视自我,不找借口。习惯的养成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养成每天运动一小时的习惯中,天气不好、身体不适、时间紧张等,都会成为你不想运动的理由。偶然不运动可以理解、原谅,但如果不断地给自己找理由,就很难养成运动的习惯。尤其在新习惯养成的早期,尽量不找借口坚持运动。天气不好就在室内运动,身体不好就轻微运动,时间紧张就缩短时间但依然要运动,直到习惯形成,直到一天不运动你就若有所失、浑身难受,到那个时候,每天运动的习惯才算真正养成了。

坏习惯改变法:深刻认识其危害,下决心改变,用科学的方法,争取团队作战

笔者:您说的新习惯养成法步骤明确、指导性强,相信家长朋友们一定会照此方法来帮助孩子的。有些家长反映,他们想帮孩子养成好习惯的,同时更想帮孩子改掉坏习惯。请问,您对此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朱:改掉坏习惯,同样可以分几步来走。

第一步,深刻认识其危害。通常道理上,大家都知道坏习惯的危害,可改掉它并不容易,但不容易也要改。对应习惯养成的价值澄清原则,在改坏习惯之前,要通过阅读图书、观看影像、当面交流等方式,对坏习惯的危害有充分而深刻的认识。心理学家的一项实验表明,充分想象改掉坏习惯后积极愉快的画面,然后想想目前坏习惯带来的种种弊端,两相比较,有助于改掉坏习惯。

第二步,下决心改变。认识到坏习惯的危害后,就要痛下决心去改。从理论上讲,人的行为是按照行为主体的意愿进行的。但事实上,人的日常行为往往是高度自动化的,只有偶尔的几次,由行为主体的意愿说了算。心理学家认为,习惯与意向之间完全是一场不公平的较量。也就是说,一般而言,意向总是败给习惯,因为根深蒂固的习惯具有强大的威力。所以,当坏习惯与改正习惯的意向短兵相接时,只有真正下定决心,用强大的意志力做保障,意向才有可能获胜。从中我们可以知道,改变的关键在于是否下定了决心。只有下定了决心,意向转化为意志,才能激发出改变的强大力量。

第三步,采用科学方法。习惯养成是滴水穿石,改变习惯也非一日之功。根据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研究,采用科学的方法会降低改变的难度。也就是说,在改变习惯的过程中,有很多方法可以采用。

1.循序渐进法。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即使明白坏习惯不好,痛下决心改变,但都可能因为意志力不足而半途而废。这时,不妨采用循序渐进法,别迈大步,走小碎步,通过不断积累战胜自我的成就感,可以最终改变坏习惯。

2.厌恶疗法。厌恶疗法是采用条件反射的方法,把需要戒除的目标行为与不愉快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反射,以消退目标行为的吸引力。如橡皮圈疗法——在手腕上佩戴橡皮圈,当出现坏习惯时,立即用橡皮圈弹击皮肤,让疼痛感提醒自己马上改正。

3.改变环境法。环境会影响新习惯的形成和坏习惯的改正,尤其是不良的环境。要改掉坏习惯,可以先從简单的改起,比如改变环境,远离诱惑。如想减肥,就远离蛋糕、薯片、甜饮料等。收拾家里的冰箱,让对自己有诱惑力的零食从眼前消失。当然,这种办法治标不治本,还需要结合其他方法一起使用。

此外,遇到特别难以改变的坏习惯时,最好先研究一下这一习惯形成的深层原因,从而对症下药。

第四步,争取团队作战。无论是改变坏习惯还是形成好习惯,朋友的参与、关注、监督,都是帮助你达成目的的有效办法。心理学上有个共做效应,即如果有人在场和你进行相同的活动,那么你的绩效会有所提高,因为团队的力量远远大于个人的力量。如果找不到一起作战的小伙伴,可以邀请朋友、父母、老师做监督人,甚至可以下一些小赌注,刺激、激发自己的勇气与恒心。

行为变成习惯,习惯养成性格,而性格决定命运。也就是说,命运的基石是养成习惯的行为

笔者:习惯虽是后天形成,却精准地体现了人的天性,在不知不觉中塑造着人的个性。所以有人总结说,行为变成习惯,习惯养成性格,而性格决定命运。也就是说,命运的基石是养成习惯的行为。

朱:的确如此。尤其对未成年人来说,他们的人生路还长,他们性格的可塑性也更强。所以,家长如果在孩子幼年时就重视他的习惯养成,把内在的难以触摸的素养变成外显的日常习惯,通过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让孩子形成稳定的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塑造其健全的人格,那孩子以后拥有幸福人生的可能性将大大提高。

【编辑:杨子】

猜你喜欢
坏习惯习惯运动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不正经运动范
坏习惯
挖耳是种坏习惯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