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孩子接触手机的初始教育

2020-05-13 14:33吕金勇
现代家长 2020年4期
关键词:软件家长妈妈

吕金勇

随着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手机使用者越来越低龄化。儿童心智尚不成熟,如何使他们成为新科技的受益者,而不是沦为“低头族”呢?

一次无意浏览就能手机上瘾

早晨送孩子上学,我经常见到一对母女,妈妈急匆匆走路,七八岁的女儿边走边看手机。清晨正值上班上学高峰期,来往的人和车很多。女孩头也不抬,走走停停,不时落在妈妈身后,被后面的汽车不停地用喇叭催促。

这对母女从家到学校的路程也就十多分钟,这么一会儿女孩都舍不得放下手机,可见痴迷程度之深。

有一天,我和女孩的爷爷聊天。爷爷说,孙女上小学二年级,过去从来不玩手机。有一次写完作业,她看到爷爷的手机放在旁边,就拿起来玩,无意中点开一个社交软件,什么婚礼的、搞笑的小视频层出不穷。女孩一下子就上瘾了,从那以后一有机会就抢大人的手机,玩起来没完没了。

再后来,女孩闹着要买智能手机,爸妈没办法就给买了。有了自己的手机,女孩玩起手机来更疯狂了,接连下了几个短视频App,躲在厕所里看,藏在书房里看,走在路上看……现在完全失控了。

为什么一次无意中的浏览,就让孩子对手机如此沉迷?

手机对孩子有首因效应

众所周知,“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比如,如果一个人初次见面给人留下了好印象,人们就愿意接近他;如果初次见面引起人们反感,人们也会对之冷淡。心理学家把它称为首因效应。

根据首因效应理论,孩子结识手机这个新朋友,第一次干什么的感受至关重要。如果他第一次使用手机是看短视频,那些包罗万象的社会生活片断,惊险的、搞笑的、幽默的、名人的、明星的……只要手指轻轻一划,就会有一个新奇的亮点出现,源源不断的新鲜感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让孩子沉迷于这个庞杂的视觉世界欲罢不能。如果他一开始使用手机是玩游戏,那种攻城略地、不断闯关得装备、获得晋级等刺激,很可能让其深陷其中难以自拔。这样初次尝试获得的刺激感、愉悦感形成行为导向,继续发展就会成为一种定势。

所以,第一次用手机干什么、选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方式、在什么场合至关重要,而如何引导孩子趋利避害,直接考验着家长。

有位妈妈的经验值得借鉴。

孩子刚出生时,这位妈妈就有一个愿望,希望孩子热爱科学。要让孩子爱上科学,第一步就是不让孩子接触过于刺激的游戏,因为游戏会让人兴奋,在孩子的大脑里深深地扎根,会遮盖科学的趣味。所以,她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阅读科普书籍,带孩子去科技馆。手机也会用,但用法要有引导:下载科普App,丰富孩子的科学知识;利用手机方便的搜索查询功能解决学科学时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手机互联网浏览,让孩子从中了解世界上最新、最前沿的科技;鼓励孩子通过手机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现在,这位妈妈的儿子6岁了。他崇拜的人是牛顿和第一个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懂得很多物理和天文学知识,比如,什么是分子和原子,人眼是怎樣看见东西的,地球上的水是怎样循环的。他喜欢太空,对太阳系八大行星如数家珍,成了一个小科学迷。

就这样,妈妈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多种适合的方法,从一开始就有目标、有选择地主导孩子利用手机学习,孩子不仅获得了知识、拓展了兴趣,最重要的是不再把手机只当成玩具,局限于娱乐,开始懂得手机是一个终端,通过网络连接的是世界,是知识宝库。

近几年,各种移动终端软件异军突起,家长可以依据孩子的需求、兴趣与天赋,让孩子在网络软件应用中享受学习的过程,增强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上网“淘金”的主动学习能力。

家长要发现、支持、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的世界更丰富多彩。良好的兴趣爱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催化剂,有条件的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做做PPT课件,学学编程,多参加一些计算机智能创客等活动。孩子在这样的活动中产生的成功感和获得感,会使他们不断产生新的学习欲望,而不会沉迷于手机游戏等低级娱乐活动中。

慎重选择流行的教育软件

近几年,市场上出现了多款针对学生的学习辅助软件,如果家长不慎重选择,非但不会给孩子带来益处,而且会危害孩子的成长。

学习辅助软件是高科技学习产品,正确使用对学生来说有益处,学生可根据自身需要来选题,并针对某些薄弱环节进行训练,做完题目后还能与答案进行对比,发现错误并重新思考,这时的答案就相当于老师的作用。然而,有的学生只是为了完成作业,利用这些软件走捷径,自己不动脑筋,一味照抄答案。有了第一次,奇妙的快感使得学生开始对搜题软件产生依赖。此时搜题软件就不再是学习的帮手,而是杀手了。

所以,家长要重视孩子使用这些软件的“第一次”,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

现在,还有许多家长用手机对孩子进行早教。

有位妈妈给4岁的儿子购买了一款英语学习软件,通过重复听语音选择相应的情景图片来学习英语单词。孩子盯着手机听语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选择正确则过关,限定时间内达到一定正确率则升级。这种游戏闯关的应激方式让孩子学习起来很兴奋。由于感觉像玩一样,大受孩子们的欢迎,每天一有时间就拿起手机,有时一玩就是一两个小时,仅仅半年时间,孩子们就掌握了几百个英语单词。

妈妈开始很高兴,但是后来发现孩子越来越多动,静不下来,报的几个兴趣班,课堂上也总是坐不住,不是说话、做小动作,就是东张西望,什么也学不进去。妈妈咨询专家才知道,电子产品的动态视觉刺激会激发孩子的超聚焦注意方式。“超聚焦”是将注意力特别集中在某一个小物体上,而完全忽略周围其他一切的注意力方式。注意者如果长时间接受这种刺激,会逐步形成习惯,就会对其他注意对象产生抗拒感,失去静态学习兴趣,将来孩子难以适应学校课堂的学习环境。

这个结果是妈妈当初始料不及的。

网络的海量信息资源以及丰富多彩的早教素材,使早教更具多样性、趣味性。学龄前是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幼儿大脑神经系统尚在发育阶段,第一次接触手机,选择学习软件和方式一定要慎重,是否适合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要求,最好咨询一下教育和相关的专业人士。

孩子第一次使用手机时,家长一定要给他立规矩。

家长要与孩子协商,在什么时候使用手机,每次使用不得超过多长时间,看什么内容以及注意事项。譬如,不能在颠簸的车上、阳光直射或熄灯后黑暗的地方看手机等。规矩要清楚具体,给孩子讲清道理,让孩子懂规矩。家长讲明白了,孩子听进去了,就会照着去做。立规矩只是第一步,实践中家长还要一遍一遍地训练孩子,使孩子养成受益终身的好习惯。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软件家长妈妈
家长错了
有趣的识花软件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家长请吃药Ⅱ
不会看钟的妈妈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
犯错误找家长
妈妈去哪儿了
丰富多彩的Android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