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淑玲
摘 要 20世纪80年代后,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逐渐受到世人的关注。而生成性课程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新课程模式。在瑞吉欧的课程理念中,将生成性课程很好的落实到实践中。文章就是借此探究生成性课程的内涵及其开发的必要性。
关键词 瑞吉欧教育理念 幼儿园 生成性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
1生成性课程的内涵
瑞吉欧教育体系在20世纪80年代后逐渐受到世人的关注。它的生成性课程理念也值得我们探究。生成性课程是美国学者伊丽莎白﹒琼斯和约翰﹒尼莫提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新课程模式。对于幼儿园生成性课程的理解,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我认为,对幼儿园生成性课程的基本理念的理解无非这样几点:首先,以幼儿为出发点。其次,强调实践过程的创生性,增强课程的弹性。再次,强调师幼互动。因此,笔者对生成性课程作如下定义“幼儿园生成性课程是指以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为出发点,在教师与幼儿互动的过程中,选择适宜的内容,增加課程的弹性,强调课程的创新的一种课程模式”。
2生成性课程的特点
2.1课程目标
正如瑞吉欧教育体系中对于课程目标的设定一样,它并没有直接给出具体的目标设定,而是更强调它的价值追求。在罗雅芬翻译的《儿童的一百种语文》中,它指出“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一直追求的,是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在此环境中的每一位幼儿、家庭及教师们都感到自在。……”其实我们不难看出,它打破了以往我们对于目标的理解,就是一节课应该有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方面的获得,而忽视了幼儿的处境。当然,很多人也有疑虑,那是不是就是我们不用去设定目标了,当然不是,生成性课程恰好解释了这一点,我们不是要提前去限定一个目标,而是更多考虑孩子的需求以及环境的变化,给出一个目标的“范围”即可,随着课程内容的推进,而不断的调整我们的目标。
2.2课程内容
瑞吉欧没有明确规定好的课程内容,更没有预先设计好的教育活动方案。它的创设人马拉古齐曾说过,“我们知道的是,与幼儿一起共事,是三分之一的确定,以及三分之二的不确定与新事物。”所以,我们不难看出,生成性课程的选材与内容来源不是课本,不是教材,而是幼儿在生活中的需要和兴趣点。在日常的游戏工作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幼儿谈话的关键点。合理分析选材内容,开展接下来的课程内容。如某一天,孩子们发现了一个核桃,他们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老师就可以以“核桃”这样一个点出发,开展她的教学了,但接下来的课程安排,要依据幼儿的兴趣走向,比如第一天孩子要探究核桃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就可以安排这样的一节课以“我从哪里来”等为题去设计,那么接下来孩子又好奇,如何打开这个核桃,我们的课程走向就要转变,以“我来动动手”为题,去开发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合力去打开核桃,以此类推,生成性课程的不确定性也体现于此,就是你不能完全猜到孩子接下来会如何想、如何做,当然,要想做到这一点,对于老师也是有比较严格要求的。
2.3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瑞吉欧的课程教学主要以“项目活动”的方式展开。通过给儿童分组,以小组的形式,运用多种接近客观事物与主观经验的方式方法,对于所探究的事物、现象进行长期而深入的探究活动。而在实施过程中,也会随着课程的实施进程不断的调整。生成性课程不拘泥于课程设计程序,在师幼互动的探索过程中及时调整实施策略。值得一提的是,瑞吉欧的教育理念更强调幼儿的个性化,因此它的个别教学和小组教学偏多,为的就是突出孩子的个性,生成性课程也是强调孩子个性的发展。而我国幼儿园大多数情况下以集体教学居多,这也给生成性课程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阻碍。
2.4课程评价
幼儿园生成性课程看中的不是最终的目标,而是参照了布卢姆的形成性评价,即在课程编制或课程实施处于发展或完善阶段所进行的评价。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评价并不断修正,以此往复,能让我们更好看清自己在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这样的评价才是真正有助于课程生成的评价。
3如何有效的开展生成性课程
3.1转变观念,取其精华
幼儿园生成性课程目前还没有大面积推广,一方面是它来源于国外,本身与我国实际的情形还是有所差异。正如,我们都知道瑞吉欧教育体系是很成功的,但是我们不能照抄照搬,毕竟我们在某些客观因素上还是无法达到的。另一方面,观念的转变是需要时间和实践慢慢去改变的,不是一蹴而就。我走访过一些幼儿教师,他们对于生成性课程的了解还不是很到位,并没有从本质上理解这样一种课程,而且在打破他们原有的教学模式后,很多教师感觉力不从心,不能很好的把控自己的课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生成性课程的推广带来难度。因此,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首先要从心理上让大家接受这样一种课程模式,另外,必须要找专业的人士去推广这样的课程方案,让大家看到生成性课程的优势与改革,这样大家才能去接受并运用它。
3.2提升教师素养,提高教师生成课程的能力
生成性课程对教师的能力及全面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它不仅是心理方面的接受,还有后期教师能否真正的去落实,在没有预先设定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在没有选定内容的情况下,教师能否在与幼儿的沟通互动中发现兴趣点,并后期把它做成一系列教学方案,同时,还要能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在生活中随机发生的有教育意义的事件来调整教学计划以及在师幼互动中,如何达成教学相长的效果等等问题,都对幼儿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曾咨询过几位幼儿园的老师,他们就谈及过,“不是我们不想做,而是不知道怎么做?”其实这也是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因为生成性课程中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而这些需要教师和幼儿来共同推进,而不同的教师其想法都是不一样的,而每个班级的孩子也是不同,那产生出来的结果也是无法预知,为打破这些疑虑,幼儿园就必须出面,通过专业的讲座和其他幼儿园成功的案例去引导教师们完成这样的课程转变。并请专业人士进行跟踪指导,对每一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给予帮助。当然,幼儿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仔细去研读相关的文件、图书等,从本质上去了解生成性课程的内涵。
3.3充分挖掘幼儿园生成性课程资源
生成性课程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素材的选取,一开始我们提到的它来源于孩子的兴趣点,那么这个兴趣点到底要怎么创设,怎么挖掘,需要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共同去思考。在这里,我给出自己的几点建议:(1)从幼儿的生活中提取素材。这应该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比较容易做的,因为孩子们每天都会去探讨自己的所见所闻,或者从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中获得。这样,我们可以提取出大多数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来进行课程实施。如孩子们对于动画片的讨论,或者对于一次春游的感悟等等,这就需要老师们要有善于抓取关键点的能力了。(2)创设环境、营造话题。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园的课程及其生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园环境本身是个“隐形课程”,因此要利用好环境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那么,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我们的教师应该创设出适宜幼儿年龄特点、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等的环境。这些环境能够激发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环境里蕴含的信息量越多,对幼儿的刺激越强烈,越能调动幼儿主动去获取大量信息的积极性。(3)重视家园合作,合理有效的利用好社区资源。幼儿园的外部环境同样值得我们去借鉴。充分利用好外部环境资源,幼儿园、家庭、社区都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充分的去利用和整合这些资源,也可以为课程的生成提供助益。
参考文献
[1] 王春燕.幼儿园课程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 田斌.课程游戏化精神引领下幼儿园生成性课程的实现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9):5.
[3] Edward.儿童的一百种语文[M].罗雅芬等译.台北:心理出版社,1998.
[4] 孟娇.关于课程游戏化精神引领下幼儿园生成性课程的实施策略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5):75.
[5] 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