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春华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在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和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都要以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根据相关通知,在还没有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现有高考体系的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也不再修订,参考2019年版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以上表明,以考试大纲作为高考命题依据的时代正在远去,高考命题将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版语文课标)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传统的考试大纲不仅列有考试要求,而且附有样题,与之不同的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于考试命题并没有具体的格式及详细的要求,只是确定了几条普遍的原则。
2017版语文课标指出:“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在“命题和阅卷原则”部分,2017版语文课标阐述了六条原则,其中与作文命题有关的有以下表述:“(1)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考查目标……(2)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主要载体,让学生在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等特定情境中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3)以综合考查作为命题导向……设置一组有内在联系的、指向核心素养的问题或任务。(4)选用的语言材料要具有时代性、典型性和多样性,贴近学生生活,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特点……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材料的选用。(5)测试形式要创新,多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题目……试卷结构和测试形式不应固化,以避免形成新的应试模式。”下面笔者结合2016年以来12道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题,分析2017版语文课标背景下全国卷高考语文作文题的命题特点,并对2020年全国高考作文备考提出建议。
高考作文题一般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作文材料,即内容;二是作文材料的组成形式和写作要求,即形式。对照2017版语文课标的命题原则,笔者发现近4年全国卷高考作文命题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内容方面,以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三种情境作为作文材料的载体
“三种情境”也就是在“命题和阅卷原则”中提到的“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等特定情境”,下面笔者分别对其进行分析。
(一)社会生活情境
2017版语文课标指出:“社会生活情境指向校内外具体的社会生活,强调学生在具体生活场域中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强调语言交际活动的对象、目的和表述方式等。”笔者认为,高考作文命题中的社会生活情境主要包括两种:一是与特殊年份德育意义有关的情境,二是重大时政构成的社会情境。
1.与特殊年份德育意义有关的情境,一般是指高考当年的重要政治活动或文化活动。譬如,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2018年高考全国Ⅱ卷的作文材料是三则与中国改革开放有关的标语和口号,分别是1981年深圳特区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2005年浙江省的口号“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2017年雄安新区的口号“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作文题构筑与中国改革开放有关的情境,考查考生对中国改革开放国策的认识,潜在要求是考生需要围绕中国改革开放抒写个人的感受与体验。2017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Ⅲ卷考查考生对高考的认识与理解;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科学的春天”口号40周年,而30年后的2049年是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届时中华民族将实现伟大复兴,因而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考查考生对这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的认知与理解,考题中负载了2019年作为特殊年份所蕴含的德育意义。
2.重大时政构成的社会情境,即考生对高考当年国家重大政策或国家发展战略的认识而构成的情境。譬如,2016年高考语文全國Ⅲ卷作文题是借小羽创业的故事,构建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发展战略有关的情境;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作文题是借选择关键词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的情况,构建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真实情境,其中可供选择的词语紧扣“一带一路”倡议、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等时代主题;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作文题材料涉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中国梦”;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Ⅲ卷作文题涉及改革开放理念、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和谐发展理念等国家重要战略与时政。
以上两种社会生活情境贴近时代和学生生活,有利于学生发挥真实水平,培养家国情怀,将立德树人的目标落到实处。
(二)学科认知情境
2017版语文课标认为:“学科认知情境指向学生探究语文学科本体相关的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发展语文学科认知能力。”这里所说的学科认知情境不只是考查考生对语文学科教与学有关问题的思考,还有对教育理念与问题的思考。因此,这类情况又有两种:一是与语文教育改革理念认知有关的情境,二是与教育改革理念有关的情境。2016年以来,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题涉及学科认知情境的有以下几例。
1.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作文题为一组漫画:一个孩子第一次考试得了100分,得到一个吻的奖励,第二次得了98分,挨了一巴掌;另一孩子第一次考试得了55分,挨了一巴掌,第二次考试得了61分,获得亲吻奖励。要求考生思考育分与育人、进步与退步的教育命题。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要求考生比较提升语文素养的三条主要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写出自己对语文素养的理解,涉及语文教学改革对语文素养的理解。
2.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叙述了“二战”期间,英美军方通过调查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来寻找战机修复应该加强的部位问题时,在听取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的建议后,得出弹痕少的部位应该加强的故事,体现了语文教学改革中考查考生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要求。
3.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作文题以“‘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开头,紧扣“五育并举”,体现劳动教育的教育改革理念,这是从教育教学改革中选材构建对教育改革认知的情境。
4.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作文题涉及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也是从教育教学的认知与理解上构建情境。
(三)个人体验情境
“个人体验情境指向学生个体独自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在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体验丰富的情感,尝试不同的阅读方法以及创作文学作品等。”在高考作文题中,这种情况主要是从校园生活中选材。如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Ⅲ卷作文题用漫画的形式,选择师生交流的内容,密切师生情感交流,着重从个人体验层面设置情境。
社会生活情境要求认知所处的国家与社会,隐含着热爱祖国、热爱党和人民的要求;学科认知情境要求认知语文学科,体现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要求;个人体验情境隐含着关爱他人的要求。关心国家、关心他人、关心教育、热爱语文,这是三种情境隐含的德育要求,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二、形式方面,以创新格式、比较选择、增加限制条件设置作文任务驱动的指令
近几年高考的全国卷作文题,形式灵活多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创新格式
高考全国卷作文材料格式不一,有时是文字材料,有时是漫画,如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和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Ⅲ卷的作文材料均采用漫画形式;有时采用半命题形式,如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Ⅲ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作为副标题。即便是文字材料,有的是叙述一则故事,要求从故事中提炼观点,如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作文题;有的是给出一种现象,引发多人评论,要求从评论中选择立场,如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Ⅰ卷作文题。
(二)比较选择
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Ⅱ卷作文题:“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对三条途径进行比较;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作文题要求从所给的众多关键词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作文题要求从6个句子中选择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
(三)加强限制
2016年之前的全国高考作文题通常只是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而2016年以后的作文题限制条件逐渐增加:有的限定写作者的身份,要求考生写自己的体验,明确要求考生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如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作文题、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作文题、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Ⅲ卷作文题都是限制写考生本人的体验,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作文题要求考生写“以上材料触发的你的联想和思考”,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要求考生的写作“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有的则限定写作的接受对象:考场作文的阅读对象是阅卷老师,但潜在的写作对象可以另有所指,如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作文题要求“写给2035年18岁的一代人阅读”,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作文题要求“面向本校(‘复兴中学)同学写演讲稿”。还有增加其他限制条件的,如2019年高考語文全国Ⅰ卷限定作文体裁为演讲稿,作文结构要“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甚至对作文的观点也进行限定,如限定观点为“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等。
加强限制的命题作文最为明显的体现是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作文题,要求考生以试题限定的假定身份,即当年“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或者假定回到1919年五四运动,为学生集会写作演讲稿;或者穿越到1949年10月1日,在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给家人写一封信;或者穿越到1979年9月15日,在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给同学写一封信;或者是2019年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写作观后感;或者畅想2049年9月30日,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写作国庆节慰问信。可以说,这道作文题对写作者身份、接受者身份、写作体裁、写作的时空情境都进行了假定式限定。此题是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在题目中设置任务情境,考查考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什么近年高考作文题在形式上有这些变化呢?笔者以为,作文题注重格式创新、比较选择,是为了落实2017版语文课标对“测试形式要创新,多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题目……试卷结构和测试形式不应固化,以避免形成新的应试模式”的要求。而增加多重限制,包括限定时空背景、写作对象、接受对象,是为了通过营造真实的写作情境,测试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写作能力,进而有效遏制学生考场套作的恶习。当然,高考作文命题中的限制条款并非越多越好,太多的限制容易让考生的作文沦为主题先行、结构先定、类似古代圣人立言的现代新八股文,从而扼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高考作文命题人员要从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落实2017版语文课标关于加强学生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高度出发,把握好作文命题中预防套作与给予学生创造发挥空间的度。
三、高考作文备考建议
根据高考作文全国卷作文题的命题特点,结合今年高考作文备考情况,笔者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一)关注三种情境
首先,关注今年与德育意义相关的事件。比如,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我国防控新型肺炎疫情工作取得的成绩得到世界公认,而由此引发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引人思考。与这两个情境有关的材料要多搜集多关注。其次,关注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动态。随着《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公布,进一步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高中语文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入。因此,了解相关改革动态,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仍是高考作文考查的重点,要特别关注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注意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提升。最后,关注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时代事件背后个人体验的情境。例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学生宅在家中学习与生活的体验,对线上学习的思考与体验,对教师线上教学的看法等。
(二)关注作文形式
以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题作为“风向标”,今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题形式可能更加多样化,除了关注传统的文字材料外,还要关注漫画题材、图表材料、非连续性文本材料等;文体要求也将出现多样性,考生要加强应用文写作,如书信、演讲稿、倡议书等写作练习。
总而言之,近年来的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题在内容上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目标,聚焦核心素养,呈现较广的选择面,让考生有话可说;在形式上增加了限制,常用任务驱动的形式,防止学生套作。考生把握了这两点,在备考的大方向上就不会出现偏差了。
(责编 欧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