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炳利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越来越受到学校教师的重视。就初中体育学科教学而言,教师需要在准确预估学情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努力调动初中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加强运动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从而培育初中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关键词:新时代;初中生;体育教学;核心素养
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当前,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也已经全面步入“核心素养”时代。借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我们可以对初中体育核心素养作出如下界定:学生在体育学科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且必须掌握的有助于学生终身健康发展的体育情感与品格、运动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等,它是初中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和纲领。其中,体育情感与品格是对学生在体育价值追求、精神风貌、意志、品质等方面的要求,主要包括自尊自强、积极进取、挑战自我、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等。而运动能力与习惯是学生进行各种活动的基础,学生只有具备相应的运动能力、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才可能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另外,新时代的初中生也必须掌握相应的体育健康知识,并且通过具体的体育学习行为达到改善自身健康狀况、锤炼自身意志的目的,最终为自身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体能基础。
二、当前初中体育教学核心素养培育现状
(一)学生体育意识较差
受应试教育、家长忽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学校的体育课依旧处于“边缘”状态。无论教师怎么重视,学生还是认为自己只要提高那些文化课的成绩即可,至于体育课,可上可不上。他们上体育课的目的往往只是放松自己,而不是主动去借此机会锻炼自己的身体。同时,体育锻炼往往会消耗学生的部分体力,跑步、跳绳等活动让他们觉得体育课比在教室里学习文化课要累得多,从而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由此可见,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以及态度存在偏差,导致初中体育教学进入瓶颈状态。
(二)教学方法比较陈旧
部分初中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几乎没有变化,也很难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要求。特别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更要求我们大刀阔斧地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但是,许多体育教师认为体育课就是带着学生玩玩罢了,即使是上体育课也是采取老一套——简单地热身,随后就是自由活动直至下课。他们不知道体育课也应该精心备课,通过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引导学生爱上体育锻炼,主动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
(三)学校重形式轻实质
虽然国家已经出台很多政策,包括从考试层面来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但是大多数学校只是重视毕业班的体育课——因为担心中考成绩受到影响。而平时的体育锻炼如跑步、大课间操等基本停留在形式上,相关体育锻炼措施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当前,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学校和教师需要共同配合来开展体育课程,但是许多学校只是口头上提倡,并没有真正把这些要求落实到课堂中去。
三、培养初中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任务
一般来说,初中体育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情境,而且需要教师根据教材进行单元内容的整合,精心设计任务,逐步递进。例如,在执教健美操的内容时,我们可以先在网站搜集相关资源,并对它们进行整理,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且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资源制作成PPT或者视频。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先播放健美操的相关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感受健美操的旋律,同时让学生仔细聆听。接着,为学生演示健美操的分解动作,让他们掌握基本的训练步骤,同时让他们进行自主练习。然后,再次播放健美操音乐,要求学生尝试自己跳健美操。可以说,这种方式比枯燥的讲解要有效得多。当然,如果教师能够发挥自身在健美操方面的优势,直接跳出优美的健美操,带领学生进入情境,那么教学的效果会更好。
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体育课堂上的活动也需要教师作出精心的设计,只有通过环环相扣的预设,才可能引出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彩纷呈。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帮助学生科学地进行思考与训练,提升其体育操作技能的准确性和深刻性。
以跑的教学为例,首先,可以问学生:“同学们,在观看奥运会时,你觉得什么项目最精彩?”大部分学生说:“100米接力比赛!”接着再问学生:“那你们想学吗?”学生的回答是:“想!”从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迎面接力跑和障碍跑。紧接着,提问学生:“那么你们能说出迎面接力跑和障碍跑的区别吗?”学生可能说不出。此时教师应该合理做出示范,让学生更直观地找到迎面接力跑和障碍跑的区别:接力跑强调合作、默契、速度、不掉棒等。最后,让学生自己按照动作要领操作,掌握迎面接力跑和障碍跑的规则与方法,通过体验跑、极限跑、挑战跑等练习提高快速跑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二)根据学生情况,合理设置游戏
初中生与小学生相比,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都有比较大的不同,因此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时候,有必要考虑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特别是在开展运动量较大的活动之前,必须对班级学生进行详细的询问,了解所有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防止因运动过量而导致的意外事件发生。虽然初中生不同于小学生,在心理成熟度方面要高于小学生,但是作为天生喜欢游戏的青少年,肯定不会排斥体育教学中的游戏。
因此,我们也可以采取相关措施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进行“追逐跑”的教学时,不妨和学生共同玩“捕鱼”游戏。学生先戴上提前特制的小帽子,然后在帽子的前面绑上“鱼竿”,“鱼竿”上面挂着小“纸鱼”,让学生分小组玩游戏。这些富有竞争力的游戏,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当然,学生已经玩过很多传统的游戏,因而平常的游戏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教师有必要在教学中增加游戏的难度,尽可能地让初中生保持对体育课上各种游戏的兴趣。同时,教师应该对游戏进行不断的改编,在原有基础上创编出更加新颖的游戏,如“小小推车”“捕鱼能手”等。不仅如此,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游戏的时候,还要通过问题启发、语言直观等方式尽可能地让他们在游戏中明白参加集体活动的意义,引导他们在克服自身缺点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身心承受能力,并通过遵守游戏规则和服从裁判的方式养成规则意识,掌握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从而达成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
(三)组织体育比赛,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
体育品德的培养也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体育運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者只有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和内在修养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因此,体育教师在展开教育教学活动时,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例如,在4×100米的接力赛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适当创设具体的比赛情境,有效地对学生的体育品德进行培养。在比赛之前,教师应该详细介绍比赛的规则,要求他们树立规则意识。然后将学生分组进行比赛。当然,在比赛之前,教师还应该为学生讲解“顽强拼搏”“团结互助”的比赛精神以及体育品德,先要求学生相互握手,让他们明白“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比赛原则,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竞赛观。在比赛结束之后,教师需要做出具体客观的评价,可以举行班级内部的颁奖仪式,为在比赛中获得理想成绩的小组颁发奖品,要求他们发表获奖感言,以激发他们内心的荣誉感。
(四)领悟体育知识,培养自学能力
我们知道,学生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会接触越来越多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而且有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如物理学里的力学知识。因此,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适当地引入生活素材,从易到难,自然过渡到主教材的学习中,使学生在发现过程中提高学习的兴趣,掌握和运用新知识。例如,在教学前滚翻的实践课时,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确定了教学重点,学生能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复述前滚翻的动作要点,了解保护与帮助的方法,能创编多种姿势的滚翻游戏,练习次数达16次以上。
在导入时,教师可以用一个球和一个方形物体,问学生:“同学们,这两个东西哪个滚得更远更直啊?为什么?”这样,学生结合自己日常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知道圆形滚得更远更直,从而理解了前滚翻的“团身紧,像球才能滚得直,要快,要稳”的特点。随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操作要求,并准确告知学生动作要领,让其进行反复的练习,掌握前滚翻的相关知识。
但是,我们知道,一切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让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初中生在自我调控、管理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在学习自主性上更加需要教师培养。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指导、引领示范,通过展示正确规范的运动表象过程,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加深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理解,让其形成正确的动作技术概念,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四、结语
有好的教师,才可能有好的教育。初中体育教师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具备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转变体育教学的观念,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情境,才可能最终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参考文献:
[1]丛 晨,何劲鹏.浅谈体育核心素养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上的培养——评《中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与方法》[J].中国教育学刊,2017(12):120.
[2]陈祁罕.初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体系及培养路径[J].教育评论,2017(6):133-136.
[3]于素梅.中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体系建构[J].体育学刊,2017,2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