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经开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浅析

2020-05-13 14:27颜瑛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20年2期

【摘要】投资评审是政府投资项目的主要成本管理方式,国家级经开区作为改革开放的主阵地与主战场,政府投资项目的差异与特色更为明显,本文从国家级经开区项目投资评审的特点着手,分析投资评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关的措施建议,以提高投资评审工作成效。

【关键词】经开区;财政项目;投资评审

2018年,我国219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级经开区)实现地区GDP10.2万亿元,占国内GDP11.3%,同比增长13.9%,较国内平均水平高7.3个百分点。财政收入1.9万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为10.6%,同比增长7.7%,较全国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

1、国家级经开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特点

2019年5月28日,国务院颁布《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国发〔2019〕11号),明确要求国家级经开区通过打造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2020年经济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加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国家级经开区必将成为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实现逆势上扬的主力军。如何高效做好政府财政投资项目的评审工作,实现节资增效,是推动国家级经开区引领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其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具有以下特点:

1.1项目特殊性明显

国家级经开区项目类型较多,涵盖了工业厂房、建筑、市政、公共设施等,涉及到土建、装饰、安装、道路、园林绿化、给排水、自控、安防、邮电通信、35kv以上输电线路等多个专业,专业技能及业务水平要求较高。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及细化,园区的定位与发展方式日趋个性化,主导产业与特色产业链的打造日益鲜明,各园区之间项目的差异性越来越大,园区项目的单次性、独特性越来越明显。而在投资评审工作中,可供参考借鉴的经验则越来越少,新工艺、新产品要求与定位、新材料新设备定价等难题越来越多。

1.2评审时间要求短

经济增长已从高速转变为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高质量发展要求越来越高。在以项目为王的地方经济发展中,随着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项目早签约、早建设、早投產、早收益的思维已深入各级各部门心中,不断刷新的建设速度成为关注焦点,加快前期决策、加快设计、加快手续办理、加快预算招标等等一系列时间压缩所积累的问题均在预算评审中体现出来,功能定位不明、设计图纸不清、设备参数不准等问题是预算审核中难以跨越的鸿沟,加之铺排预算时间短,是如今项目为王与投资评审管控之间较难调和的矛盾。

1.3评审人员流动性大

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不仅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与新高地,更是机构改革与市场化发展的中间地,当下大部分园区的管理模式是集行政管理、开发公司、企业管理等于一身的综合性管理平台,既具备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又具有企业的自主化、市场化运作特性,因此在园区人事管理上具有行政编制、事业编制、政府雇员、合同聘用制、临聘制等多元一体的特点。而园区投资评审人员需具备更宽广的专业技能与更快速的评审能力,但在薪金、身份方面等存在诸多限制,以致园区的财政投资评审人员流动性较大。

2、国家级经开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存在的不足

2.1决策设计不合理,经济效益不高

决策设计属于项目前期工作,主要包括立项、可研、方案审查、初步设计等工作,是项目成败的关键环节。若决策设计阶段不合理,将导致后续频繁变更,将大大增加投资成本,降低预期收益。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建设内容统筹考虑不周全。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就是前期未充分论证需求,如道路修建过程中未通盘考虑水电气等地下管线,道路宽度及流量未考虑周边项目落地等情况,导致新建道路没多久就出现开挖管线或拓改扩建等现象。(2)设计过于保守,经济效益较低。由于设计责任终身制的推行,加之设计费收费标准以工程造价的百分比记取,无形之中影响着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与方向,在国标的基础上过渡提高安全系数,大大的降低了经济效益。(3)设计与实际不符,设计深度不够。目前的设计市场竞争激烈,为了加快设计速度,提高产出效益,设计院过多的借用标准图集及类似设计成果,现场情况踏勘不够详细深入,重视安全忽视细节、专业设计各自为政闭门造车等现象普遍存在,不考虑项目的特殊性及实际情况为后续项目建设埋下极大隐患。

2.2信息化建设滞后,资源利用率较低

财政投资评审机构自1999年正式成立,20余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近几年,评审规模与评审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从调研了解的大多数评审机构来看,评审工作全流程均是以纸质文档传递的形式进行流转,未实现评审工作的信息化、标准化及动态监督,评审领域信息化建设滞后。因信息化建设滞后带来的信息不对称、档案管理困难、已有资料共享利用率低等问题,大大降低了评审效率,增加了管理风险,不利于评审工作的发展进步。

2.3口径标准不统一,过程管理有待改善

资料收审作为评审的第一环节,对资料的把关的审核质量将直接影响后续的评审效率及与业主之间的沟通情况,而资料审核涉及到项目前期立项、可研、概算批复、施工图纸、预算、招投标相关资料、过程签证变更、竣工资料、结算资料等以及相关电子版图纸,资料审核实际体现整个项目的痕迹管理,如暂估价的确定相关程序、非标材料设备的价格的确定流程与标准等都是重点关注的环节,但当前项目对于上述过程资料的完善程度、编制方式、口径等存在一定差异,而在后续评审过程中,不同的评审人员均有个人的理解与做法,在操作层面也存在口径不一致的情况,整个项目管理及评审均有待改善。

3、国家级经开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措施

3.1做好事前控制,提供决策建议

在人员架构的现状下,人员配置与聘用方面向专业技术人员方面倾斜,加强设计审查专业技术力量,同时引入设计咨询单位加大审查力度,在充分论证基础上选择经济合理的方案。在现状设计管理力量薄弱的情况,引入湖南某知名的设计院作为专门的设计咨询单位,对重点项目进行设计咨询与审查,如某仓库配套工程,总用地面积约170亩,建筑面积约92644.22m2,含3栋库房、架空平台、传输通道、餐厅及宿舍等。原设计3栋库房均为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经充分对接及使用需求沟通后,根据屋顶不同的设备配备计算荷载后,将其中一栋二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改为钢结构,直接节约成本1000多万。

3.2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很多财评工作也构建了自己的评审信息系统,但经了解周边部分投资评审系统,大部分仅停留在项目登记与任务分配层级。后续可将项目进窗登记迁移至系统中,实现在线登记审核,同时开放监察审计端口,实现全过程实时监督,倡导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审导向。对于共性项目、常用材料等建立项目数据库、材料数据库,方便查询借鉴使用,既实现了资源共享,又有利于提高评审效率。

3.3统一评审口径,制定材料价格手册

对项目预结算评审资料进行梳理,形成标准化资料收审要求,将基本资料审查环节前置,制定《项目评审资料收审制度》、《投资评审操作实施手册》《评审档案管理制度》等,从资料收审、具体评审业务、评审档案管理全过程形成制度化标准化管理,统一评审口径,规范评审工作。针对材料价格定价难问题,统一搜集整理完成项目,借助造价咨询机构的力量,分专业梳理出常用的材料清单,并通过历史项目定价、咨询公司材料价格库、重新询价、组织专家评审等程序对常用材料清单进行综合定价并进行定期更新发布,并明确非常用材料价格的定价流程与方式,分专业分步骤解决评审过程中的材料定价难问题。

3.4探索工作新模式,强化全过程造价管理

随着工程领域的迅速发展与改革,不同园区发展阶段与管理水平不尽相同,可结合园区自身的项目管理水平,综合考虑政府投资的管理风险,采用EPC等模式进行管理,既有利于控制好整体成本,缩短施工图等前期工作时间,又能有效发挥总包单位的主观能动性,在某些项目管理中达到较好的整体管理效果。监理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实施,在项目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缺陷也逐渐呈现,如普遍关注安全与质量,在成本控制方面薄弱。2017年住建部出台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工作的通知》(建市[2017]101号)文件,鼓励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工作。结合全过程工程造价咨询实际实施情况,取得了较好的监管效果,如实记录、反映了现场情况,为后续结算、审计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基本已形成达到一定投资规模及管理相对复杂的项目均采用全过程造价咨询的管理模式,显著提高管理效率,降低审计风险。

結语:

本文结合国家级经开区政府投资项目的特点,分析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及措施,以全过程的视角,从工作流程、规范标准、信息化以及新工作模式等方面探讨提高财政评审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方法,希望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为投资评审工作的完善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武志涛.财政投资评审管理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

[2]邱飞勇.财政投资项目评审及工程造价管理的思考[J].住宅与房地产.2018.

[3]苏珊千.政府投资项目招标控制价评审研究[D].广西大学.2019.

[4]郭绍威.P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对工程造价的控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9.

作者简介:

颜瑛(1988-)男,一级造价工程师、中级工程师,研究生,主要从事财政投资评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