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彩洪
为了顺应社会文化发展的大趋势,首先应发挥学校德育独特的优势,提升学生的文明素质。学校文化的强大辐射力和学生文明素质对家庭、社会的影响力也是无可置疑的。儒家文化包含着许多人性美德与和谐理念,值得我们思考,加以挖掘、整合与传承。传承优秀的儒家文化,从中汲取养分,创建和谐班级,从而构建和谐校园,为学生的成长提供适宜的土壤,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课题。
一、观念的转变是当前教育走出困境的唯一通途
据全国养成教育总课题组专家对20多所学校的调查表明,如今很多学生在学习上态度不够主动积极,不爱学习,不会学习,从而导致烦恼的初中生达58.6%,高中生达72.4%。同时教师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也不容乐观,在我校教师中,91.9%的教师有压力,其中有62.7%的教师认为很有压力或者极有压力。
很多人把原因全部归结到应试教育体制上去。其实不然,解放教师和孩子的出路在于转变观念,从教育内涵方面寻找突破口。当代教育的最大困境在于一厢情愿的强化孩子的自我控制,置他们的主动性于不顾。教育必须回归人的心灵深处,高度尊重人的生命发展规律,激发孩子的主动性,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品位,解放孩子,解放老师,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师生和谐发展共同进步,打造一个具有民主、人文、和谐品质的美好幸福的家园。
二、生命的成长需要精神文化的润泽点化
学校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活动,其关注的对象是人,指向的是人的发展和幸福感的提升。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发展和生命成长,任何文化的思考和实践都没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而生命的成长,始终离不开文化特别是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的影响。
那么,学校文化的提升和学生素质的养成应从哪里找到切入点呢?我们认为应从儒学中找到渊源,只有优秀的文化才可能滋养和培育出具有唤醒生命作用的学校文化生态。中国儒家传统文化是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她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
三、学生校园生活重构关键在文化品质提升
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重构,必须以育人为本,坚持与时俱进,以培养具有中华民族灵魂和世界眼光的人作为总的目标,以优秀的文化滋养和培育学校的文化精神,引导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和文化品质的提升。
要实现这样的美丽愿景,必须依托优秀的文化传承。但不是简单地照搬,机械地复制,而应当根据育人的目标和现实的需求,对所欲传承的文化进行挖掘、提炼和再创造,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生成有自己特色的崭新的文化。这也要求我们必须秉持科学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以开放的姿态和坦荡的胸怀,去接納,去扬弃,去转化,去发展。
(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传承儒学经典,构建和谐校园》)